简介: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早期诊断.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仪对21例PAf(A组)窦律及房颤时LAD、LVEF、s-LAmax、LAEF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B组)及18例(C组)慢性房颤(CAF)者进行对比.结果①PAf患者窦律时左心房较正常人扩大,左心房功能减低,E/A比值降低且<1.②PAf发生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功能明显降低,而左心房大小无明显变化.③CAF比PAf者左心房明显扩大,左心房功能进一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PAf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性改变.②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评价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对预防和治疗均有指导作用.③动态心电图(DCG)是临床筛选PAf的重要方法.
简介:【摘要】血流动力学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 , 对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健康女性15名,通过下肢静脉彩超检测受试者在平卧位,床尾斜坡位抬高15°、30°、45°,床尾四边形体位抬高15°、30°、45°,床头抬高30°、45°、60°,4类(10种)不同的体位下股总静脉血流速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的体位下不同角度时股总静脉血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斜坡位45°>斜坡位30°>斜坡位15°=四边形体位30°>四边形体位15°=四边形体位45°>平卧位>床头30°>床头45°=床头60°。结论在本研究所设定的体位中,斜坡位床尾抬高45°能最有效地促进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四边形体位床尾抬高时不利于下肢远端静脉血液的回流,床头抬高会阻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时基底动脉及其供血区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选择经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检查诊断为基底动脉狭窄、闭塞患者(狭窄组)19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37-80岁。对照组(基底动脉正常患者)1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37-69岁。所有患者均行颅脑MRA、快速电影相位对比及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序列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出流速并计算出流量。测量两侧枕叶、小脑、脑桥、延髓灌注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狭窄组与对照组间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狭窄以远处与对照组之间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基底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灌注总值较对照组低(P〈0.05)。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者灌注流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者基底动脉狭窄以远处平均流速、峰值流速、血流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者后循环供血区脑组织灌注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处基底动脉血流量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70,P〈0.05)。结论随着基底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狭窄处基底动脉血流量减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使用舒芬太尼诱导全身麻醉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并实施全麻的患者122例,根据使用麻醉药物的不同随机分组观察组61例,麻醉剂为舒芬太尼;对照组61例,麻醉剂为芬太尼。比较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气管插管后2分钟T2、气管插管后6分钟T3、气管插管后12分钟T4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变化。结果在T1时刻,与本组T0比较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刻,与本组T0比较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刻,与本组T0比较,对照组P<0.05,观察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刻,与本组T0比较,对照组P<0.05,观察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的血氧饱和度在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舒芬太尼对患者进行手术中的全麻具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的特点,并且与血流动力学的一些相关指标的恢复较快,在临床上应积极的予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