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发病年龄27岁,肿瘤位于大脑半球6例,脑干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癎,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显微手术全切5例,大部切除3例,放、化疗4例.随访3个月~5年,7例症状明显缓解,1例复发.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呈相对良性过程,癫癎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上应手术全切;对有术后残留或间变者可给予放、化疗,预后相对良好.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GM1)是否对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损伤有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进行辅助化疗以及标准治疗的胃癌及结肠癌患者140例,研究组(T)与对照组(C)化疗方案均选择FOLFOX方案,研究组给予GM1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持续10天;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250mL对照。结果急性神经损伤均为Ⅰ~Ⅲ级,T组与C组急性神经损伤总发病率83.2%(65/78)与93.5%(58/62)(χ2=3.379,P=0.066),并且Ⅰ~Ⅲ级神经损伤比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219,P=0.543)。T组与C组慢性神经损伤总发病率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4.6%(27/78)与50.7%(37/62)(χ2=8.743,P=0.003),慢性Ⅰ~Ⅳ级神经损伤两组分别为(T)33.3%,51.9%,11.1%,3.7%与(C)10.8%,45.9%,29.7%,13.5%(χ2=8.086,P=0.044)。结论GM1可能对奥沙利铂慢性神经毒性有一定预防作用,但对急性损伤似乎并没有作用,最佳给药剂量及进一步药理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的诊治经验及治疗效果,探讨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4例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2例,女2例,无胎便排出延迟,均于学龄期出现便秘、腹痛、腹胀及呕吐症状。1例患儿于当地医院进行部分横结肠切除术,但手术后症状仍未缓解;1例患儿因"肠梗阻"于当地医院进行回肠造瘘。4例患儿中有2例入院时存在营养不良。所有患儿手术前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及下消化道造影,手术治疗的同时进行肠壁多点全层活检。手术方式为结肠次全切除术。取切除的肠管近端、痉挛段及远端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钙视网膜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前检查可见所有患儿存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下消化道造影结果显示患儿结肠形态一致,充盈相及排出相均显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管腔节段性狭窄,近端横结肠明显扩张,移行段位于脾曲,远端直肠形态正常。患儿的肠道排钡缓慢,24 h后复查X线仍可见钡剂残留于扩张的横结肠中。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一般情况良好并顺利出院。切除的肠道组织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狭窄段肠道肌间及黏膜下神经丛稀疏,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部分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随访时间分别为15个月,13个月,7个月及13个月,患儿术后便秘及腹痛症状消失,营养状况改善,体重由25.0 kg、25.5 kg、44.0 kg、20.0 kg分别增长至47.5 kg、31.5 kg、44.0 kg、22.0 kg。结论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患儿肠道病变范围的确认应结合下消化道造影检查所示的肠道形态、肠壁多点全层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手术单纯切除病变段肠道即可获得满意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寂型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分析收治的1例静寂型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按膀胱副神经节瘤完善血儿茶酚胺检查,动态血压检查。同时完善泌尿系CT平扫及增强扫描,膀胱镜检等检查。明确定性、定位无功能副神经节瘤后完善术前准备,泌尿外科评估手术风险后决定手术术式,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及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证实为膀胱副神经节瘤。定期随访、复查相关指标。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非常罕见,功能静寂型膀胱副神经节瘤更为罕见,在临床处理过程中,发现膀胱占位改变时,血压正常的病人需考虑无功能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可能。围手术期应做好充分准备,手术方式应以膀胱部分切除为主,术后需定期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这段时间内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所选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以14d作为一个疗程,对治疗组患者应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1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得到的结果差异以P<0.05为有意义。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中,显著有效2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著有效21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应用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在临床中具有可行性与可推广性。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头针治疗失眠的护理,进而得出结论采取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头针治疗失眠,配合对失眠患者治疗前中后的精心护理,不但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复发率,还消除了药物治疗的残留效应及成瘾性,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评述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法,把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两组以2周作为1个疗程,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2.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PUB)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特征。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7例)、福建省立医院(8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6例)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例)2010年5月至2018年11月手术切除的23例PUB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GATA3、CD56、突触素、嗜铬粒素A(CgA)、S-100蛋白、HMB45、SDHB、OCT3/4及Ki-67,并复习文献综合分析。结果患者中女性14例,男性9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51岁),临床上出现反复头痛、头晕及心悸,排尿性晕厥,血压升高,视力模糊,肉眼血尿,阵发性面色苍白等症状。肿物最大径0.9~6.0 cm(平均最大径约2.5 cm)。大体观察:大部分肿物凸向腔内,边界尚清,位于黏膜固有层或固有肌层,切面呈结节样,灰黄、灰褐色,质地中等。镜下观察:低倍镜下肿瘤细胞在黏膜固有层及固有肌层间膨胀性生长或穿插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呈巢状(Zellballen)、器官样排列,少部分病例肿瘤细胞排列成菊形团样结构;细胞较大,胞质丰富、嗜酸性或嫌色性,少数病例胞质内或间质可见色素颗粒及空泡,细胞核圆形、卵圆形,部分呈短梭形,居中并可见奇异型核及瘤巨细胞,部分细胞可见小核仁,少数病例细胞巢周边可见梭形支持细胞,间质血管丰富,呈裂隙样、血管瘤样或扩张,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GATA3(2/23)、OCT3/4(2/23)、CD56(22/23)、突触素(23/23)、CgA(22/23)、S-100蛋白(支持细胞,23/23)、SDHB(23/23)阳性表达;CK、HMB45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1%~5%。随访18例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PUB诊断依赖于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形态学可见异质性,最主要与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进行鉴别诊断。未发现SDHB表达与OCT3/4表达有某些明确相关性,肿瘤细胞可异常胞质表达OCT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