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应用化痰活血通络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1月到2023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所有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化痰活血通络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50%,高于常规组的72.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BI指数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通络法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保护神经细胞以及调节血管功能等,这些优势使得该方法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化痰活血通络法 治疗效果 NIHSS评分 BI指数
  • 简介:摘要通过介绍中风(中经络)患者的辨证分,阐述对中风(中经络)患者的饮食、肢体、语言等,结合中医特色的针刺、点穴推拿等治疗方法,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中风 中经络 中医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敷贴联合中药熏洗在气虚血瘀中风肢体疼痛麻木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科2023年1月一2023年8月收治的78例气虚血瘀中风肢体疼痛麻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39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采用改良巴氏Barthel(BI)指数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力改变、BI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从数据可见,实验组患者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中药熏洗法,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气虚血瘀中风肢体疼痛麻木患者,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指的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穴位敷贴 中药熏洗 气虚血瘀型中风病患者肢体疼痛麻木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对45例中风人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由于积损正衰、情志所伤、饮食不节、气血邪中等而致僻不遂。通过辨证将中风人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两大类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从而收到好的康复效果。

  • 标签: 中风 中脏腑 中经络 辨证施护
  • 简介:摘要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进行针对性卧位护理及早期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发现,早治疗,早训练,早康复,避免后遗症。家庭协助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有利于脑中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药费用,应积极提倡并推广。

  • 标签: 家庭成员 脑中风偏瘫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在中国 ,近年来中风在死亡原因中位居第 1、 2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疾病。全中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约为 200万人 ,每年死于中风的患者约 150万人。因此 ,有必要对中风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为临床和预防医学提供科学依据。中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素问 ·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不同的地域、气候、地质、风俗习惯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人体的生理。目前中风的流行学调查研究表明 ,中风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干预性和不可干预性两类 ,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是脑卒中一级预防针对的目标 ,包括高血压、心脏、糖尿、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酗酒、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等。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中风因研究和治疗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中风危险性因素的研究。

  • 标签: 中医 中风 因素 研究
  • 简介:中风人有22~60%出院后仍需要社区治疗,作者对这类病人实行专业治疗指导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单盲随机社区治疗的一个月内分为两组,一组是治疗组,进行5个月专业治疗指导;一组为对照组,不进行专业指导。专业治疗是鼓励病人独立完成或用仪器进行日常活动,在随机分组前和在6

  • 标签: 中风病人 治疗指导 一般健康问卷 社区治疗 BARTHEL指数 白求恩军医学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医对中风的认识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摸索过程,大体经历了“外风学说”和“内风学说”两个阶段,唐宋以前的医家发挥了外风理论,重视“内虚邪中”学说,金元以后,持外风论者渐少,但外风在中风的发病、病程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不可忽视,现代生物学研究亦证实了外风与中风的发生之间的联系。因此,在中风的诊治过程中,应注意袪外风之法的应用,充实中风的治疗理论,以期更精当准确地辨治中风

  • 标签: 中风病 外风 探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中风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P<0.05;护理后,两组FMA评分、ADL评分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其肢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中风病恢复期 肢体功能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续命汤方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中风患者,分为续命汤方组50例,观察组50例,续命汤方组给予小续命汤方加减治疗,观察组给予非续命汤方治疗,观察中风疗效评分表、卒中量表(NIHSS)情况,研究中风患者续命汤方证的应用效果。结果:经MannWhitney检验统计,续命汤方组治疗后的中风疗效评分、NIHSS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从中医评分量表、NIHSS评分量表分析看,续命汤方组在治疗后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中风 续命汤方 六经辨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治疗中风的恢复期中应用针灸为主的临床路径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次研究开始的时间是 2017 年的 4 月份,而结束时间是 2018 年的 2 月份,将此期间我院接收的 88 例中风患者划分成两组,分别为常规组与路径组,常规组患者顾名思义,需要接受常规的中医治疗,而 路径组患者根据临床路径实施制定好的治疗及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以及疗后三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经济指标。 结果 路径组经济指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优于 常规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于恢复期的 中风 患者实施针灸为主的临床路径可 有效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除此之外还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为患者的长期康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 标签: 针灸 临床路径 中风病恢复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临床探究,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对其相关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次收治的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患者人数共计50例,每组数量分别为25例。对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常规组、试验组人数分别为25例,并采用传统训练、中医护理训练模式。结果: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72±2.13、91.11±0.12(t=0.2829、5.2349、0.2892、4.0429)。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分数、下肢Fugl-Meyer分数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模式在现阶段脑梗死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中医康复护理模式   肢体功能 价值研究
  • 作者: 李树茂(五常市人民医院黑龙江五常150200)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4期
  • 机构:中风是以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甚至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呙僻不遂为主症的病证。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优思恼怒、嗜食醉酒厚味、气候突变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而成。凡外感风寒湿热,直接或间接(如外感引起感冒,白喉等再诱发)损伤脑脉,症见口眼歪斜,面颊顽痹,肌肤麻木等症状者,称为中风——中经络症,简称中络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护理在中风康复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康复过程中受到了专家与病患的认可。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差别,中风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在于提高病患康复的信心,通过各个角度进行护理监督。中医中风护理能够有效提升病患治疗的依从性,令病患最大程度的恢复肢体功能。

  • 标签: 中风病人 中医 护理
  • 简介:来自卫生部门关于脑卒中(俗称中风)调查数据显示:在对贵州省2270例脑卒中病例调查发现,有54.2%的中风人死于抢救不及时。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大脑血管急性破裂性损伤,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猝死,而成为世界各国第二大致死病因,也是首个严重致残疾病的病因。

  • 标签: 中风病人 救误 缺血性心脏病 致死病因 脑卒中 病例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中风患者给予分组治疗,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探讨中风患者中医护理效果,为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临床依据。方法对照组中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如环境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褥疮护理、功能训练等;研究组中风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措施,如饮食中加入中医药成分以及穴位按摩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8.70%,褥疮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39.13%,褥疮发生率为30.43%,且P<0.05,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发生中风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褥疮、便秘等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风 中医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