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带肋下神经外侧皮旋髂浅动脉穿削薄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28~63岁[(47.3±12.3)岁]。体重指数(BMI)为16.7~27.8 kg/m2[(23.9±3.9)kg/m2]。皮肤缺损面积为10 cm×6 cm~20 cm×12 cm。均采用带肋下神经外侧皮旋髂浅动脉穿削薄皮瓣修复。在清创或肿瘤切除后,从浅、深脂肪层间切取带感觉神经的皮瓣,皮瓣面积为13 cm×8 cm~13 cm×10 cm,Ⅰ期削薄后皮瓣厚度3~6 mm。肋下神经外侧皮跨越髂嵴处距离髂前上棘的距离7.5~10.0 cm。术后评估皮瓣存活、并发症、再手术情况。采用Tinel征及九宫格法测量皮瓣的单丝触觉、振动觉、疼痛觉、温度觉和静态两点辨别觉的恢复。评估患足踝关节活动度、穿鞋行走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估。观察供区副损伤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5个月[(21.1±10.1)个月]。皮瓣均存活,无感染或肿瘤复发。1例修复足跟患者因溃疡行多余皮肤切除,1例Ⅱ期再削薄、取内固定。3~6个月后可首次测到皮瓣9个区域内单丝触觉、振动、疼痛、温度觉不同程度恢复。随访12个月以上者单丝触觉、振动、疼痛、温度觉基本均匀恢复,仅1例的1个区域内可测到25 mm的静态两点辨别觉。2例同时行骨韧带复合体重建的患者踝关节活动略受限。患足均可穿鞋无痛行走。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78~97分[(86.4±7.4)分],较术前的10~70分[(44.2±18.4)分]显著提高(P<0.01)。供区无疼痛,残留略增宽的线性瘢痕。结论对于足踝部中等大小的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肋下神经外侧皮旋髂浅动脉穿削薄皮瓣修复,皮瓣可适当削薄,术后外形可,感觉恢复可靠;患足可穿普通鞋,无痛行走,功能恢复良好;供区副损伤小。

  • 标签: 足损伤 踝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穿皮瓣是近30年来皮瓣外科领域兴起的一种新型皮瓣外科技术,它使皮瓣更加精细、美观,符合微创外科新理念,目前在临床应用十分盛行。然而,传统的穿皮瓣移植存在切取面积有限,不适合超长创面、宽大创面或合并死腔创面修复,部分皮瓣仍显臃肿、需要牺牲受区主干血管等问题,限制了穿皮瓣的临床应用。特殊形式穿皮瓣是在传统穿皮瓣基础上衍生而来,进一步丰富了穿皮瓣的内涵,扩大了穿皮瓣的适应证。本文回顾特殊形式穿皮瓣的历史发展演变,总结了特殊形式穿皮瓣近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进展,旨在进一步促进特殊形式穿皮瓣在复杂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发展。

  • 标签: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 皮瓣外科 进展 显微重建
  • 简介:摘要:汽水管道的应用对于生产运营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但是汽水管道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出现一些故障导致企业的生产作业不能顺利地开展,其中比较普遍发生的情况有吊架失效问题以及管道振动问题。接下来,本人将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详细地探讨,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对从事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给一些有价值性的理论参考。

  • 标签: 汽水管道支吊架 失效 管道振动 治理
  • 简介:摘要:让我们播种快乐,让学生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我们,也把微笑和快乐贮满自己的心房。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题记摘自朱永新《享受教育》

  • 标签: 赞美 表扬 学习
  • 简介:摘要: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更大,难度愈高,并且对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高大模架施工技术的诞生更好地为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提供更好的保证,该技术得到了建筑行业的广泛推荐与使用。文章结合杭州西湖大学建设工程进行案例分析,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探索,望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建筑工程 高大支模架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公路工程中常常涉及路基挡及边坡防护施工环节,其防护施工的效果关系到公路的建设施工质量与安全性,如果路基挡及边坡防护技术应用不当,将会增大边坡滑坡、坍塌的概率,最终导致公路的整体结构不够稳定,易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基于此,本文将对公路路基挡及边坡防护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公路路基支挡 边坡防护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呈现出来的建筑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筑工程施工中,高大模施工技术是确保建筑物稳固,提升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应用技术,正确分析和研究高大模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大模施工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而对高大模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建筑工程 高大支模 施工 技术分析
  • 简介:摘要:利用BIM三维建模技术,对机电管线进行建模、综合排布。 综合吊架将通风空调、消防、强弱电专业管线综合在一起安装,主要有节约管线材料,合理安排空间、施工快捷等优势。

  • 标签: BIM 三维建模 技术 碰撞检测 综合支架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简T梁预制工艺流程,接着分析了简T梁预制过程中的问题,最后对铁路施工简T梁预制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铁路 简支T梁 横向预应力 加固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设计占比日趋增多,随之隧道工程安全质量问题也倍受各方关注。然而随着特长复杂地质隧道设计的增多,必然带来诸多施工安全、质量技术难题。本文以大万山特长隧道受F6压扭性断层破碎带影响导致初侵限为例,详细阐述了因不良地质突变,导致水文、地层结构等变化后,引发的隧道初侵限等系列问题的综合处理技术,对今后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隧道工程 初支侵限 沉降观测 局部冒顶 裂隙水 换拱
  • 简介:摘要:我国有着广阔的国土面积,地势结构较为复杂,和其余国家进行对比来说,是属于地震频发的国家。所以,在建筑项目中对抗震吊架进行应用,就可以确保地震出现时,降低消防系统和人民受到严重的损害,防止灾害的二次发生。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就抗震吊架的应用与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抗震支吊架 应用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斜为源动脉的股前外侧双叶穿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2月至2020年5月,采用以旋股外侧动脉斜为源动脉的股前外侧双叶穿皮瓣修复四肢创面36例,其中6例为同一肢体上相邻但不连续的2处创面,面积4.0 cm×5.0 cm~11.0 cm×9.0 cm;30例为单个创面,面积10.0 cm×10.0 cm~23.0 cm×17.0 cm。常规行术前CDU穿定位78条穿,实际切取67条穿。根据术中实际穿情况进行分叶设计,完全型双叶皮瓣19例,采用皮肤分叶深筋膜相连的筋膜型双叶皮瓣17例。皮瓣的血液循环重建均采用旋股外侧动脉斜与受区血管吻合,采用血流桥接型吻合方式8例。所有大腿供区均Ⅰ期缝合。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本组35例双叶皮瓣顺利成活,1例修复2处创面者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拆除部分缝线,皮瓣表面切口放血7 d后成活。大腿供区均Ⅰ期愈合,伤口愈合时间为11~83 d。术后随访6~39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感觉恢复为S2~S3。供区除1例瘢痕面积较大外均为线形瘢痕存留,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斜为源动脉的股前外侧双叶穿皮瓣修复四肢创面,在体现双叶皮瓣优势的同时,供区更加隐蔽,可以成为旋股外侧动脉降不能切取双叶皮瓣时的有益补充。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斜支 旋股外侧动脉 双叶皮瓣 修复 四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桡动脉掌浅皮瓣联合尺动脉腕上皮瓣同时修复同手多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采用桡动脉掌浅皮瓣联合尺动脉腕上皮瓣同时修复同手多指软组织缺损28例65指。其中2指损伤19例38指,3指损伤9例27指。创面均伴不同程度污染,伴血管、神经损伤10例,伴肌腱、指骨外露1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0 cm~4.5 cm×5.6 cm,皮瓣切取面积1.9 cm×2.3 cm~5.4 cm×6.6 cm。术后6个月内在门诊随访,6个月后电话或微信随访。结果28例65块皮瓣均成活,有1例术后1 d出现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动脉后好转;有1例出现感染,经过换药后愈合;有8例术后2 d出现张力性水疱,未经特殊处理,5~10 d自行消退。随访9~14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皮瓣质地、色泽、外观及保护性感觉恢复良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5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6.4%。结论应用桡动脉掌浅皮瓣联合尺动脉腕上皮瓣修复同手多指软组织缺损伤,皮瓣质地、色泽好且不臃肿;供、受区在同一肢体的邻近位置,组织结构接近;可同时修复多个创面,手术便捷,值得推广。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尺动脉腕上支皮瓣 联合移植 多指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对比红外热成像技术(IR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股前外侧穿皮瓣(ALTPF)术前穿血管探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ALTPF手术行修复重建的患者共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2~53岁,平均38.7岁;所有患者均切取带蒂或者游离的ALTPF,大小5.0 cm×8.0 cm~7.5 cm×30.0 cm,其中游离皮瓣21例,局部带蒂转移皮瓣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IRT以及CDU检查进行供区穿血管定位。使用卡方检验比较术前探测与术中实际情况,统计一致性。结果本组25例中,术前CDU共检测出53条穿血管,IRT共检测到51个"热点",其中50个"热点"与CDU的结果相对应,κ指数为0.712(P<0.05),代表高度一致性,敏感性为94.3%,特异性为85.7%,两者之间定位的偏移与皮下组织厚度呈正相关。结论利用IRT在ALTPF术前探测穿血管与CDU相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兼具便携、经济、无创、操作简便的特点,同时在皮下组织较薄的人群中具有更高的精准度,是术前穿血管导航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红外热成像技术 穿支血管探测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探讨动脉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法在旋髂浅动脉(SCIA)浅穿皮瓣移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应用SCIA浅穿皮瓣修复四肢创面21例,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7.0 cm~9.0 cm×18.0 cm。根据受区主干动脉上壁或前壁有无与皮瓣动脉匹配的分支,分为2组。端端吻合组:皮瓣动脉与受区主干动脉分支端端吻合10例;端侧吻合组:皮瓣动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端侧吻合11例。皮瓣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端端吻合,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1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皮瓣及供区的外形和功能。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端端吻合组10例皮瓣全部成活;端侧吻合组11例皮瓣有2例发生静脉危象,探查见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端侧吻合口血流通畅,无栓塞, 1例重新吻合静脉后成活,1例再次静脉危象时改腹部带蒂皮瓣。术后随访6个月~1年,两组皮瓣及供区的外形和功能无差异。SCIA浅动脉口径、受区动脉分支或侧口口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吻合组吻合时间(16.70±1.34)min,短于端侧吻合组吻合时间(23.73±1.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SCIA浅穿皮瓣移植中,如果受区主干动脉上壁或前壁有与皮瓣动脉匹配的分支,皮瓣动脉首选与其端端吻合,因无需侧口制作,操作更熟练,吻合时间短;否则与受区主干动脉行端侧吻合。

  • 标签: 旋髂浅动脉浅支穿支皮瓣 端端吻合 端侧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穿皮瓣在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中应用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2019年6月,对收治的24例(男18例,女6例)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设计切取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穿皮瓣修复,利用尺动脉腕上及分出的下行桥接指掌侧固有动脉重建指端血供,上行穿皮瓣覆盖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或局部转移皮瓣修复。术后通过门诊及电话、微信方式进行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测定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例皮瓣及供区创面均I期愈合,其中2例术后皮瓣远端出现水疱予换药处理后好转。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7.6个月。皮瓣外形、质地优良,供区线形瘢痕,愈合良好,无疼痛、麻木等并发症。结论Flow-through尺动脉腕上穿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切取方法简单,充分利用其上行及下行,可作桥接血管重建指端血供,同时覆盖软组织创面,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 Flow-through皮瓣 指掌侧固有动脉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