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产前、产时、产后由于新生儿期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预后的临床分析。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诊治2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其中男10例、女11例,参照中华儿科杂志拟定的《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及分度》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1例临床观察分析,高危妊娠新生儿发病11例,重4例,阴道手术助产的新生儿发病4例,重2例,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新生儿发病6例,重1例,发病年龄最大的24小时,最小2小时。轻度9例、中度8例、重度4例。根据《缺氧缺血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及分度》给予吸氧、保温、预防感染、抗自由基、减少脑细胞水肿,维持脑细胞代谢,对症治疗后轻者3—7天出院,中度10—15天出院,重度治疗后症状较前好转,留有轻重不等的后遗症。结论加强国产保健,提高高危监护技术,利用胎心监护,胎血气分析,超声显像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及胎儿窘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提高新生儿复苏技术及早期干预训练,促脑功能恢复,使新生儿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总结其处理经验。方法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新生儿病房通过心电图或心电监护检出心律失常者同时取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结果心律失常98例,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占总数72.4%;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占14.3%;室性心律失常占总数9.2%。病因感染因素居首位41.8%,缺氧25.5%,电解质紊乱13.3%,先天性心脏病8.2%,其他11.2%。心肌酶谱测定,其中38例正常,60例升高。结论避免孕期感染,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宫内缺氧,防止低血糖及电解质紊乱,可降低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数症状不典型,往往被原发病所掩盖,因此加强心电监护,及时发现,从而及早干预和对因治疗,预后大部分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新生儿死亡原因变化,为提高新生儿疾病防治提供信息服务。方法本组资料通过对我院儿科10年住院新生儿5363例中死亡的76例(病死率1.42%)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死亡相关原因,找出对策,从而提高救治水平。结果10年住院新生儿5363例中死亡的76例(病死率1.42%),新生儿死亡原因顺位情况,早产占46.05%,新生儿窒息占28.77%,新生儿肺炎占10.5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占5.26%,先天性心脏病占3.94%,先天性肛门闭锁占3.94%,新生儿破伤风占2.63%。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规范产时监护,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早期诊断新生儿肺炎、治疗和护理及健康知识的宣教应成为我院医疗卫生及预防工作的重点,以降低新生儿疾病发病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广大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治疗。结果38例患儿经我院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天然PS在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以及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均优于合成制剂。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5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小板减少多见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感染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缺氧、免疫及遗传等也占一定比例。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肺出血等。65例患儿中58例治愈,治愈率为89.2%。3例死亡(肺出血合并DIC),4例经抗感染、丙种球蛋白、激素及输血小板等治疗血小板计数反复下降难以上升超过50×109L-1,其中1例因严重颅内出血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母孕期有高危因素者、宫内发育迟缓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要动态监测血常规,警惕血小板减少症甚至DIC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状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所选60例患儿经过治疗,58例获得治愈,治愈率达96.6%,另2例应家长要求转院治疗。形成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围产因素18例,占总数的30.0%;母乳性黄疸27例,占总数的45.0%;感染因素8例占总数的13.3%;溶血因素5例,占总数的8.3%;其他2例,占总数的3.3%,在上述病因中,母乳性黄疸因素和围产因素占较大比例。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治愈且预后良好,应重视新生儿护理和围产期护理工作,密切观注新生儿是否出现黄疸等异常症状,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收治的112例新生儿窒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产科相关因素中,以脐带因素最为突出,其次是胎位及产程异常,产科其它相关因素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分娩方式中以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病率最高,阴道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发病率较低。讨论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较多,加强围生期保健,及早筛查高危妊娠,及早发现并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严密观察产程,普及和提高产时胎儿的检测技术,可避免或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而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正确选择分娩方式,熟练的助产和手术技术,也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从中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治疗的患者48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干预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干预组在常规的临床治疗基础上,增加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干预组24例门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满意,顺利进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围手术期并无死亡病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急症,可以有效的解决出血问题,止血可靠,同时还能解决脾亢问题,使得手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易在临床实践中推广,是急诊手术的首选,可挽救绝大数患者的生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栓通(冻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60例为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冻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0.6%与45%,总有效率分别为86.66%与8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通(冻干)对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和提高生活能力有较好疗效,副作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