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角膜炎并发角膜新生血管患者抗VEGF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角膜炎并发角膜新生血管患者,其中单纯为角膜炎并发角膜新生血管患者为对照组,同时合并角膜上皮缺损、水肿以及结膜充血等患者为观察组,每组20人。给予两组患者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原液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角膜新生血管均比治疗后3天有明显的减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天、1周、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CNV面积变化明显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3周、4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CNV面积减少明显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能够对角膜炎引发的角膜新生血管进行有效的抑制、消退,且对角膜炎引发的角膜新生血管合并角膜上皮缺损、水肿以及结膜充血等症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ICNV患者27例27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1.25 mg)或雷珠单抗(0.05 mg)治疗,必要时重复治疗。平均随访时间168周。观察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的恢复情况。初始治疗后每一个月随访1次,直至病灶完全吸收或瘢痕化(第一阶段)。其后每12周进行1次随访,观察病灶复发情况(第二阶段长期随访)。第一阶段末次注射治疗后1个月时,根据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灶消退情况,将患眼分为形态学改善显著组(改善显著组)、形态学改善不显著组(改善不显著组),分析年龄、病程、药物种类、注射次数、基线BCVA和CRT对CNV病灶消退的影响。根据长期随访结果,将患眼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分析影响CNV病灶复发的因素。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病灶消退及复发的因素。结果基线、第一阶段末次注射治疗后1个月时,患眼平均BCVA分别为(55.70±15.21 )、(73.59±12.08)个字母;CRT分别为(338.3±89.32)、(264.5±47.47)μm。两个时间点患眼BCVA、CR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86、-4.061,P<0.001)。改善显著组、改善不显著组患眼BCVA分别为(65.38±17.27)、(51.63±12.61)个字母;两组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6,P=0.029)。长期随访结果显示,27只眼中,复发6只眼;平均复发时间(90.83±49.02)周。再次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后,CNV病灶消退。复发组、未复发组患眼平均注药次数分别为(3.67±0.816 )、(2.24±0.768)次;复发组患眼平均注射次数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53,P<0.001)。两组患眼基线、末次随访时CR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42、-1.313,P=0.195、0.19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能有效提高ICNV患眼BCVA、CNV病灶消退率;基线视力高提示治疗后CNV病灶消退较好。复发患者经再次抗VEGF药物治疗后可有效好转,且CNV复发对最终预后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雷珠单抗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2例(1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7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4例,1例眼部缺血综合征。均给予雷珠单抗治疗(玻璃体腔注射),配合全视网膜光凝及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后虹膜新生血管的消退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视力、眼压。结果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虹膜新生血管在3-5天内完全消退、萎缩,未出现并发症,9例在一周后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后,其中6例眼压控制良好,2例后行复合小梁外滤过手术,1例行睫状体巩膜外光凝术;未一周后激光的3例在一周后2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积血),术中全视网膜光凝,一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拟行全视网膜光凝,但此例患者未随诊,3个月后再发新生血管青光眼。结论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配合全视网膜光凝及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实施综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诊治的78例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对其实施视网膜及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以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对其进行6~12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术前眼压为(58.4±6.8)mmHg,术后1周眼压则降为(13.1±2.4)mmHg,患者疼痛明显好转。所选患者的房角及虹膜新生血管均程度不等的回退。68例结膜滤过泡弥散隆起,10例患者较扁平。术前未见浅前房或者眼球萎缩。结论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实施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以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眼压,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1例(51眼)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进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经随访,手术成功率为84.3%(43眼);43眼的眼压从术前的平均60.10mmHg下降至21.96mmHg;有8眼眼压控制不理想,眼压在30mmHg以上,术后继续使用降眼压药物,患者自述无明显症状,其中1眼由于虹膜前黏连阻塞滤过口,经二次手术之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手术前后各眼视力无明显变化。结论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康柏西普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接治的 60例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0例,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 30例,则采取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凝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水平、眼压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术后视力水平要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全视网膜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降低眼压,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主要由Ang-1和Ang-2组成;Tie2(tyrosinekinasethatcontainsimmunoglubin-likeloopsandepidernalgrowthfactor-similardomains2)是其共同受体.Ang-1促使血管成熟,维持血管稳定.Ang-2则拮抗Ang-1的作用,始动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Ang/Tie2受体途径起重要作用,抑制Ang/Tie2受体途径可以抑制眼部新生血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