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其中植入物内固定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法。但对于最佳植入物内固定修复方案的选择,始终是临床研究的关键问题。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对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的修复效果,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较好的修复方案。方法:选择山西晋城市泽州县人民医院骨科、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采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修复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的患者32例,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两组,每组16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实施LISS锁定钢板和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疗效优良率,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关节僵硬、松动、骨不连以及感染等。结果与结论: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在骨折愈合以及完全负重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P〈0.05)。修复疗效总优良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4%,69%,P〈0.05)。表明较之传统的解剖钢板,利用LISS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优势明显,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对软组织和骨折血运的损伤,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的稳定性。
简介:目的:考察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在小鼠体内异位成骨能力,评价大肠杆菌表达的rhBMP-7生物学活性。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将复合rh-BMP-7的明胶海绵植入小鼠肌间隙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植入明胶海绵,分别于术后1、2、3、4周取出埋植材料,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蛋白含量、钙含量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复合rhBMP-7的明胶海绵组在术后2、3、4周有骨细胞类似细胞和钙化灶的形成,术后2、3、4周蛋白含量、ALP活性和钙含量均明显高于明胶海绵对照组。结论:明胶海绵复合rhBMP-7植入小鼠体内有较强的异位成骨能力,是良好的生物载体,可用于rhBMP-7体内活性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方法从2015年4月—2018年1月期间选取30例患者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作为植入物,实验组采取带锁髓内钉作为植入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所用用时均短于参考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参考组(P<0.05);参考组的不良反应情况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采取带锁髓内钉作为植入物进行固定手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化流程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7年8月—2018年8月之间接收的240个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设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给予实验组优化流程,给予常规组常规管理,对两组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管理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湿包数量分别为4例和15例,湿包率分别为3.33%和12.50%,提前放行数量分别为7例和21例,提前放行率分别为5.83%和17.50%,实验组和常规组的器械消毒不合格数量分别为3例和11例,器械消毒不合格率分别为2.50%和9.16%,损伤数量分别为13例和37例,损伤率分别为10.83%和30.83%,P<0.05.结论采用优化流程的方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降低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湿包率、提前放行率、器械消毒不合格率以及损伤率,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且能够降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关开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一期植入物乳房重建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皮下腺体切除联合一期植入物乳房重建的59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59例患者采取2种分组方式:(1)根据乳房切除方式不同,分为保留乳房皮肤的皮下腺体切除术(SSM)与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腺体切除术(NSM) 2组;(2)根据乳房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一步法"或"两步法"2组。采用秩和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别比较2组乳房切除方式和2组重建方式的并发症和美容效果。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患者生存分析。结果33.9%(20/59)患者行SSM,66.1%(39/59)患者行NSM;44.1%(26/59)患者行"一步法"重建,55.9%(33/59)患者行"两步法"重建。30.5%(18/59)患者同时行对侧乳腺预防性皮下腺体切除术加植入物重建术。中位随访71个月(范围:27~133个月),失访12例。随访的47例患者中术后假体移位发生率为10.6%(5/47),包膜挛缩和假体破裂发生率均为4.3%(2/47)。21.3%(10/47)患者最终取出植入物。不同乳房切除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植入物取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0.716);不同重建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植入物取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1.000)。死亡2例,余45例患者术后美容效果评分的优良率为73.3%(33/45),不同乳房切除方式和不同重建方式的术后美容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6、1.000)。患者是否同时行对侧预防性皮下腺体切除及植入物重建术的美容效果评分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571)。患者的OS率为95.7%(45/47),DFS率为89.4%(42/47)。结论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联合一期植入物乳房重建术后总体生存情况良好,不管采用哪种乳房切除方式或重建方式,术后不良事件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可达到预期的临床疗效,并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地区的婴幼儿贫血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及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所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门诊保健体检的婴幼儿共计1500例作为研究样本,婴幼儿均接受血红蛋白指标测定,采取统一校验血红蛋白仪进行Hb的测定以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结果1500例婴幼儿其中轻度贫血患儿371例,中度贫血患儿80例,未出现重度贫血患儿,贫血发生率是30.07%。6~11个月婴幼儿的贫血发生率最高,其次为1岁婴幼儿和2~3岁婴幼儿。结论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最高,应强化母婴保健指导,在强化母乳喂养基础上还应适时的添加辅食并定期监测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上采用不同植入物内固治疗的疗效,以为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优质治疗提供支持。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84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为研究观察主体,采集时间2019年11月12日/2020年12月29日(开始/结束),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两组,对照Z组(红签:动力加压钢板固定)、带锁W组(蓝签:带锁髓内钉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手术情况、2周后疼痛情况、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带锁W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2周后疼痛(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短于/低于对照Z组,治疗有效率上明显高于照Z组(t=24.837、7.062、10.617, =7.265 、5.486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中,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式不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效果更好,有效缓解患者治疗后疼痛,预防患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还能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情况,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年龄、病变分级、植入物等因素对于围术期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选取术后存活患者 45 例以及围术期死亡患者 45 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和诊疗信息,比较年龄、病变分级、植入物等方面的差异性。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 [ ( 68.35±3.16 )岁<( 76.73±3.71 )岁, t=33.294] 、 ASA 分级 3 级患者比例( 26.67% < 48.89% , χ2 =4.727 )、 ASA 分级 4 级患者比例( 22.22 % < 37.78% , χ2 =4.486 )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1.11 % < 31.11% , χ2 =5.404 )相对更低( P < 0.05 ),而 ASA 分级 1 级患者比例( 17.78% > 4.44% , χ2 =4.050 )、 ASA 分级 2 级患者比例( 37.78% > 8.89% , χ2 =10.497 )相对更高( P < 0.05 ),两组接受髋关节置换、钢板螺钉固定、空心钉固定以及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患者比例对照相仿( P > 0.05 )。 结论: 在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年龄、病变分级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年龄越高、病变分级越高,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越高。而植入物类型对于围术期死亡率并无显著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SEMAC(层间编码金属伪影校正)技术在脊柱金属植入物磁共振成像(MRI)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8例行脊柱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TSE序列进行MRI的应用,观察组则使用SEMAC进行MRI。与此用时,将针对两组患者进行轴位T2WI图像金属伪影导致信号缺失区域面积的计算,以及矢状位T2WI、T1WI脊椎被金属伪影所遮盖的长度分析。结果观察组图像上金属伪影导致信息缺失面积为(9.8±2.5)c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7.4)cm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脊柱被遮蔽的长度显现为(1.3±0.4)cm,对照组则为(5.3±2.1)cm。就评分结果而言,观察组的图像显现能力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SEMAC技术能够减少脊椎内固定术后金属伪影的区域面积,为术后的评估提供了可靠地依据,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中实施金属伪影序列syngo WARP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在我院实施脊柱金属植入物治疗的患者中进行目标选取,共选择26个病例进行研究,病例院内治疗时间需在2020.10.1-2021.03.31之间,本次分组方式利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2个小组,研析组通过去金属伪影序列syngo WARP扫描,一般组通过MR常规序列扫描,分析观察指标:颈椎、腰椎扫描时间、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研析组颈椎、腰椎扫描时间与一般组比较更长(P<0.05),研析组与一般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更高(P<0.05)。结论:去金属伪影序列syngo WARP扫描时间会相对延长,但可以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能够有效为临床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规范化管理中优化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共计2380个为研究对象,将其交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1190)和观察组(n=1190),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流程管理,观察组进行优化流程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方案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器械丢失、损坏及器械重复等风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提前放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在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规范化管理中应用优化流程,能够减少器械及物品的损坏、丢失等风险的发生,有效的提高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以及器械包的消毒合理率,实现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医源性感染风险的发生,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