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制度特征,以公司IPO承销为研究对象,本文考察了关系网络对资本市场信息传递的影响。研究发现,若参与IPO配售的机构投资者与承销商的关系越密切,则其投资企业上市后的会计业绩越好,股票收益越高。从承销商的角度来看,关系密切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也有助于IPO公司募集更多的资金,并从中收取高额的承销费用。本文的分析证实,承销商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公司IPO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机构投资者由此而投资于优质企业,获得了高额的投资回报;同时,承销商也从中获益,通过公司IPO的顺利发行来获得高额的承销收入。这一互惠交易构成了双方关系网络得以长期维系的基础。
简介:揭示"联村制度"的时空差异性和一般运行机制,并分析"联村制度"的存在对乡镇治理利益密集型村庄所发挥的作用,是本文的研究目标。本文采用田野调查的质性研究方法,在对官僚制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于"村级组织官僚化"的另一种乡镇治理模式。在以M村为代表的利益密集型村庄,派性政治对村社利益连带与情感连带的切割,使村干部不再是整个村社意志的代表,也不再对整个村社关系网络具有谈判力和动员力,村社出现"治理无主体化"的现象。作为应对策略,乡镇行政要充当村级治理的主体,调和各方利益,以超越派系和既得利益集团,成为以非科层化方式运作的"中间权威"。本文通过分析利益密集型地区"联村制度"运行机制,将推进对乡镇行政与村级治理关系的研究。
简介:在公司法上,我们对股权的理解往往习惯于将其解释为实体性权利,但股东权利日益呈现出复杂的结构、越来越多地包含着两个层级——实体性权利(狭义股东权)与救济性权利(股东诉权)。实体性权利多直接在公司法中予以安排,而救济性权利则可能在公司法中以相对独立的权利形态出现(例如,股东代表诉讼权),也可能在公司法及其他程序法(民诉法)中隐含地存在。前者我们称为股东的明示诉权,后者称为隐含诉权。民诉法中的隐含诉权兼具公法与私法权利的性质。公司法理论界在讨论股东权利滥用问题时,倾向于将被滥用的股东权利局限于实体性权利,例如,有关法人人格否认案件的讨论,多与股东滥用实体性权利相关。雪莱特公司案表明,股东所拥有的程序性救济权也存在滥用之可能,该案在如何界定股东滥用诉权方面较具典型性和示范性,在认定股东是否构成滥用股东权利的纠纷中,既要看权利人有无滥用权利的行为、主观上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更要重点考察其行使权利的背景、客观方式和结果,通过外化的行为推定其目的从而准确界定权利滥用的维度。
简介:为应对我国《劳动法》关于变更劳动合同的僵化规定,国家在2012年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四)》),其中第11条肯定一定条件下变更劳动合同的非书面化,但在实施过程中,该条款依旧存在着适用困境。本文从《司法解释(四)》第11条出发,从理论和法律实务角度对口头变更劳动合同制度现存问题加以分析,结合利益平衡原则,针对如何避免用人单位滥用权利和修正劳动者弱势地位提出建议。
简介:TPP协议中版权条款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TRIPS标准,其中对于作品复制权和保护期的规定更是如此。TPP协议使得网络环境中被搁置一段时间的“临时复制”又重回争议的“风口浪尖”。对于“临时复制”问题,美国和我国有不同的出发点,那么我国对待临时复制应当是“拒之门外”还是“引狼入室”?过度延长作品的保护期会剥夺创作者运用文化遗产进行再创作的能力。著作权人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应当通过保障公众有适当的机会接近和利用作品实现。网络环境中作品传播成本的降低和增殖速度的加快使得应适当“限制”作者的专有权,形成利益平衡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