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确定各红外热成像定量测量方法在深度定量测量方面的检测能力,对深度定量测量方法原理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在碳纤维层压板反面制作平底孔的方法制造已知深度分层缺陷,采用红外热成像方法对已知缺陷进行检测,从理论上分析温差峰值时间、对数温度偏离时间以及对数温度二阶微分峰值时间与缺陷深度的关系,通过分析确定温差峰值时间法、对数温度偏离时间法、对数温度二阶微分峰值时间法对深度进行定量测量方法的适用性,并利用上述方法对已知缺陷进行深度定量测量分析,确定不同方法对深度定量测量的检测适用性及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温差峰值时间法测量深度达到2mm,对数温度偏离时间法测量深度达到4mm,对数温度二阶微分峰值时间法测量深度达到5mm,同时对数温度二阶微分峰值时间法受三维热扩散影响小,检测无需选择参考区域。因此,对数温差二阶微分法所能测量的缺陷深度最大,准确性更高。通过对不同方法进行应用分析,能够明确不同深度定量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与检测准确性,为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方法的定量检测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乳腺肿块女性患者74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超声弹性成像阳性检测率、检查结果准确率及检查灵敏度分别为25.7%、93.90%及93.90%,常规超声检查阳性检测率、检查结果准确率及检查灵敏度分别为18.3%、79.27%及80.49%,超声弹性成像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性优于常规超声,有利于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可调控式吸引方法在胆道镜结石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64例使用OLYMPUS胆道镜进行胆道结石取出手术的患者,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吸引方法;观察组采取改良的可调控式吸引方法,记录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手术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及医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清醒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师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的可调控式吸引方法在胆道镜手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低,操作方便,手术相关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肝胆管结石治疗过程中,运用电子胆道镜进行肝切除的治疗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本医院运用电子胆道镜进行肝切除的50名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0名肝胆管结石患者经过一次治疗后48名患者结石得以取净,治疗痊愈率为96.00%;2名患者未取净的残余结石,残余率为4.00%。治疗后进行10个月的跟踪回访,48例结石取净病例共两例患者出现肝胆管结石复发现象,复发率为4.17%。结论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联合运用电子胆道镜进行肝切除具有很高的痊愈率,同时复发率较低,应用价值较为优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胆道结石,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胆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20例晚期胆道肿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综合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09%,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13%,对照组为25.8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胆道肿瘤效果较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参与临床研究,按照胆道镜探查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将86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一期缝合)和对照组(留置T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一般组患者早(P均<0.05),术后住院时间较一般组患者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低于一般组患者的22.5%(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术后行一期缝合,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缩短患者病程。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胆道结石治疗中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这两种方法临床疗效展开分析,为今后该疾病更好地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两年时间内所收治60名胆道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通过数表法把他们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名,两组治疗方法分别为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之后对比他们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术后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发现①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上,实验组以90%(27/30)优于对照组80%(24/30);②术后情况对比上,实验组在手术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T管拔除时长、止痛药物用量以及住院时间这几项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对比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对60名胆道结石患者分析可知,在该疾病治疗中采取腹腔镜临床疗效更优于开腹手术,并且该治疗方法所独有的微创、术后感染率低以及住院时间较短等诸多优点,因而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包虫残腔胆汁瘘采用胆道 T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2月~ 2017年 2月在我院接受肝包虫残腔胆汁瘘患者 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肝包虫残腔胆汁瘘采用胆道 T管减压术治疗效果。结果:肝包虫残腔胆汁瘘采用胆道 T管减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没有发生死亡病例,痊愈率为 100.00% ,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 ,治疗总满意度为 95.00% 。结论:对患者采用采用胆道 T管减压术治疗,并在患者手术前施予健康教育、心理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能有效保证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