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小肠肿瘤是指从十二指肠起到回盲瓣止的小肠肠管所发生的肿瘤。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
简介: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44-02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CT诊断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28例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28例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扫描,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MSCT检查可见28例患者均存在肠壁增厚情况,其中肠腔狭窄及扩张6例,腹腔、肝门、脾门淋巴结肿大6例,软组织肿块16例。结论MSCT是当前诊断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最佳选择,其能够明确显示患者病灶特征,提升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提供较好参考依据,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管状小叶癌八例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例乳腺管状小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雌激素受体(ER)、CK8、HER2、孕激素受体(PR)、CK34βE12、p53等的表达方式予以检测。结果乳腺B超检查显示低回声结节呈现不规则形态,边缘有较多毛刺存在;镜下小管状是由均匀一致的小细胞交织排列形成,在导管周围侵润纤维性小叶间质呈现环靶状排列,周边伴有低、中级别上皮肿瘤,与细胞形态比较相似,主要有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等;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其中7例患者存在ER表达,8例患者存在PR表达,所有患者均不表达HER2、p53,条索状结构、管状结构其中7例患者存在E-cadherin表达,5例患者存在CK34βE12表达,8例患者存在CK8表达;8例患者中,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有2例,术后28-75个月随访,7例患者身体明显好转,术后60个月,1例患者对侧乳腺出现新生肿瘤。结论乳腺管状小叶癌属于侵润性乳腺癌,其病理特征兼具小叶癌与小管癌,比较少见,而免疫组织化学均能一致表达出雌激素受体(ER)、CK8、HER2、孕激素受体(PR)等,以便及时、准确的对乳腺管状小叶癌做出病理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恶性血液疾病合并骨髓坏死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特点以及血液学变化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本院9例恶性血液疾病合并骨髓坏死患者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症状特点、诊断以及预后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全部患者均存在贫血、发热、全身性骨痛等症状,9例骨髓坏死患者中1例伴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治疗一周后家属放弃治疗出院,余下8例患者均通过科学规范的化疗后,其中4例骨髓症状完全改善,2例患者骨髓症状好转,2例患者未骨髓病情无变化。结论对于骨髓坏死这类较为难治的综合性症状,其主要的原发病因素为恶性血液疾病,治疗时首先考虑患者原发病情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加强疑似病症患者的骨髓检查,避免误诊或漏诊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型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分期。方法通过部分典型病例的分析总结该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成人型股骨头缺血坏死主要发生于中青年男性,大多数有糖皮质激素药物史,X线、CT及MRI基本可以确诊。结论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诊该病,MRI对于早期诊断该病非常重要,X线及CT对于该病的分期,指导临床治疗举足轻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价值。方法152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依据硬币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6例,观察组患者予以PPH改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外切内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以及工作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改良治疗重度混合痔患者具有恢复时间快、减轻患者痛苦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点,可作为首选术式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取护理干预方法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8月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新生儿1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全部新生儿进行常规输液,对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和选用材料两组都相同。观察组不带手套并采用成人式的吸氧管道和胃管固定法,干预组通过戴手套用蝶形胶布固定输氧管,用3M透明敷料将胃管固定,然后开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抓伤和管道脱略率为0,吸氧管道、鼻饲管道、留置针脱落率分别为11.68%、5.83%、3.06%;观察组皮肤抓伤率为7.29%,抓脱管道皮肤损伤率为9.21%,吸氧管道、鼻饲管道、留置针脱落率分别为8.98%、43.68%、35.84%。将留置针的脱落率排除后,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发生显著减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松解时机对梗阻小肠黏膜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选择60条犬制作低位小肠梗阻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肠梗阻72h组、肠梗阻120h组及其相应的手术松解组,对各组小肠粘膜紧密连接的变化情况、Claudin2表达进行观察。结果肠梗阻72h梗阻近段粘膜紧密连接呈缩短、模糊状,与对照组比较,梗阻1、2组粘膜无论是近段、远段Claudin2表达均有显著下降(P<0.05);松解梗阻后紧密连接修复,较之于梗阻72h有上调(P<0.05);肠梗阻120h紧密连接消失,松解梗阻后并未恢复。结论肠梗阻造成的粘膜紧密连接损坏程度与肠梗阻时间呈密切相关,对肠梗阻的尽早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发病不同时间进行的松解手术对小肠梗阻手术预后恢复的影响比较。方法选择从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小肠梗阻患者做为本次研究的探讨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以48小时为临界时间,实验组42例,发病确诊48h内立即行松解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先对其进行保守治疗,若无效,48小时后对其进行松解手术。将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有效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沦把握最佳时机对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松解手术,可使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显著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简介:目的对粘连性小肠梗阻,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腹手术,腹腔镜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部分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选择腹腔镜手术可能更有利于康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传统的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在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13年7月入住本院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例,曾行肠切除的病例排除在本研究之外。其中开放手术321例,腹腔镜手术75例,对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30天)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开放手术同腹腔镜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开放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2.5%和23.1%;而腹腔镜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1.3%和9.3%,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开放手术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3天,腹腔镜手术为3.8天(P〈0.01)。结论对粘连性小肠梗阻,同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缩短,对合适的患者应积极选择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