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艺创造的独特性,不仅在于以形象表现生活,而且在于以形象传达审美体验。所谓以形象传达审美体验,就是作者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并赋之于价值属性,对它做出思想感情的评价,然后按照美的规律把它物化为艺术表现形象,使人们也能够感知和体验。审美体验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艺术表现形象作为审美体验的载体,必然像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成为生动的感情力量的负荷者。苏珊·朗格也从符号学美学的角度指出,艺术就是将人类情感转变为可见或可听形式的一种符号手段。作家艺术家们的创作经验表明:“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所谓艺术表现,最重要的就是把内在的情感意蕴高度凝聚在形象表现的外部形式之中。
简介:尽管"情感"在传统伦理学理论中不是一个受到重视的词语,但这并不意味着情感不值得被关注。在当今农村社区生活中,以人情消费为表现形式的感情——"人情"——在农村社区生活中呈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把情感确定为伦理学理论的关键词,以情感为路径来构建农村社区伦理,用道德情感主义理论指明农村社区伦理建设的情感之路。"人情"不是道德情感的基础,也不是道德判断的基础,相反,"人情"想要成为道德的情感,有必要经受道德情感主义的道德判断。道德意义上的人情是真情,使农村社区生活回归真情,既是我国当代农村社区伦理建设的理论任务,也是道德情感主义理论自身面对的巨大现实挑战。
简介: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中国共产党自9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不变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2012—2017年中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的现状为考察对象,本文发现,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呈现了两个特点。在贸易总量以及贸易总金额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候表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在贸易进出口对象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地域对象是亚洲。为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亚洲,走向亚洲,克服贸易逆差,本文从情感的视角分析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所面临的情感挑战,并以这种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探索了可以帮助中华文化更好、更顺利地"走出去"的情感路径。
简介: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D.P.奥苏贝尔曾提出意义学习的两个内在条件分别是,学习者有同化新材料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前者涉及教学中的认知因素,与学生对新学习材料的可接受性有关,后者则涉及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与学生对新学习材料的乐接受性有关。但奥苏贝尔本人也仅提出教材内容的认知处理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而未提出影响学生学习心向的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这其实也反映了现时教学心理学在教材内容处理上重知轻情的倾向。鉴此,本文从情感维度上提出教材内容处理的超出预期策略,以冀与认知策略一起共同优化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环节,并阐明超出预期策略的内涵、机制、作用和实践运用。
简介: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自有人类社会开始,便有了人类的情感,并成为社会关系中的催化剂和人们行为表现的力量源泉。积极的情感可以表现出锦上添花,消极的情感则可以表现为雪上加霜,甚至外化为非法行为。由于女性人体结构、生理特点、社会化过程的不同,女性暴力犯罪与情感的关系十分密切。当情感和理智发生矛盾是,不能冷静思考,理智不能控制情感,使行为完全受情感的左右而铸成罪错。从江西女性暴力犯罪来看,有的是因为仇恨、愤怒、嫉妒;有的是因为夫妻感情不和;有的是因为母爱、妻爱情感的扭曲:有的是因为邻里感情纠纷。如此种种,都是导致女性暴力犯罪的重要原因,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对此,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以从感情入手,良化女性情感,达到预防和减少女性暴力犯罪的目的。
简介:实施素质教育是世界各国在新形势下对未来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在中小学以往被视为"小三门"之一的美术教育,如今应予以重视,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培养学生美术知识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