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仡佬民族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个民族创造了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而三子棋便是众多仡佬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尚没有太多的人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为了补救仡佬民族文化发掘过程中所没有被及时或加以介绍的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文章将从仡佬三子棋的棋法及其运棋规则对蕴含在仡佬三子棋中的仡佬民族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从理性和感性的思维方式对仡佬民族思维的建构做进一步的探讨。仡佬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他所创造的特色文化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来说是继承也是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个小兄弟,他具有自己的个性。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独特的个性才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对三子棋的解构分析的过程就是对仡佬民族外文化尽情的展示。
简介:本文是对周家台"祠先农"秦简中涉及的祭祀活动及其中所蕴籍的宗教、政治与技术等背景的综合研究。文中首先对一些重要词语和语句进行了新的释读和文义贯通,并对腏祭的祭仪特征进行了专题考察。在背景研究方面,则首先通过考察先秦至汉代神农、后稷以及诸田事神的原初神格、祭礼特征及后续演进,确定了先农的田祖原型及其与其他农业神祇的整合过程,同时也阐释了先农在秦代产生和民间私祭的历史、文化背景。就腊祭而言,则区分了先秦时代十月腊祭和十二月蜡祭的功能特征,并探讨了战国晚期秦地对二祭进行整合的祭制改革及腊祭在两汉时代发展为岁终年节等相关问题,另外还研析了郑玄等东汉经学家在腊祭和先农释读方面出现的诸多困惑、失误与深层原因。最后,在禾、黍名称与治种技术问题上,指出二者均源于北方的粟作农业体系,与楚地稻作农业无关。由简文中的出种、燔治和殽种等活动,可证由选种、晒种、藏种、出种、粪种等环节构成的整套治种技术在秦代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显示出农业技术、先农信仰与祭礼活动的有机交融。就政治-宗教层面而言,楚地先农祭的出现,其实是秦人强权文化一统天下的缩影,也是秦人国家宗教征服楚地信仰的见证。
简介:20世纪中叶,费孝通从乡土出发理解中国社会的路径打开了探究“社会”的理论向度,他所指出的礼俗社会构成了社会科学界理解中国社会的原型。闽南读书会在导师王铭铭的指导下,从“乡土中国”出发,继续围绕构成“社会”的若干向度展开阅读,分别以费孝通的《乡土社会》,刘枝万的《台湾民间信仰论集》,田仲一成的《中国祭祀戏剧研究》以及维克多·特纳(VictorTurner)对朝圣的仪式研究作为第三次读书会的主要阅读材料,以此探讨以科仪、戏剧、仪式探索“社会”内涵的可能性。此外,刘永华主编的《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还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展现了其研究“社会”的历史文化旨趣。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索或定义“中国社会”的整体性,并为以闽南为对象的区域研究扩展出更广阔的理论可能。
简介:从上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四省藏区和西藏的先后解放、民主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广大藏区的全面建立,藏族文化的发展也实现了重要转型,开始了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的发展阶段。在那个新旧社会交替和多元思想碰撞的年代,藏族历史上出现了一批继承传统、学以致用的著名学者,为其后藏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毛尔盖·桑木旦大师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在回顾毛尔盖·桑木旦大师生平经历的基础上,以其《藏族文化发展简史》和《藏族十明文化概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两部典型作品的解读和分析,相对全面地展现和分析了大师关于藏族文化研究的成就及其特点,并就大师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文化发展思路进行了尝试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