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化自觉是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人们对其文化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发展的理解、认同及创新的状态,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自信与觉醒,是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文化自觉是全球化下对后发国家与民族提出的一个重大挑战。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面临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问题。基于GZ仫佬族乡的调查发现,文化自觉的缺失源于生存与文化冲突中的主动放弃、现代文明冲击的无奈应对及现代学校教育的潜移默化。由此提出政府—市场—村庄三位一体的导引文化自觉的动力机制,即作为推动文化自觉主导力量的地方政府、以资本下乡形式的市场力量和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形式的村庄力量共同作用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自觉。
简介:文化生态系统是特定文化生成、发展和传播的基础。文化内在的“生成性”特征决定了文化生成、发展和传播的基本规律。文化是特定“时间-历史”情境中的主体不断建构的结果,建构形成的“文化”又在新的“时间-历史”情境中得到继承、诠释和传播。纵观以“沧浪之水”为载体、以“有道则出、无道则隐”为核心的“沧浪文化”生成、发展和传播全过程,“沧浪文化”从文化的原始生长点出发,早期为扩展扩散,后期为迁移扩散;经由地理表征“升华”到经典文化中,又从经典文化“落实”到地理表征上的双向互动的生成和反身建构过程。就现实意义而言,不同地域的同类文化之间并非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支持的关系,绝大多数地理性的“文化正宗”之争可以就此打住。
简介:在回顾国内外心理契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自制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在成都、西安、昆明、重庆、深圳、杭州、上海和北京8个城市,针对在酒店、旅行社、餐饮等40家旅游企业中消费的1000名旅游消费者展开调查,旨在探讨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者之间的心理契约的维度及其关系。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的两个部分——"旅游企业责任"和"旅游消费者责任"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了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者心理契约是由交易型契约和关系型契约构成的二维结构的理论假设。最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者心理契约的两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简介:本文提出了“文化景观→文化载体→空间数据库→载体联合→文化景观”的非物质文化空间数据库与地图化表达模式,为开展系统性文化地理研究奠定基础。蔚县剪纸的实证研究中,通过解析蔚县剪纸文化景观,建立了包括艺人、生产作坊、文化受众、网络店铺等10种文化载体的空间数据库;通过不同的文化载体整合实现艺人分布空间、艺人行为空间、艺术风格空间、艺术传承空间和产销空间等地图表达成果。地图表达为进一步开展景观格局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的挖掘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是针对文化地理研究方法论的探讨和实证,通过文化景观的抽象语言描述到地图可视化表达,为非物质文化现象的时空研究提供了新模式。
简介:本文概括归纳了最近20多年来北美中国学界所流行的“新清史”研究的学术理路及其依据的语境资源。笔者认为,貌似巍峨壮观的“新清史”学术大厦决非建立在对于多语种文献史料进行审慎而严格的实证考察基础之上,而对其学术著述进行分析评估的结果也表明难于相信该学者群业已具备了将传统的中国断代史研究与自伯希和以来得到纵深发展的内亚史研究相贯通整合的卓尔不群的考据兼综合的治学功力。实际上“新清史”学术共同体的研究工具及其依托的学术资源更多地来自各种以后现代面目大行其道的社科理论,他们还进一步将其整饬建构并打造强化成凸现意识形态色彩的学术话语以指导统合其具体研究,因此带有鲜明的为现实服务的趋时性而非传统汉学研究和内亚史研究共同讲求倡导的实证性。不妨说,就这一群体的学术共性而论,族性(ethnichy)/民族主义语境下的认同决定论、帝制晚期的征服叙事和后帝制时代的“民族帝国主义”话语才是真正构筑支撑起整座“新清史”大厦不可或缺的三大基石。故该学派的着力点不在于史实重建而在话语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