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膀胱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8年收治的12例膀胱腺癌患者的诊治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TURBT术。接受保留膀胱手术的患者术后7~18个月均复发,其中4例再次手术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术后随访1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患者和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因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其余2例未见肿瘤复发。6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患者中2例死于远处转移,其余4例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腺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尽早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并术后辅助放化疗,有利于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采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ERC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CRP、TBIL、GGT、ALT以及PCT),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CRP水平、TBIL水平、GGT、ALT以及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胆红素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促进症状消退,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阴虚火旺型喉源性咳嗽患者实施喉咳方加减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工作单位收治的阴虚火旺型喉源性咳嗽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共计选取30例,均于2019/08-2023/12参与研究,患者均接受喉咳方加减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分析治疗效果得知,30例入选对象中,显效者16例(53.33%)、好转者12例(40.00%),无效者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28/30);症状消失用时,30例入选者的咳嗽症状消失用时为(3.01±0.14)d,咽干、痒症状消失用时为(5.00±1.62)d;分析30例入选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恶心者1例、口干者1例、面色潮红者1例,共计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2周、停药2周后的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治疗后的各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阴虚火旺型喉源性咳嗽患者开展喉咳方加减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总结 1例我科收治的膀胱癌患者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全程化护理,给予手术知识、 完善术前准备,术后注重饮食、管道、心理等多方护理面,加强健康宣教,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延续性关注院外护理 , 提供全面、系统、连续性的全程化护理,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实际神经性耳鸣的病例使用艾司唑仑片治疗的效果,以分析艾司唑仑片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 68例神经性耳鸣的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并将其平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另外,分组过程中并没有其它条件限制。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进行常规治疗及辅助添加艾司唑仑片治疗,同时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只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好转率为 73.53%,研究组的治疗好转率为 94.12%。结论:艾司唑仑片在临床治疗神经性耳鸣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通常比常规治疗更具疗效,所以在临床治疗阶段适宜进行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声频共振+药物联合应用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探究声频共振+药物联合应用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本院收治的神经性耳聋、耳鸣中盲选30例纳入本次研究之中,对照组15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15例患者接受声频共振+药物联合治疗,对对照组和联合组患者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联合组在本次研究之中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接受声频共振+药物联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简介:病例:患者,女,76岁。因“胸闷、憋气7天”于2015年11月12日入我院治疗。患者于10年前因“急性心肌梗塞”入院治疗,好转出院后逐渐出现胸闷、憋气等不适,活动后症状加重,近7天症状明显加重,夜间不能平卧。既往有高血压3级,冠心病病史10余年,平时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间断服用阿司匹林、呋塞米、螺内酯,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检:体温(T)36.8℃,脉搏(P)80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175/95mmHg,神志清,精神可,口唇轻度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余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断为左心衰,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为Ⅲ级。给予赖诺普利片(起始剂量5mg,qn)、阿司匹林肠溶片(0.1g,qd)、氢氯噻嗪片(50mg,qd)治疗。2015年11月12日晚患者第1次服用赖诺普利片30min后,出现眼睑、下唇肿胀,继而发展至喉部水肿,表现为喉咙紧缩感、呼吸不畅、憋闷。立即给予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并给予地塞米松5mg、10﹪葡萄糖酸钙20mL静脉注射,10min后患者呼吸顺畅。患者入院前长期服用降压、利尿等药物,未出现不良反应。入院后饮食无异常改变,病房内无特殊过敏原,第1次服用赖诺普利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症状。因此,首先考虑为药物赖诺普利所致血管神经性水肿,立即停用该药,余治疗无变化,于次日上午患者肿胀明显缓解,2天后症状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