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采用渐进式引导护理法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从2021年6月到2022年5月期间选取40例本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为研究主体,将其按照入院顺利分成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进行研究,前组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渐进式引导护理法,对比2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情况及狂躁症状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WMS及BRMS评分差异显著,可先显著提升/下降趋势,而观察组提升/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患者采用渐进式引导护理法不仅有助于改善其认知功能,还能改善其狂躁症状,对其病情有利。

  • 标签: 渐进式引导护理法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症
  • 简介:五脏在情志活动中划分的职能不同,在情志病中伤及的部位也有所不同。现报道如下。1抑郁症发病情况与病因情况在探索一个疾病的过程中,清楚地掌握其发病及死亡情况是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

  • 标签: 抑郁症 五脏功能 情志病
  • 简介: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影响,探讨心理护理的方法。方法:对80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抑郁水平。结果:干预组接受护理干预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有明显影响,减轻抑郁程度,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心理认知护理。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近年来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选择性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新型抗抑郁药不但疗效肯定,而且不良反应轻而少,易被患者接受,耐受性好,成为治疗抑郁症及相关障碍的一线药物.结论:抗抑郁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应用评价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新型抗抑郁药 应用情况 不良反应 一线药物
  • 简介:目的观察黛力新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实施常规疗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治疗,对照组加用阿米替林治疗。治疗后4周、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分别评价两组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的HAMD、SSS评分、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黛力新治疗PSD,在改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适用于PSD的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黛力新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各类精神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抑郁症是常见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针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本文就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脑卒后抑郁(poststroked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有报道其发生率达50%。PSD可导致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增加;阻碍神经功能恢复,致残率增加;康复意愿及效果下降,住院时间延长;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下降。本研究对PSD进行分组治疗,以探讨治疗PSD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治疗方案 脑卒后 疗效比较 抑郁 神经功能恢复 常见并发症
  • 简介:如今,晚上开灯睡觉的人不在少数.有些人是因为晚上睡太晚,结果忘记关灯或懒得关灯;还有些人则是因为害怕黑漆漆的环境,所以索性不关灯,感觉在明亮的环境中睡觉更有“安全感”.其实,在过于明亮的环境中睡觉并不利于身体健康,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其中3种危害,一起来看看吧.

  • 标签: 抑郁症 肥胖 卧室 失眠 开灯睡觉 身体健康
  • 简介:目的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后发生抑郁(PSD)与卒中部位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入院的PSD患者112例,依据脑卒中定位方法进行卒中部位定位,脑卒中后抑郁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分析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与脑卒中类型的相关性。结果PSD患者中,左侧病灶明显多于右侧病灶,额前部病灶明显多于额后部病灶,皮质病灶明显多于皮质下病灶,PSD与脑卒中部位的相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D与患者脑卒中部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患者日常生活方面、病情变化及个人因素等都会影响脑卒中后发生抑郁

  • 标签: 脑卒中 脑卒中后抑郁 卒中部位
  • 简介:目的根据中学生抑郁症的心理特点,探讨健康教育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10月调查我市6所中学8623名学生,发现抑郁症学生1681名,进行6—8月健康教育,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681名抑郁症学生经6~8月健康教育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1280人痊愈,余401人所患抑郁症状程度均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中学生特殊的心理、生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对中学生抑郁症有重要治疗意义,可提高抑郁症学生的积极性和心理免疫力,促进心身健康。

  • 标签: 抑郁症 中学生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选择2020年8月份至2021年8月份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200例抑郁障碍的病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参照国际上该类疾病的分类情况以及详细 的说明,对这200例抑郁障碍的病人进行抑郁量表测试以及评价,对这些病人的说评分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这些病人出现抑郁障碍的特点。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200例对象当中经神经内科门诊确诊为抑郁症的病人数量为56例,这些病人当中多为女性,中老年病人以及退休人员占比更高,数量为48例,占比高达85.71%;,这些病人主要表现为多虑、失眠、经常性的头晕,使用HAMD的量表评分均分在20.5±3.8分,这些病人主要为中度抑郁。结论:在神经内科门诊的抑郁障碍病人当中,抑郁症病人发病率相对较高,病人多表现为多虑、失眠、经常性的头晕等,而治疗方面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以保证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门诊 抑郁障碍 病人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及临床特征。方法:我院门诊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的70例抑郁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诊疗资料以分析比较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及临床特征。结果:门诊随访70例抑郁障碍患者帕罗西汀系统用药治疗3个疗程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17项条目各项评分以及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抑郁障碍 躯体化症状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失眠且伴有抑郁焦虑患者经针灸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失眠伴有抑郁焦虑的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之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100例展开研究,对其中西药治疗的50例与其中针灸治疗的50例进行追踪调查,统计西药组后续的治疗效率与针灸组的差异。结果:针灸组治疗的有效率偏高,有效与显效例数多,无效例数少,(P

  • 标签: 针灸 失眠合并抑郁焦虑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喹硫平和帕罗西汀联合用药对于双相感障碍患者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20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喹硫平和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相感障碍患者采用喹硫平和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被临床应用。

  • 标签: 喹硫平 帕罗西汀 联合用药 安全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对照双相情感障碍采用富马酸喹硫平片与丙戊酸钠片治疗的效果。方法: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68例,均在2022年01月-2023年12月期间入我院治疗。按照掷骰子法分组,34例纳入参照组并选取丙戊酸钠片治疗,34例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比较二组的躁狂评分、抑郁评分、治疗有效性。结果:比较躁狂评分、抑郁评分,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治疗有效性,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时,选取丙戊酸钠片与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均可发挥治疗效果,但后者疗效更高,控制躁狂症状与抑郁症状的效果更好,推荐使用。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丙戊酸钠片 富马酸喹硫平片 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伴代谢综合征(MetS)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双相情感障碍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综合管理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伴代谢综合征患者80例,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UA>420μmol/L)和正常尿酸组(UA≤420μmol/L),每组40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和工作记忆测验(WMT)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的差异,并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高尿酸组患者的MMSE、MoCA和WMT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说明高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结论 高血尿酸水平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需关注血尿酸作为认知功能预警指标的潜力。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代谢综合征 血尿酸 认知功能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