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4周后评估患者下肢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R),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膝屈曲和踝背伸时的协同收缩率、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F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开展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我院康复专科收治的4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纳入本课题,依照数表法分为样本容量均为23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实施传统康复治疗和悬吊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步态参数、平衡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 康复干预前,两组患儿的步态周期和步频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步态周期和步频指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但是实验组干预后步态周期显著短于对照组,步频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干预后两组患儿两项评分均有显著提升,但是实验组干预后Berg评分和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吞咽功能综合训练对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选取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均分有患者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吞咽训练,观察组给予吞咽功能综合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以及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得到提高(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综合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底功能训练配合康复治疗仪对初产妇产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法纳入7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前者行盆底功能训练,后者行盆底功能训练配合康复治疗仪训练。以统计学对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肉张力以及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肉张力相似(P>0.05),治疗后,治疗组盆底肌肉张力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子宫脱垂、阴道松弛、尿失禁等盆底功能指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盆底功能训练配合康复治疗仪有利于初产妇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建议优先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引导式教育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功能训练效果产生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将本院精神科2021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当做研究对象,采取掷硬币法进行分组,每组30例,A组采取常规常规治疗以及康复训练,B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健康引导式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前,A、B组生活质量评分、巴氏量表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生活质量评分、巴氏量表评分高于A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功能训练中运用健康引导式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化患者生活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探究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回顾性方式对2023年3月-2024年3月本院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患者展开分析,根据平均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与研究组(25例,采取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重点探究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后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吞咽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DAS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能够提高吞咽时间、减轻吞咽困难程度和增强吞咽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率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上结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DVT形成率、DVT形成风险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DVT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DVT形成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用于重症颅脑损伤临床护理中效果突出,可有效预防DVT形成,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可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抽选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康复训练,两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各项康复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康复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应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任务导向性训练联用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效果。方法:以我院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别,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任务导向性训练联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半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2%,大大高于对照组的70%,因此,磁性治疗法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组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与体外排痰护理对尘肺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60例尘肺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8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呼吸训练与体外振动排痰干预,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估两组患者躯体、社会功能等方面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VE1)、肺活量(FVC)和氧分压(PaO2)等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经护理,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与肺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护理前显著上升(均P<0.05),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均
简介:目的分析专门的肺康复训练护理对肺部肿瘤患者在肺功能回复及生活质量改善上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2018年上半年间来我院进行医治的70例肺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5例患者接受肺康复训练护理,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护理。通过训练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结果训练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肺功能回复和生活质量改善两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数据检验(p<0.05)具备分析价值。结论对肺部肿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肺康复训练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对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积极影响,收到患者欢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结节术后患者予以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对患者护理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肺结节手术患者42例,入院时间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应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21)与研究组(n=21),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呼吸功能训练,给予研究组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对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MEP及MIP对比,研究组明显较常规组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结节术后康复护理中采用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可加快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抑郁症应用康复技能训练缓解症状以及对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纳入对照组(n=31,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n=31,辅以康复技能训练),对比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HAMD评分、SDS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HAMD评分、SDS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HAMD评分、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康复技能训练,能够显著减轻其抑郁症状,利于社会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