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9月10日带着几分期许、几分紧张和激动,我们期盼已久的图桑之行终于来临了,8名学员从全国各地齐聚北京与江久汇教官会合,这出乎意料的凝聚力让我们一见如故。经过三十小时的辗转顺利到达了理想之地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桑小镇。初秋的北京早晚已有了凉意,而这里还是盛夏的热度。汇合了已在美国的三位同学,

  • 标签: 技术学习班 凝聚力 北京 美国
  • 简介: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人牙髓细胞(dentalpulpcells,DPCs)和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ls,PDLCs)向成牙本质/成骨样细胞分化及组织损伤修复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DPCs和PDLCs,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otch1、Notch2、DLL1和DLL3mRNA在DPCs和PDLCs矿诱导过程中表达水平变化;建立大鼠牙髓和牙周联合损伤动物模型,观察4周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及牙周附着装置修复情况,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检测Notch1在牙髓和牙周联合损伤修复动物体内模型的表达和分布。结果DPCs和PDLCs经矿诱导,Notch1、Notch2、DLL1mRNA表达均上调,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L3mRNA表达上调,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示Notch1蛋白在损伤处的新生牙髓及牙周韧带组织细胞浆强表达,而在正常牙髓及牙周韧带组织基本无表达。结论在DPCs和PDLCs诱导成牙本质/成骨分化的过程中,Notch1、Notch2、DLL1呈现相似的表达变化趋势上调,Notch1信号在牙髓及牙周损伤修复的新生组织明显激活,提示Notch信号通路参与DPCs和PDLCs成牙本质/成骨分化,且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和牙周附着装置的损伤修复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 标签: 牙髓细胞 牙周韧带细胞 NOTCH信号 成牙本质/成骨分化 损伤修复
  • 简介:该文旨在研究PET—CT在晚期头颈鳞癌行延期颈淋巴清扫术计划制定中的应用价值。43例晚期头颈鳞癌患者在结束放疗(CRT)后6个月行PET—CT扫描,PET—CT阳性的患者行临床可疑病灶活检予以证实。PET—CT结果阴性者.随访至少5个月(平均18.1个月)。结果:10例(22%)患者PET-CT结果阳性,其中7例经病理学证实,其他3例系假阳性。其余33例PET—CT检查结果阴性.1例为假阴性.其余32例经随访,肿瘤无复发。此方法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1%.阳性预测率为70%,阴性预测率为97%,

  • 标签: Ⅳ期头颈癌 化放疗 延期颈淋巴清扫术 计划制定 PET-CT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新的获取最大牙尖交错位的牙弓三维数字(3D)模型的方法.并评价该建模方法的尺寸和咬合精确度。材料与方法:用常规的个别托盘印模技术获取每颗牙齿的精确模型.用一种改良的咬合记录技术记录在最大牙尖交错位时上下颌牙齿的相互关系。这种改良技术可以降低由于张口行为诱使下颌骨呈弯曲变形所导致的咬合记录的不准确性。通过采用颊前庭和腭侧两种硬性支架来防止咬合记录时记录材料的变形。全牙列人造石工作模型上耠架后.比较两种硬性支架辅助殆记录对模型咬合尺寸精度的影响。此外.试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一个健康的志愿者,采用以上的记录方法,通过检查其咬合接触的形式和接触点的分布来评价上述两种不同咬合记录技术获得的耠接触精确性。结果:使用腭侧和颊前庭硬性支架辅助进行咬合记录.测得模型牙弓宽度减少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03±0.017mm和0.269±0.114mm。腭侧硬性支架辅助咬合记录的模型尺寸精度与常规个别托盘印模技术的精确度相似。3D牙弓模型得到的咬合接触形态和分布与咬合记录材料透照影像获得的殆接触相似.从而表明了这种记录方法的准确性。结论:本试验所提出的建模方法,配合使用腭侧硬性支架.可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 标签: 咬合接触 精确模型 尺寸精度 牙弓宽度 数字化 牙尖交错位
  • 简介:目的:探讨是否可以通过使用条件培养液(CM)和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加速骨再生。材料与方法:CM取自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CM被固定在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膜上.该膜需用0,5mol/L氢氧化钠(NaOH)处理以提高亲水性。实验分为4个组:PLGA膜处理①磷酸盐缓冲液(PBS;PBS—M).②PBS和0.5mol/LNaOH(亲水性处理;PBS-HM),③CM(CM—M).④CM和0.5mol/LNaOH(CM—HM)。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这些实验性膜。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固定在PLGA膜上的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蛋白。细胞增殖实验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分析CM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性膜被移植到大鼠颅骨骨缺损模型。移植4周和8周后进行显微CT和组织学分析。结果: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CM可固定于PLGA膜上。PLGA膜的亲水处理可增强CM的固定。LC/MS/MS分析表明.在PLGA膜表面的固定蛋白质属于细胞外基质蛋白.如胶原蛋白、核心蛋白多糖、纤连蛋白。CM里从PLGA膜释放出的蛋白质.可以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被CM—HM处理过的骨缺损区域新骨形成明显高于被其他组膜处理对应的骨缺损区域。结论:PLGA膜经0.5mol/LNaOH和CM处理后可促进此大鼠颅骨缺损模型的骨再生。

  • 标签: 条件培养液 引导骨组织再生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及相应快速成形技术(RP)制作的个体模板检测颅颌面两侧骨表面外形的对称性.用以指导颅颌骨外科和提供生物学基础数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干性颅骨2例,湿性头颅4例。通过三维cT扫描.对头颅进行三维重建。经对颅颌骨各标志点测量分析,确定颅骨面中部骨结构具有对称性,即“点”的对称性。然后,采用CAD和RP技术在一侧的面中部骨结构CT数据上制作对侧面中部骨表面的3块个体模板.检测模板与面中部骨表面外形的贴合性.也即“面”的对称性。制作的3块模板覆盖的范围主要涉及颧骨、眶骨和上颌骨。以及少量的额骨和颞骨。结果所有颅骨标本中.由一侧面中部骨结构CT数据重建的对侧虚拟面中部骨结构继之形成的表面外形模板.均与相应的面中部骨表面高度贴合。3块模板的组合能确立面中部骨的三维空间结构。结论一个具有骨标志点对称性的面中部骨结构同样具有骨表面外形的对称性。以眶颧颌骨为主的面中部骨表面模板。可以引导重建眶颧颌复合体的曲面和立体结构,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个体化模板 眶颧颌复合体 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 快速成型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的表达探讨糖基终末产物(AGEs)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脂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组织块法和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成脂诱导人牙周膜细胞,对其进行干细胞鉴定。分别成脂诱导正常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和AGEs刺激下的人牙周膜干细胞,油红O染色观测两组细胞脂滴形成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成脂诱导后AGEs刺激下C/EBPβ、PPAR-γ表达的改变。结果:牙周膜细胞成骨诱导21d后茜素红染色出现钙化结节;成脂诱导21d后油红O染色出现脂滴;AGEs刺激后人牙周膜干细胞成脂过程中脂滴的形成增多;RealtimePCR结果显示:AGEs刺激7d后C/EBPβ、PPAR-γ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Es可以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的脂向分化并能改变C/EBPβ、PPAR-γmRNA的表达。

  • 标签: 糖基化终末产物 人牙周膜干细胞 脂向分化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 简介:目的:寻求清除病灶的同时保存上颌窦黏膜和骨组织功能性的手术方法,应用数字软件辅助设计手术方案,治疗突入上颌窦后份的牙源性囊性病变,并评价手术方法和术后反应。方法:回顾2011年12月-2014年12月牙源性囊性病变突入上颌窦后份的21例患者。应用Mimics软件进行术前设计,根据病变体积和位置采用不同术式。术式1“开窗骨板复位法”适用于病变体积大,超过颧牙槽嵴,且上颌窦前外侧壁无明显骨质破坏者;术式2“去骨开窗法”适用于病变体积小,近颧牙槽嵴者。手术方法评价包括麻醉效果、出血情况、根据术前设计是否可顺利清除病灶以及手术时间等:术后评价包括疼痛、肿胀和骨板存活情况等。结果:15例采用开窗骨板复位法,6例采用去骨开窗法。均在20min内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时间平均为3.72d;肿胀时间平均为7.67d;8例术后鼻腔渗血1-3d:1例患者术中见化脓性炎症,开窗骨板复位术后发生感染。CT复查见其余14例复位游离骨板均无明显吸收。结论:治疗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时,应尽量保存窦腔黏膜和骨板;数字辅助设计手术方案可以准确指导术中截骨范围:化脓性炎症者不适宜行开窗骨板复位法。

  • 标签: 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 窦黏膜保存 数字化设计 骨板复位固定 超声骨刀
  • 作者: 赵伟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口腔医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5期
  • 机构: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重庆大足402360
  • 简介:数字印模是口腔修复工程CAD/CAM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三维空间扫描、信息处理、三维空间重构、肌理渲染等四大环节,即通过三维扫描仪在对口内组织或其制备的印模、石膏模型予以扫描,以获取该外表的几何位置信息,进而利用计算机对信息加以平滑、滤波的处理,最后再对已处理好的信息加以多边形模拟,再构成单-颜色的数字建模,最后利用肌理渲染得到全彩色的三维建模。

  • 标签: CAD/CAM技术;口腔修复
  • 简介:微创理念强调“以对机体最小的创伤来达到诊断及治疗疾病目的”,该理念最早产生于外科,目前在口腔医生尤其是儿童口腔医生的诊疗活动中,微创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儿童口腔疾病的微创诊疗技术。本文将就该系列技术做一详细介绍。

  • 标签: 微创技术 龋病 牙髓病 早期诊断 心理保护
  • 简介:全瓷修复因其优良的美观效果及生物相容性等诸多优点,成为口腔修复的发展趋势之一。各类全瓷修复体通过黏结性树脂黏结于牙体表面,合理有效的瓷表面处理技术是影响瓷与树脂黏结的首要因素。本文就牙科陶瓷几种表面处理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牙科陶瓷 表面处理 黏结强度 树脂黏结剂
  • 简介:替牙期前牙反因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如不及时矫治,有可能使畸形向骨性错发展的可能〔1〕;以往多采用上颌垫矫治器进行矫治,但对于反覆浅的患者,双曲舌簧唇向开展上切牙虽可使反得以矫正,但有可能使上切牙更趋唇倾,并有使上切牙成对刃或浅开的可能,使反...

  • 标签: 2×4技术 替牙期 矫治方法 上切牙 反 固定矫治器
  • 简介:直丝弓矫治技术系列讲座(二)(第一阶段:排齐与整平牙弓)刘月华,曹祥龙,傅民魁错畸形的表现多种多样,牙齿在颌骨内移动有其内在规律并需要一定的时间,无论使用何种矫治技术,治疗都应该循序渐进,将整个治疗分为若干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阶段,使每一个阶段达到特...

  • 标签: 直丝弓矫治器 矫治技术 牙齿移动 前牙 弓丝 标准方丝弓
  • 简介:目的:评估抗菌药物控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局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1600例符合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分为4组,包括空白对照组(CG组)、0.12%葡萄糖酸氯己定组(CHX组)、阿莫西林组(AMX组)和0.12%葡萄糖酸氯己定+阿莫西林组(CHX+AMX组),每组400例。CG组不予用药;CHX组术后第2天连续含漱用药5d:AMX组术后连续口服用药3d;CHX+AMX组为2组用药同时使用。随访、记录术后第1、3、7、14天患者出现干槽症(AO)、术区感染(SSI)以及疼痛、肿胀、开口受限等术后反应。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1452例患者纳入最终研究,其中35例AO(2.41%)、65例SSI(4.47%);CG组11例A0(3.03%)、22例SSI(6.06%);CHX组10例AO(2.78%)、17例SSI(4.72%);AMX组8例AO(2.21%)、15例SSI(4.14%):CHX+AMX组6例AO(1.63%)、11例SSI(3.00%)。4组术后感染及术后反应指标显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使用抗菌药物不能降低局部感染率。

  • 标签: 阿莫西林 葡萄糖氯己定 第三磨牙 感染
  • 简介:2012年11月2日,由西北民族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甘肃省口腔医学会协办的“2012口腔医学新技术研讨会暨显微根管临床新技术学习班”在兰州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校区综合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开班。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赵怡芳教授、牙体牙髓科主任彭彬教授、牙体牙髓病学知名专家乐进秋教授、特诊科主任阎萍教授,甘肃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兰州市口腔医院院长张卫平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口腔医学院领导、部分师生,以及甘肃省部分口腔医疗机构医生等近200人参加了学习班。学习班由西北民族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李志强教授主持。

  • 标签: 口腔医学院 技术学习班 医学新技术 西北 民族 临床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二甲双胍(MF)对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功能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经种植牙给药假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原代下颌骨成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MF,MTT法检测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的增殖、生化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吸收、茜素红S钙染法检测矿结节形成。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MF可以提高成骨细胞数量和ALP活性,促进钙吸收及矿结节形成。结论:MF能促进原代下颌骨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矿,提高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

  • 标签: 成骨细胞 盐酸二甲双胍 糖尿病
  • 简介:目的:针对不同胚源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表现出的衰老差异,探讨组蛋白去甲基酶Jmjd3对衰老的调控作用。方法:取大鼠下颌骨(M)和胫骨(T)后提取BMSCs原代培养并进行传代,通过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衰老染色检测细胞衰老特征,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特征。通过实时定量RT-PCR、Westernblot检测Jmjd3及衰老因子在两种BMSCs中的表达。构建shJmjd3病毒敲减Jmjd3,转染T-BMSCs检测衰老指标。在大鼠颌骨区域建立骨缺损模型,移植shJmjd3修饰的T-BMSCs,通过Micro-CT、Masson染色检测Jmjd3被抑制的T-BMSCs对骨缺损区的修复作用。结果:经SA-β-gal衰老染色,T-BMSCs中衰老细胞数量明显多于M-BMSCs。Jmjd3及衰老因子在M-BMSCs低表达,在T-BMSCs高表达。转染shJmjd3病毒导致T-BMSCs中Jmjd3及衰老因子低表达。移植敲减Jmjd3的T-BMSCs,Micro-CT显示其骨平均密度,骨体积分数明显升高,Masson染色显示其骨小梁结构增多。结论:不同胚源大鼠BMSCs的衰老特征具有差异性,将T-BMSCs中Jmjd3抑制以后,可以增强细胞的抗衰老能力,有利于体内的骨修复的治疗。

  • 标签: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胚源 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微植体支抗高牵引钩个性舌侧系统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硬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成人双颌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e-Brace个性舌侧系统进行矫治,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于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的腭侧牙槽骨植入微种植体,植入高度距牙槽嵴顶约6mm。在侧切牙远中的弓丝上安放高度为6mm的高牵引钩,微种植体与牵引钩间加力进行前牙的内收治疗。在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将两次头影测量的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8例患者矫治结束后,磨牙和尖牙关系中性,覆覆盖正常。头影测量结果显示SN-OP(°)增大、U1-SN(°)、U1-PP(°)、U1-NA(mm)、L1-NB(mm)、L1-MP(mm)、OB(mm)减小,U1-L1(°)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微植体支抗高牵引钩个性舌侧系统可以内收前牙,改善硬组织突度,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是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的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成人正畸 个性化舌侧矫治系统 微种植体 高牵引钩 双颌前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