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Er:YAG激光、1.23%酸性氟磷酸盐(acidulatedphosphatefluoride,APF)凝胶应用于乳牙釉质表面后保护牙釉质抵抗碳酸饮料腐蚀的能力。方法:采用拔除的滞留乳磨牙,分为对照组、Er:YAG激光组、含氟凝胶组、激光和含氟凝胶联合处理组4组,每组15个,经碳酸饮料间断性浸泡后,比较各组激光荧光诊断仪(laser-inducedfluorescencediagnostic,LF)读数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碳酸饮料浸泡可致乳牙釉质LF读数上升,经激光、含氟凝胶、激光与含氟凝胶联用的各处理组LF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两者联用组最低,与其他两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与含氟凝胶组相比LF读数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扫描电镜下可见釉质表面有不同程度的溶解。结论:碳酸饮料对乳牙釉质表面有较强的酸蚀脱矿作用,釉质表面应用氟化物或者Er:YAG激光可增强乳牙釉质抵抗碳酸饮料腐蚀的能力,两者联用效果更好。
简介:目的:对比脉冲Nd:YAG激光和氟保护漆对牙周基础治疗后根面牙本质敏感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接受牙周基础治疗(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出现根面牙本质过敏的4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激光组(60颗患牙)Nd:YAG激光照射治疗,涂氟组(60颗患牙)涂布氟保护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1周和1个月)分别记录患牙的疼痛程度,计算总有效率以评价短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即刻总有效率激光组为95%,涂氟组为93.33%(P>0.05);治疗后1周总有效率激光组为91.67%,涂氟组为90%(P>0.05);治疗后1个月激光组总有效率为88.33%,涂氟组为78.33%(P<0.05)。结论:Nd:YAG激光和氟保护漆在治疗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引起根面牙本质过敏时,1周内的脱敏效果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1个月激光疗效更优。
简介:目的:探讨牙源性干细胞研究的现状。方法:在WebofScience核心数据库,以“SU=dentalstemcell”为检索式,共检索出3221条记录。在CiteSpace中,分别选择“Country”、“Institution”、“Author”来分析发文的国家、机构分布及作者发文情况,选择“Keyword”、“CitedReference”进行关键词共现和引文共现分析。结果:自1999年以来,牙源性干细胞研究论文数量持续上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的第四军医大学,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ShiST。近5年出现次数较多(≥10次)的突变关键词有immaturepermanentteeth、exfoliateddeciduousteeth、humanperiodontalligament、osteogenicdifferentiation、mineraltrioxideaggregate等。结论:牙源性干细胞研究是近一段时间口腔基础研究的热门,研究集中在牙髓干细胞、牙周膜干细胞、脱落乳牙干细胞等实现牙髓再生、牙再生、骨再生及其他组织细胞的再生。利用CiteSpace软件可以简捷地理顺学科领域脉络。
简介:目的:寻求清除病灶的同时保存上颌窦黏膜和骨组织功能性的手术方法,应用数字化软件辅助设计手术方案,治疗突入上颌窦后份的牙源性囊性病变,并评价手术方法和术后反应。方法:回顾2011年12月-2014年12月牙源性囊性病变突入上颌窦后份的21例患者。应用Mimics软件进行术前设计,根据病变体积和位置采用不同术式。术式1“开窗骨板复位法”适用于病变体积大,超过颧牙槽嵴,且上颌窦前外侧壁无明显骨质破坏者;术式2“去骨开窗法”适用于病变体积小,近颧牙槽嵴者。手术方法评价包括麻醉效果、出血情况、根据术前设计是否可顺利清除病灶以及手术时间等:术后评价包括疼痛、肿胀和骨板存活情况等。结果:15例采用开窗骨板复位法,6例采用去骨开窗法。均在20min内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时间平均为3.72d;肿胀时间平均为7.67d;8例术后鼻腔渗血1-3d:1例患者术中见化脓性炎症,开窗骨板复位术后发生感染。CT复查见其余14例复位游离骨板均无明显吸收。结论:治疗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时,应尽量保存窦腔黏膜和骨板;数字化辅助设计手术方案可以准确指导术中截骨范围:化脓性炎症者不适宜行开窗骨板复位法。
简介:目的:针对不同胚源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表现出的衰老差异,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对衰老的调控作用。方法:取大鼠下颌骨(M)和胫骨(T)后提取BMSCs原代培养并进行传代,通过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衰老染色检测细胞衰老特征,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特征。通过实时定量RT-PCR、Westernblot检测Jmjd3及衰老因子在两种BMSCs中的表达。构建shJmjd3病毒敲减Jmjd3,转染T-BMSCs检测衰老指标。在大鼠颌骨区域建立骨缺损模型,移植shJmjd3修饰的T-BMSCs,通过Micro-CT、Masson染色检测Jmjd3被抑制的T-BMSCs对骨缺损区的修复作用。结果:经SA-β-gal衰老染色,T-BMSCs中衰老细胞数量明显多于M-BMSCs。Jmjd3及衰老因子在M-BMSCs低表达,在T-BMSCs高表达。转染shJmjd3病毒导致T-BMSCs中Jmjd3及衰老因子低表达。移植敲减Jmjd3的T-BMSCs,Micro-CT显示其骨平均密度,骨体积分数明显升高,Masson染色显示其骨小梁结构增多。结论:不同胚源大鼠BMSCs的衰老特征具有差异性,将T-BMSCs中Jmjd3抑制以后,可以增强细胞的抗衰老能力,有利于体内的骨修复的治疗。
简介: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odontogenictumor,KCOT)中开窗减压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16例经病理证实的KCOT患者开窗减压前后的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OPN及CD44v6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窗减压前,OPN及CD44v6在KCOT中均呈高表达。减压后,16例患者OPN均呈阴性表达,统计学分析其表达在开窗后显著下降(P<0.05);CD44v6在开窗减压后标本中,10例(63%)表达下降,5例(31%)表达未发生变化,1例(6%)表达升高,统计学分析其表达在开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OPN及CD44v6在KCOT中呈高表达,开窗减压后二者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开窗减压术治疗KCOT的部分机制。
简介:目的:为了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和骨增量已成为标准的拔牙后治疗方案。该病例系列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和联合0.3mg/ml的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rhPDGF-BB)对拔牙窝进行处理,比较术后4个月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拔牙位点分为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对照组)和联合使用rhPDGF-BB(实验组)两组进行处理.包括完整拔牙窝和颊侧骨壁缺损拔牙窝,经过4个月的愈合期后.进行环钻活检及种植体植入。观察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不同。结果:术后4个月,剩余矿化异体移植材料的平均百分比,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有髓骨平均百分比的差异显示相对于对照组(325.%),实验组明显有更多的骨形成(41.8%)。结论:在骨移植过程中.添加生长因子可能会加速骨再生.并使早期成功植入种植体成为可能。
简介:目的:为了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和骨增量已成为标准的拔牙后治疗方案。该病例系列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和联合03mg/ml的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rhPDGF—BB)对拔牙窝进行处理,比较术后4个月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拔牙位点分为单独使用矿化异体移植物(对照组)和联合使用rhPDGF—BB(实验组)两组进行处理,包括完整拔牙窝和颊侧骨壁缺损拔牙窝.经过4个月的愈合期后.进行环钻活检及种植体植入。观察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不同。结果:术后4个月.剩余矿化异体移植材料的平均百分比,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有髓骨平均百分比的差异显示相对于对照组(325%),实验组明显有更多的骨形成(41.8%)。结论:在骨移植过程中,添加生长因子可能会加速骨再生.并使早期成功植入种植体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