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枕远外侧经髁入路提供较详细的解剖资料。方法应用16例(32侧)成人尸体头湿标本,15例干标本进行显微解剖测量。结果乳突尖、环椎横突、第2颈神经前支、枕骨髁及枕三角都是重要的术中解剖标志。椎动脉第三段周围有丰富的静脉丛,是术中显露椎动脉时重要的出血来源。切除枕骨髁后内侧1/3,外科术野可扩大(15±1)°,切除1/2时术野扩大(18±1)°。应用此入路解剖学研究结果治疗枕骨大孔腹侧肿瘤5例,术后效果良好。结论枕远外侧经髁入路解剖关系复杂,但可在不牵拉脑干的基础上充分显露枕骨大孔区腹侧,枕骨髁的切除范围仅限于其后内侧1/2。

  • 标签: 枕骨大孔 显微外科解剖 经枕骨髁手术入路 椎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在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4.5-9h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08至2009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且发病时间在4.5-9h的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多模式CT筛选后,进行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以及溶栓后2h、24h和7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InstitutesofHeathStroke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溶栓后7d和90d时行巴氏指数量表(Barthel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估神经功能,在溶栓后24h复查多模式CT评估血管再通情况。血管狭窄程度采用缺血性卒中血管栓塞程度量表(ThrombolysisinCerebralIschemiaScale,TICI)分级方法。结果在入选的6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和病情恶化。6例患者TICI分级评分在溶栓24h后较溶栓前显著升高(2.0+0.71vs1.0+0.71,P=0.03)。除去1例出血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2±3.27(溶栓前)和9.4±3.78(溶栓后7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与溶栓后7d相比,BI评分在溶栓后90d后稍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62.5±27.23vs47.5±27.84,P=0.13)。患者90dmRS评分较7dmRS评分有所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4±0.82vs3±0.82,P=0.09)。结论多模式CT指导扩大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对促进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CT 静脉溶栓 扩大时间窗
  • 简介:目的探讨经蝶垂体瘤术后出现蛛网膜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机制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蝶垂体瘤手术后出现蛛网膜腔出血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给予血肿清除术,2例病人给予脑室外引流术及腰大池引流术。结果肿瘤大部切除,病理结果显示无功能性腺瘤。出血病人术后完全治愈3例,植物生存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结论经蝶垂体瘤术后出现蛛网膜腔出血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正确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垂体肿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引流术 脑室外 引流术 腰大池 入路 经蝶
  • 简介:目的建立新的家兔症状性蛛网膜腔出血模型。方法采用单侧颈动脉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的方法制成兔蛛网膜腔出血(SAH)模型。实验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组(L组)、枕大池二次注血组(SAH组)、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组(L-SAH组)。观察并比较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改变、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变化以及基底动脉和海马形态学变化。结果SAH组和L-SAH组均出现了神经功能症状,SAH组较轻,L-SAH组较重且持续时间长。SAH组和L-SAH组枕大池二次注血后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根据平均血流速度计算的基底动脉痉挛程度:SAH组在二次注血后1d、3d、7d分别为32.70±5.81、21.29±7.98、4.21±6.55;而L-SAH组为29.97±6.37、21.51±10.25、12.40±7.46。结论兔单侧颈动脉结扎后枕大池二次注血可制成症状性蛛网膜腔出血模型,可用于研究SAH后神经功能损害及药物干预。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模型
  • 简介:目的评价双切口Chow法腕管镜手术减压(ECTR)治疗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糖尿病腕管综合征患者70例90腕在局麻下行双切口Chow法腕管镜腕管切开手术临床资料。结果根据Kelly分级,随访90腕中74腕优,8腕良,7腕一般,1腕差。优良率为91%。没有复发病例。平均恢复工作时间为3.5周。无手术相关的神经血管和肌腱损伤,无感染病例。结论采用Chow法腕管镜对糖尿病腕管综合征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鉴于糖尿病患者机体恢复较差,与常规开放腕管手术相比,创伤小的内镜手术更为适合。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糖尿病 手术治疗 关节镜
  • 简介:目的通过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提高神经内镜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效率。方法采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288例垂体腺瘤,术中无需寻找蝶窦开口,以中鼻甲为解剖标志,用单极电凝纵行切开鼻中隔黏膜,髓核钳咬除部分骨性鼻中隔和蝶窦前壁,手术结束时,鼻黏膜复位,无需再填塞鼻腔。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0min,手术时间最短的仅30min,术中无脑脊液漏,术后3~5d出院,效果满意。结论神经内镜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出血少,鼻腔内黏膜结构保护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可达到术后无手术痕迹的效果,手术器械的改进与正确应用是提高手术效率的关键。

  • 标签: 神经内镜 经蝶入路 垂体腺瘤
  • 简介:目前人们对蛛网膜腔出血(SAH)的病因学仍不完全了解。表现为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expiratoryvolumein1second,FEVl)和用力肺活量(lowforcedvitalcapacity,FVC)减少的肺功能降低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但肺功能的降低是否是SAH的危险因素仍不清楚。本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了肺功能和SAH发病率的关系。

  • 标签: 前瞻性队列研究 蛛网膜下腔出血 肺功能 风险因素 一秒用力呼气量 用力肺活量
  • 简介:唤醒状态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探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本指南基于2013年发表《唤醒状态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技术的专家共识》,根据近一年来相关领域出现的新的研究成果和各位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了完善.增加基于循证医学的相关推荐,使其成为较具权威性和更具指导的技术指南。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及更好的开展手术工作,本指南参照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的循证医学和推荐级别分类[1]。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脑功能区 唤醒麻醉 指南
  • 简介:目的探讨蛛网膜腔出血(SAH)对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C组、D组、E组(实验组).以脑池内血液注入法制作SAH模型.对A组动物脑枕大池内注入生理盐水,对B、C、D、E组动物注入自体鲜血.分别于术后1d(B组)、3d(C组)、5d(D组)及7d(E组)处死实验组动物及对照组动物,立即取颞叶的大脑皮质分别行光镜和电镜,观察,了解其形态学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B组的神经元大部分保持完好,部分细胞有轻度的水肿.C组、D组、E组的神经元有明显的破坏,出现超微结构的改变,核固缩、浓染.实验组动物均有皮质细胞密度的减少,B组皮质细胞密度低于C组、D组、E组(P<0.05).结论SAH可引起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元 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锁骨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症状性锁骨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动脉病变。结果16例病人成功植入支架,1例锁骨动脉闭塞病人支架治疗失败,成功率94%。手术成功病人锁骨动脉盗血征象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无支架相关性手术并发症。随访6-12个月,血管超声及CTA检查未见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锁骨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 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目的总结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疗效、手术指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选择内镜经鼻入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5例,SimpsonⅣ级切除1例。术后视力减退改善4例,加重1例;视野障碍改善1例,无变化4例;视力视野术后未查1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暂时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例,死亡1例。随访5例,时间6个月~3年,经MRI复查肿瘤均无复发。结论内镜经鼻蝶入路是鞍结节脑膜瘤外科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可达SimpsonⅠ级切除的优点。但本方法并不适合所有鞍结节脑膜瘤,需有严格的手术指征。

  • 标签: 脑膜瘤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经鼻蝶
  • 简介:目的探讨蛛网膜腔出血(SAH)病人可能存在的出血原因,寻求当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时的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来322例SAH出血病人,其中55例病人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结果17例因再出血或遵医嘱行2次脑血管造影,3例发现颅内动脉瘤,1例发现左颞叶底部脑动静脉畸形(AVM).2例重复脑血管造影阴性者行开颅手术探查,证实分别为前交通动脉瘤和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8例行MRI检查,1例发现胼胝体AVM;8例行CTA检查,1例发现前交通动脉瘤.1例因出现典型的下肢放射痛而行脊髓血管造影,发现L2AVM.结论对于SAH后首次造影阴性的病人,应行重复血管造影,结合MRI、MRA及CTA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必要时行手术探查.

  • 标签: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检查 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方法运用美国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对30例垂体腺瘤行经鼻蝶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果全切除16例(53.3%),次全切除9例(30%),大部切除5例(16.7%),导航误差平均1.9mm。结论在显微手术中运用导航技术具有定位准确、损伤小的优点。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鼻蝶显微手术 神经导航
  • 简介:蛛网膜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占所有卒中患者的6%~8%.动脉瘤破裂是其主要原因,25%患者会在24h内死亡,出血后1个月内死亡率上升到40%~60%,总体死亡率约为50%.约70%的幸存者在出血后4~7d出现脑实质外大血管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由其引起的死亡率甚至超过动脉瘤破裂及再出血本身引起的死亡率.其中40%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是无症状性的,然而30%患者会遗留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额部锥颅斜行置管液化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改良额部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的102例慢性硬膜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病人的症状术后1~4h均明显改善,术后48h复查CT显示血肿均大部分被清除,留管时间2~4d,术后7~10d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脑组织复位不完全形成硬膜积液。术后1、3个月复查CT未见复发。结论CT定位下额部锥颅斜行深置单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血肿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经额锥颅 斜行单管 冲洗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椎/锁骨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症状性椎/锁骨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冠状动脉支架断裂分型、发生率与发生时间、发生机制和防治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症状性椎/锁骨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均与支架内再狭窄和闭塞有关,2例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术后症状减轻,1例患者服药观察,病情无加重。结论椎/锁骨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可发生支架断裂,应定期复查:支架断裂可引起症状加重,目前治疗应个体化。

  • 标签: 动脉狭窄 支架 支架断裂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与焦虑障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病变部位及膀胱尿动力学方法探讨其相关联系。方法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筛选卒中患者,据梗死部位分组,入院后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记录其排尿日志,对焦虑障碍与排尿障碍的发生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统计额叶损伤患者的发病率。结果额叶卒中组比非额叶组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lowerurinarytractdysfunction,LUTD)发生率高约1.75倍,额叶卒中组比非额叶组卒中后焦虑障碍(post-strokeanxietydisorder,PSAD)发生率高约2.16倍。尿动力检查提示:LUTD伴焦虑障碍者膀胱活动度明显增高。结论卒中后焦虑障碍及排尿障碍较为常见,且额叶卒中的发生率更高,以储尿期排尿障碍为主。患者的排尿异常与其高级脑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卒中后情绪等因素相关。尿流动力学改变多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但症状与尿流动力学表现不完全一致,必要时应做此检查以利于进一步治疗。

  • 标签: 卒中 下尿路功能障碍 焦虑障碍 膀胱活动度
  • 简介:目的研究松果体区肿瘤患者摆坐位经幕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适应证、相关问题和成功经验。方法对我科22例松果体区肿瘤采取坐位经幕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且与我们使用侧俯卧位和俯卧位经幕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17例结果相比较。结果所有39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7~52岁,平均22.6岁。病理性质:生殖细胞瘤17例,胚胎癌4例,内皮窦瘤2例,绒毛膜上皮癌1例,良性畸胎瘤8例,恶性畸胎瘤2例,松果体细胞瘤2例,脑膜瘤1例,皮样囊肿2例。所有39例肿瘤主体均位于直窦延长线以下,上界不超过此线1cm,且肿瘤主体也位于中线,两侧偏离中线均小于3cm,适合选用幕小脑上入路。选择俯卧位和侧俯卧位17例,骨窗大小为7cm×8cm类圆形,结果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脑室积血11例,小脑肿胀5例,昏迷3例,死亡3例。选择坐位手术22例,骨窗大小为4cm×5cm类椭圆形,结果全切21例,次全切1例;仅1例发生小脑肿胀,无脑室积血,无严重致残和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颅内积气2例;术中气栓1例,及时发现并经过适当处理得到缓解。术后存活患者根据病理性质选择放疗和(或)化疗。结论适合幕小脑上入路的松果体区肿瘤选择坐位有明显的优势,体位摆放、辅助办法和麻醉措施得当可以明显减少静脉气栓发生或得到及时缓解,同时可达到缩小了骨窗减少创伤的目的。

  • 标签: 坐位手术 松果体区 脑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枕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大型(≥3.0cm)听神经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术中打开岩裂-桥脑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6年1月经枕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31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打开岩裂-桥脑裂。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29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术中未能解剖保留,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按H~B标准:Ⅱ级14例,Ⅲ级7例,Ⅳ级8例,Ⅵ级2例。术后并发呛咳4例及吞咽困难1例。31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平均30.5月;肿瘤无复发;术后半年后恢复至B级3例,C级5例,无改善11例,未能保留听力12例。结论枕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切口及小骨窗,利用小脑自然间隙,在不牵拉或少牵拉脑组织的情况,达到手术操作所需的空间,降低脑组织、神经、血管的牵拉损伤风险,治疗大型听神经瘤效果良好。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乙状窦后入路 锁孔手术 岩裂 小脑桥脑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