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分离和术中电生理监护技术对脊髓脊膜膨出早期修补术后失败患者再手术的治疗价值.方法16例曾于出生3个月~5岁施行脊髓脊膜膨出早期修补术失败的患者,因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而再次接受显微手术,术中采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仪观察与监测整个感觉通路的整合功能以及反射通路功能;术后2~3周对巨大皮肤缺损者施行植皮手术.结果术后12例患者随访3个月~3年,8例轻度排尿、排便障碍或下肢无力者,术后功能改善良好;2例严重下肢无力及感觉减退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严重排尿障碍并已行膀胱造瘘者,术后排尿感觉恢复,但尿控制功能未恢复.结论对脊髓脊膜膨出早期修补术后失败的患者,可根据其神经功能障碍情况,选择性地再次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神经功能仍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残留病灶的特点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方法5例行手术夹闭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脑血管造影复查发现瘤体残留,均在全麻下行弹簧圈栓塞术,其中2例采用支架辅助。以“residualaneurysm”、“incompleteclipping”及“endovascularcoiling”为关键词检索Pubmed网络数据库并筛选相关文献。结果4例残留动脉瘤致密栓塞(1例采用支架辅助),另一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者瘤颈少量残留,6个月后随访时残留部分消失。检索得到相关文献10篇。结论对于夹闭术后残留的动脉瘤,再次手术夹闭的难度及风险较大;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处理此类病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简介:目的探索经蝶骨内镜辅助切除垂体腺瘤对患者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方法网页检索PubMed、Webof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获取有关内镜切除垂体腺瘤的文献,根据文献纳人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经两位工作人员分别提取文献内资料,用Stata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文献筛选后,最终纳入7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包括1080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GH[危险度差值(RD)=0.18;95%可信区间(CI):0.06-0.27];PRL(RD=0.20;95%CI:0.14-0.27);ACTH(RD:0.02;95%CI:0.14-0.17)。小腺瘤和大腺瘤两组间,GH和PRL的术后恢复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治疗垂体腺瘤术后,ACTH恢复率在小腺瘤和大腺瘤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GH和PRL的恢复率在小腺瘤要高于大腺瘤。
简介:目的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的变化,研究支架术后颅内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发生率、分布、危险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并在术前7d内和术后3d内行DWI检查,分析支架手术前后DWI的变化,对术后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发生率、分布、危险因素及其与发生症状性缺血并发症之间的关联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支架术后有新发缺血梗塞灶23例,发生率为37.7%,其中出现新发无症状缺血梗塞灶20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3例;术前发病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术中行球囊后扩是支架术后发生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危险因素(P<0.05);在术后新发缺血梗塞灶的数量和大小方面,20例无症状新发缺血梗塞灶患者与3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患者并无明显差别(P>0.05),但3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患者均发生了狭窄相关的穿支梗塞.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后颅内新发缺血梗塞灶的发生率较高,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可能会降低其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病人超早期应用重组活化Ⅶ因子(rFⅦa)的疗效,及其术中应用对开颅术后颅内再出血的预防.方法回顾我院从2003年10月到2005年9月的肝移植病例,颅内出血超早期给予rFⅦa50~60μg/kg,并在开颅术中给予rFⅦa50~60μg/kg.结果503例肝移植中10例颅内出血,其中3例超早期应用rFⅦa结合手术治疗,2例治愈,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超早期应用rFⅦa结合保守治疗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3例开颅术中应用rFⅦa,均未出现术后再出血,治愈.结论rFⅦa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急性颅内出血早期止血治疗的选择之一.建议采用超早期和开颅术中应用rFⅦa结合神经外科手术的治疗措施.
简介:目的探讨脑恶性胶质瘤切除术后结合间质内放疗并间质内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脑恶性胶质瘤均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中根据术前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瘤床上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行组织间持续内照射,总量为50~60Gy,同时于瘤腔内放置Ommagy化疗囊,术后1周开始应用盐酸尼莫司汀(ACNU)行间质化疗,每周1次,连续6周.随访观察肿瘤复发率、患者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结果32例患者1、2年复发率分别为31.2%、68.8%,1、2、5年生存率分别为94.3%、80.6%、29.1%,中位生存期为92.3周;无明显放疗、化疗并发症.结论在手术力争全切除肿瘤基础上结合术后间质内放疗、化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疗效较好,安全而且并发症少.
简介:目的探索颅颈交界畸形术后吞咽困难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后路枕颈固定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资料,按是否发生术后吞咽困难分组,比较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影像表现、颈椎序列测量值等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5例,其中吞咽困难组13例,无症状组12例,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52%。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术后带管时间,术前是否合并后组颅神经症状、是否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组与无症状组术后CCA[(129.1±9.6)°vs(137.9±7.1)°]、dCCA[(-4.1±4.0)°vs(6.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严重程度与术后CCA、dCCA有相关性。结论颅颈交界畸形后路枕颈固定术后吞咽困难较为常见,可能与术后斜坡椎管角缩小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胰腺癌术后的应用效果及睡眠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27例,评估2组心理状态、疼痛感、睡眠质量与护理效果。结果:2组护理前心理状态、疼痛感与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VAS与PSQI评分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效率高(P<0.05)。结论:对胰腺癌患者术后采取心理护理能提高其睡眠质量,缓解心理应激反应与术后疼痛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借鉴。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OMNP)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在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血管栓塞治疗的13例大脑后交通动脉瘤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术后回访中对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前OMNP程度及治疗时机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Rankin评分均为0分.随访中完全恢复5例(38.5%),部分恢复4例(30.8%),无恢复4例(30.8%).其中部分OMNP的患者完全恢复率(75.0%)明显高于完全OMNP患者(22.2%),而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恢复率(55.5%)也高于中期(50.0%)及晚期(0.0%).结论血管栓塞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改善OMNP症状,早期栓塞治疗效果更好.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116例,其中基底动脉狭窄惠者57例,狭窄57处;颅内椎动脉狭窄患者59例,狭窄60处.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靶病变相关的缺血性卒中、症状性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本组病例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4%(110/117).30d内的卒中事件8例,30d后(中位时间33.5个月)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卒中事件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年卒中率(包括30d内的任何死亡和卒中)4.0%.结论挥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可减少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惠者的年卒中风险、改善功能预后,效果优于药物治疗.远期疗效与支架是否成功置放以及狭窄部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