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壁巨大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肾功能的变化。方法监测71例巨大切口疝术前及无张力修补术后当天一第5天的肾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血利尿钠肽(BNP)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第1、第2天的血肌酐(Scr)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第4天血尿素氮(BUN)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第5天BNP较术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肾功能的损伤与BNP的升高无相关性。结论巨大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可导致肾功能及心功能的损伤,但两者无相关性,肾功能的损伤是否与腹腔压力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观察戊四氮致痫大鼠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4(Neurotrophin-4,NT-4)的变化,利用百里香与薄荷精油制备雾化吸入剂进行干预治疗,研究癫痫的发病机理及精油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实验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精油治疗I组、精油治疗Ⅱ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均用致痫亚惊厥剂量的戊四氮(PTZ)腹腔注射制作Wistar大鼠慢性点燃模型。在低温条件下迅速取脑,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皮质区NT-4的变化。结果实验性癫痫大鼠模型制作成功,精油组和癫痫模型组实验动物均达到点燃标准,与癫痫模型组动物相比,精油组大鼠潜伏期劈显延长,但持续时间之间的差别没有显著性。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癫痫模型组大脑皮质NT--4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增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性(P〈0.05);精油组NT-4含量比癫痫模型组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油能够增强NT-4的表达,减轻癫痫发作时神经系统的损伤,可能有抗癫痫作用。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1年后骨密度和骨吸收指标(β-CTX)的变化,了解骨密度变化与骨吸收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入选了3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70mg/w,碳酸钙600mg/d和维生素D125IU/d,治疗12m。在基线和治疗12in后进行DXA骨密度测定,在基线、治疗3m和12m后测定骨吸收指标β—CTX。结果治疗1年后腰椎2~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均有上升,而所有受试者治疗3m后β—CTX均较基线下降(74.21±43.66)%。治疗3m后β—CTX的变化率和治疗12m后腰椎2~4和股骨颈骨密度绝对值呈相关(Betastd=-0.418,P=0.017;Betastd=-0.321,p=0.032)。结论治疗3m骨吸收指标β-CTX的变化率有望成为预示患者对阿仑膦酸钠反应的早期指标。
简介:目的研究自然衰老大鼠和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大鼠肠道组织形态学、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变化,评估两种衰老模型大鼠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方法将大鼠分为26月龄组(A组)、D-半乳糖组(B组)和3月龄组(C组)3组。取各组大鼠回肠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超微结构,采用Real—timePCR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结果A组和B组大鼠小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均比C组大鼠降低[小肠黏膜厚度:A组(89.88±6.12)gm、B组(87.62±6.32)μm、C组(162.91土7.28)μm,P〈0.05;绒毛高度:A组(59.95土4.47)μm、B组(56.43±5.38)μm、C组(108.12土6.42)μm,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A组和B组大鼠的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比C组疏松,间隙增宽,密度降低。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大鼠的小肠组织中ZO-1、Occludin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减少(均P〈0.05)。而A组与B组大鼠的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小肠组织中ZO-1、Occludin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衰老大鼠和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大鼠小肠黏膜结构和上皮屏障功能均受损,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等肠道组织形态学指标,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改变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调等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
简介: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急性假性球麻痹(APBP)并发症的影响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APBP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营养组,观察两组患者吞咽用难改善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提高率和治疗前后患者T淋巴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10d治疗后,营养组和对照组吞咽困难改善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2.5%和55%(P〈0.05);15%和40%(P〈0.05);77.5%和45%(P〈0.05)。肠内营养组治疗后抑制性免疫指标CD8%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下降(P〈0.05),而增强性免疫指标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提高(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提供肌体所需要的蛋白、碳水化合物和脂盼等成分。营养支持对于APBP患者存在的吞咽困难、营养不良不仅能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功能,而且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从而改善预后。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吸入性肺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入住我院的120例老年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12个月(2014年4月1日-2015年4月1日),记录患者的基本病史资料以及肺炎发生情况。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软件对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次前瞻性调查研究中16例失访,实际随访104例。单因素卡方检验表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与既往吸入性肺炎史,误吸、胃管留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疾病、镇静药物、抑酸药物、ACEI类药物等因素有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管留置(OR=4.376,P=0.049),误吸(OR=4.192,P=0.04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6.264,P=0.009),脑血管疾病(OR=3.362,P=0.023),镇静药物(OR=27.255.P=0.012)是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ACEI类药物(OR=0.096,P=0.001)是吸入性肺炎发生的保护因素。患者发生肺炎时主要的并发症有呼吸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心力衰竭,意识障碍。结论本次前瞻性随访表明(1)老年吸入性肺炎高危人群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高,容易反复感染;(2)留置胃管、误吸、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镇静药物是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ACEI类药物是吸入性肺炎发生的保护因素;(3)患者发生肺炎时主要的并发症有呼吸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心力衰竭、意识障碍。
简介:目的分析早发生(EOLC:年龄≤50岁)和晚发生(LOLC:年龄≥70岁)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临床特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血管生成因子(VEGF)、P21、P53、CerbB2表达状况以及与发生早晚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平行对照研究分析2005年6月~9月初治的术前评估可完全手术切除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早发生48例晚发生52例的临床特点,分子生物学表达状况,统计方法为卡方及t检验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LOLC和EOLC中从不吸烟分别是38.5%和25%,被动吸烟13.5%和35.4%,吸烟48.0%和39.6%;P=0.03;LOLC和EOLC的肿瘤家族史分别为9.6%和29.2%,P=0.01;LOLC和EOLC中EGFR阳性分别是32.7%和62.5%;P=0.003;LOLC和EOLC中FVC分别是94.54±14.30和104.29±15.59;P=0.002;FEV1分别是87.73±14.97和95.83+14.0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家族史和EGFR阳性表达增加了EOLC组风险,RR:3.87(1.27-11.77)和3.43(1.51-7.81)。EOLC组FVC的RR为1,LOLC组FVC的RR为095(0.92—0.98)。结论早发生和晚发生非小细胞肺癌在吸烟状态、家族肿瘤病史、EGFR表达、肺功能上存在差异。其中尤以肿瘤家族史和EGFR阳性、肺功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脑梗死后从早期、亚急性至慢性期同侧皮质脊髓束(CST)的DTI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此检测皮质脊髓束发生Wallerian变性的时间演变过程。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治疗的皮层下运动通路脑梗死患者34例,发病时间从5h至2年。在入院时行MRI+DTI检查。34例中选取5例患者,在发病1W内、第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行MRI+DTI检查。采用工作站之Functool软件,重建出平均弥散系数(MD)、各向异性分数(FA)的参数图。通过放置兴趣区(ROI)的方式计算出FA值、MD值、rFA、rMD。ROI放置在双侧大脑脚。结果脑梗死后病灶同侧大脑脚区rFA在1月内下降最明显,1个月至3个月下降变慢,3个月后rFA变化幅度很小基本保持平稳。而rMD在脑梗死2W内无明显变化,2W至3个月上升,3个月后基本保持稳定。5例患者不同时间点的DTI研究能够显示这种变化过程。结论脑梗死后从早期、亚急性至慢性期同侧大脑脚处皮质脊髓束的FA值进行性减少。DTI有利于检测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发生Wallerian变性的程度及动态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