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鼻胃管与床旁胃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管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3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传统鼻胃管组(149例)及经胃镜放置鼻空肠管组(151例),两组均早期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返流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均为100%,鼻胃管营养组13例患者发生返流(8.7%),鼻空肠管组无返流患者;鼻胃管营养组有61例发生肺部感染(40.9%),鼻空肠管组有31例发生肺部感染(20.5%),鼻胃管组的平均ICU住院时间为79.1小时,而鼻空肠管组患者的平均ICU住院时间为67.3小时。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较传统鼻胃管而言,床旁胃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同样可早期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且鼻空肠途径的肠内营养可减少患者返流发生,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ICU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功能神经外科手术中右美托咪啶的临床麻醉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接诊的48例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其中24例给予右美托咪啶(观察组);另24例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苏醒期内血压、心率等指标变化,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苏醒期内观察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苏醒期内观察组2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共6例,2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麻醉,能够稳定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指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法复位支架外固定术后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外固定架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伤肢的功能康复进展程度、配合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制订个性化的护理康复计划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根据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分别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评定患者自我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其效果。结果: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实验组FIM评分分别为62.70±7.1、75.7±3.9、89.3±5.6分,对照组FIM评分分别为45.50±4.5、63.2±5.2、80.3±6.2分.实验组评分在相对应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架术后患者的功能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1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48h内置鼻饲管,肠内营养制剂给予营养科肠内高营养治疗200ml/次,3/日。干预组采用力存益生菌颗粒(上海励成营养产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g采用温水化开鼻饲管注入,2次/日+肠内高营养治疗200ml/次3/日。两组应用时间均为15d。观察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水平及腹胀、腹泻等胃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率为22.81%,对照组为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TP、PA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干预组腹胀发生率为10.52%,对照组发生率为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腹泻发生率为7.02%,对照组为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便秘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1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可能与益生菌可有效维护胃肠功能、改善营养状态等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采用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命名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9例,其中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患者均采用右美托咪定,三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以及维持的药物均相同。患者在手术中进行麻醉的剂量有所不同,其中试验1组的患者采用静脉输注药物右美托咪定0.8μg/kg进行麻醉,以0.3μg/(kg·h)的剂量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试验2组的患者采用静脉输注药物右美托咪定0.8μg/kg进行麻醉,以0.5μg/(kg·h)的剂量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所有患者在如下几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麻醉诱导前时刻(T1)、手术结束时刻(T2)、术后第1天(T3)以及术后第7天(T4),检测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介素-6(IL-6),并在患者手术前24h、术后第1天、3天、7天通过简易智力状况监测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患者术前24h的MMSE评分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第1天、3天的MMSE评分同手术前24h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患者在手术后第1天MMSE评分同手术前24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的MMSE评分同试验1组合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间对比,对照组患者的NSE在T2和T3时间点有升高(P<0.05),在T4时恢复到术前水平,试验2组患者在T2和T3时间点的NSE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其他时间点的IL-6均高于T1时间点(P<0.05),试验2组在T2、T3时间点的IL-6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剂量为0.5μg/kg能明显改善肺癌根治术患者的认知功能,其可能与炎症反应和可逆性脑损伤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优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ngⅡ、ALD、NE、E、BNP、L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b、Cr及EF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3个月内胸痛消失3例,占27.27%,胸痛症状没有改变4例,占36.36%,胸痛症状加重2例,占18.18%,死亡2例,占18.18%,观察组患者在3个月内胸痛消失8例,占72.73%,胸痛症状没有改变2例,占18.18%,死亡1例,占9.09%,观察组患者治疗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冠心病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脏相关的不良因子水平,患者的血红蛋白和其胸痛症状有关,心脏功能与神经内分泌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由于优化药物治疗。
简介:[摘要]通过观察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浆中促红素(EPO)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应用EPO治疗前后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EP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经EPO治疗后的心力衰竭患者,在NYHA分级,六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肌重量指数等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提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促红细胞生长素水平明显增高,应用促红素治疗可明显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左室肌重量指数,增加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简介:目的:探讨通气、止血、包扎、固定与搬运等五项急救技术在危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以实施全面规范培训五项急救技术前后的408例和624例院前急救的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事故现场抢救情况及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从接到呼救电话到抵达事故现场所用的反应时间分别为(11.0±0.9)min、(10.4±1.3)min,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4.9&5.0,P〈0.05),实验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4&2.45,P〈0.05)。结论:全面规范培训通气、止血、包扎、固定与搬运等五项急救技术可提高危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好转率,减少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 在脑电双频指数的监测下观察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实施情况。方法 选老年胆囊结石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但手术中对麻醉深度的调节不同,按此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麻醉经验调节麻醉深度;观察组根据BIS监测麻醉深度,观察临床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唤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4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用量、安全性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由此我们可知,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建议在脑电双频指数下进行静脉全麻监测,这种方式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减少麻醉药的用量,使患者尽快苏醒,而且还可以提高术后恢复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可大力推荐这种麻醉监测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共有3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各组纳入192例,分别是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救治过程中,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试验组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抢救效果、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抢救成功率较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具有理想效果,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急诊抢救时间,同时还可获取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对降低疾病损害,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指导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影响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3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指导的护理方式。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9.37%),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95.24%)明显高于观察组(80.9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患满意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R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方法2009.6-2013.6选择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老年冠心病是否并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A组(89例),非糖尿病B组(80例),分别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即SDNN、SDANN、RMSDN、PNN50、LF、HF、LF/HF值、VLF及心功能方面的差异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时域指标SDNN、SDANN、RMSDN、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样频域指标LF、HF、VLF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B两组在入院心功能NYHA分级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心脏功能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心脏功能较入院时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伴糖尿病可加重心肌重塑,增加心律失常发生,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因此,早期积极治疗,控制血糖、改善心脏功能等危险因素,改善其预后,提高生活质量。T2DM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异常,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治疗后调节功能异常不同程度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应用瑞舒他汀对细胞因子、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0例,对照组施予常规性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细胞因子、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CPR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大,观察组TC、LDL-C、HDL-C、TG等血脂水平改善程度比对照组优越,观察组LVDD、LVDS、CO、LVEF等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也较对照组优越,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瑞舒伐他汀应用到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能够使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炎性标志物的水平得到有效降低,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从而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