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将我校2010级110名中职护生作为试验组,同级165名中职护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运用传统培养模式,试验组运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行半工半读。学习结束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试验组护生和临床带教教师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认知调查,并对两组学生临床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大部分试验组学生和教师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持肯定态度;试验组学生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采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教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互联网智慧药房的药学服务实践。方法:建立智慧中药房各模块运营流程,量化各模块的质量指标,确保对运营生产进行质量管控,以评价智慧药房各模块运营成效。结果:以处方流转、审方、调剂、煎煮、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各模块为基础的智慧中药房,均符合质量控制的量化指标范围。其中处方流转差错率和遗失率能控制在0%;审方的处方误审率能控制在0%;中药调剂出门差错率<0.01%;煎煮的药材煎透度=100%,药液装量差异<5%,包材质量>98%;发药时效和配送时效≥95%;智慧中药房整体服务评价、服务办理点工作人员评价、售后服务评价满意度≥95%。结论:智慧中药房新模式发展下的质量管理体系能较好运用于智慧中药房日常运营管理。
简介:目的探索病房内护理行为的类别属性,为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中护理行为描述的统一命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研究法,对病房内的护理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根据护理行为属性进行分类与命名,采用连续比较法进行修订直至无分歧。结果护理行为可分为护理技能、感染控制、护理政务及专科特殊护理4类。护理技能包括生活护理、护理技术操作、健康教育与指导、仪器使用、辅助检查、级别护理及护理文书等;感染控制包括清洁、更换、消毒及监测等;护理政务包括简单文书工作、领取收发工作、清点、补充、保养、清洁整理及沟通联系等;专科特殊护理涉及新生儿、精神疾病、特殊疾病、化疗及助产等。结论病房内护理行为繁杂,具有维系病房运转与为患者服务的功能;但绝大部分护理行为属技术层次不高的无偿劳动,其价值无法通过收费机制体现。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叙事护理联合信息化分层管理模式在晚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10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叙事护理联合信息化分层管理模式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心理干预方法。通过对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自尊、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显著降低,自尊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叙事护理联合信息化分层管理模式在晚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结论:叙事护理联合信息化分层管理模式在晚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中应用具有一定的效果,在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这一模式,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服务,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院校合作的中医护理岗位人才培养模式对大专护生专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9月—2017年3月,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普通大专护理专业15个班中随机抽取2个班共1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再根据学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院校合作的中医护理岗位人才培养模式,对两组护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自我效能进行比较。结果培养模式实施后,观察组护生的专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院校合作的中医护理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大专护生的专业认同度和职业自我效能感,可供护理岗位人才培养借鉴。
简介:目的改革护理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为更有效地培养出切实符合临床需求的护理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南昌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生7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5名。研究组根据第1~3学年护生教学内容,制定社会实践计划;第4学年,先在社区康复中心进行1周的社会实践,然后进入医院,根据实习情况制定实践计划并实施。对照组采用传统培养模式,第4学年直接进入医院,实习前进行常规岗前教育。入学前及实习结束前对全部护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评定,包括自评和他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生在沟通、协调、管理、人文关怀、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师对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收集和给予信息、获得并理解患者观点等方面的评价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生在各个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护理实践,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并逐步发展护生的各种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使护生能更好地适应从学校进入医院、从医院走入社会的角色转变。
简介:随着护理学科自身的迅速发展和人类健康需求领域的不断扩大,护理学科的重要性和独立性日益得到更广泛的认同.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办颁布了新的学科目录设置,认定护理学为一级学科,这一举措为护理学科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长期从属于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因此未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本质内涵与特色.在学科定位调整之后,如何建立与一级学科定位相匹配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起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旨在为完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