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元化护理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本院10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根据其来院治疗时间次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多元化护理方式。对两组护理前与护理后的自我管理效果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护理之前的评分为(53.1±19.1)分、护理后评分为(84.2±16.1)分;对照组在护理之前的评分为(53.9±17.1)分、护理后评分为(64.0±15.2)分;两组在护理之前的评分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之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多元化护理能够提升其自我管理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维持原有抗精神药物种类与剂量不变,对照组进行假刺激,观察组进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PANSS评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无巨大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有效改善患者阴性症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副反应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首发或复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既往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在2周内停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进入帕利哌酮缓释片或利培酮片的单药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使用副反应量表评定两种药物的安全性,使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针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ANSS减分在治疗两周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上,观察组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治疗8周末,两组PSP值均比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也有很好的效果,该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用阿立哌唑和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阿立哌唑或喹硫平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表(WHOQOL-100)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但喹硫平组较阿立哌唑组的下降幅度小,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多;且经治疗后,喹硫平组与阿立呱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37%与95.12%。结论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的治疗效果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中不分伯仲,但在安全性上,前者更高,且剂量更小,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45例患者应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命名为阿立哌唑组;另外的45例患者应用喹硫平进行治疗,命名为喹硫平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立哌唑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喹硫平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喹硫平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阿立哌唑治疗的临床疗效高于喹硫平,且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应用氨磺必利、利培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探寻最佳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1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予以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利培酮治疗,每组各58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PANSS,并进行疗效以及安全性判定。结果与对照组有效率84.48%比较,观察组有效率86.21%,虽有所升高,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WilcoxonW=3417.500,X2=0.289,P<0.05)。T0时间段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T1、T2时间段比较,观察组的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1时间段t=2.86,t=3.26,P<0.05;T2时间段t=4.78,t=3.83,P<0.05)。观察组患者TESS评分总分为(1.21±0.34)分,对照组则为(2.45±0.45)分,两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5)。结论对于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氨磺必利疗效更好,安全性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氨磺必利与奥氮平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4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低于对照组的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氨磺必利与奥氮平的治疗效果均较为理想,但氨磺必利的药物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76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利培酮组、棕榈酸帕利哌酮组各38例。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棕榈酸帕利哌酮组则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棕榈酸帕利哌酮组患者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和利培酮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相似,治疗后1周利培酮组上述评分未改善,而棕榈酸帕利哌酮组显著改善,在治疗时间达到8周时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棕榈酸帕利哌酮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比利培酮组低,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均有一定效果,但其中棕榈酸帕利哌酮起效更快,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80例,随机分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组(40例)和无抽搐电休克组(40例),分别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8次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12次。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组与无抽搐电休克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组,经过治疗后,有效38例,无抽搐电休克组,经过治疗后,有效30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RBAN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及无抽搐电休克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较无抽搐电休克更为安全,对阻止白质完整性损害的作用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强。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分析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应用行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管理对患者社会功能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利用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只进行常规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行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状况。结果实施护理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明显提高,心理状况也得到显著的改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应用行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管理措施,有非常好的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查询病历,共收集43例住院诊断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的用药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无同种抗精神病联合用药,合并用药比例34.9%;从用药频率来看,目前主要抗精神药物是利培酮(32.6%)、奥氮平(18.6%)、阿立哌唑(11.6%)、奋乃静(9.3%)、舒必利(9.3%)、氯氮平(9.3%)、喹硫平(4.7%)、氨磺必利(4.7%),用药剂量分别为(2-4)mg/d、(7.5-15)mg/d、(10-20)mg/d、(2-20)mg/d、(400-800)mg/d、(50-200)mg/d、(150-600)mg/d、(200-400)mg/d。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单一用药占主导,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药物剂量较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利培酮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和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方法我院对76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治疗和利培酮口服治疗,经过8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和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37%,比对照组患者的73.68%要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前两组的WAIS-R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性,经过8周治疗,观察组的评分平均是(91.6±12.4)分、对照组是(82.5±13.7)分,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团体心理治疗对于提高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方法把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96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按照治疗的方法分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团队心理治疗,通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比较两组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日常能力、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皆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团队心理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定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38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觀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定、护理效果。结果三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ASSS评分精神病理分(22.10±7.35)分,阳性症状分(15.29±4.39)分,阴性症状分(12.09±5.0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优质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改善患者精神异常状态,帮助患者尽快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