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CT误诊肝脏胃肠道间质瘤1例分析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应用CT与MR影像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确诊为小脑血管母细胞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CT与MR影像资料,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MR的准确性97.50%、灵敏度95.00%均高于CT,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MR特异性66.67%高于CT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与MR在小脑血管细胞瘤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应用价值,但相比之下MR检查诊断的灵敏度高、漏诊率相对较低,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显微手术应用于脑胶质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日期,单双号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随机均分,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显微手术作为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患者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时间和手术时间,并且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行彩色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超声表现。结果:良性5例,潜在恶性13例,恶性9例。恶性者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多伴有液化、坏死。结论:彩色超声可以评价GIST的生长特性及结构特征,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原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原发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该肿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多数肿瘤细胞排列成特有的漩涡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nmentin、EMA、S-100蛋白表达阳性,Ki-67阳性率<1%,SMA、TTF-1、CD34、CD31、PR、ALK、Syn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均支持良性脑膜瘤的诊断。结论肺原发性脑膜瘤十分少见,肺原发性脑膜瘤生长缓慢,境界清楚,其形态学特点与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瘤相似,大多数为单发,良性,手术易切除。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动脉瘤采取血管内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实施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136例脑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高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采取血管内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恢复,患者满意度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经有效治疗后,65例治愈,占83.3%,13例患者症状已明显改善,占16.7%,而其中有部分患者受到劳累时会出现间断性的室性期前收缩,4例伴随短阵室速,2例出现遗留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情况。结论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依据临床诊断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存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从2016年4月起到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所有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随机选取的9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能够显著提高和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