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414000;2.湖南省岳阳市岳化医院414000
摘要:目的研究总结CT影像学检出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和影像特征。方法抽取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调取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T扫描影像特征及检出结果准确性等指标。结果CT扫描检出阳性51例,肿瘤生长位置:22例胃、5例十二指肠、9例空肠、6例回肠、4例结肠、6例直肠,所有肿瘤均为恶性。扫描肿瘤,质地均匀33例,不均匀19例,肿瘤中心有低密度区域,增强扫描可见强化不均匀,中心坏死区增强扫描不强化。结论CT扫描胃肠道间质瘤通过影像特点,判断肿瘤良恶性,有利于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关键词:恶性胃肠道间质瘤;CT影像;特征
Objectivetostudythevalueandimagingfeaturesofmalignant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detectedbyCTimaging.MethodsinourhospitalinJanuary2012-2016yearinJanuaryfrommalignant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in52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thetransferofallpatientswithclinicaldata,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ofimagesanddetectionresultaccuracyindexCT.Results51caseswerepositivewithCTscan,thelocationoftumorwas22casesofstomach,5casesofduodenum,9casesofjejunum,6casesofileum,4casesofcolonand6casesofrectum,allofthetumorsweremalignant.Thetumorswerehomogeneousin33cases,inhomogeneousin19cases,lowdensityregioninthetumorcenter,enhancedscanshowedunevenenhancement,andthecentralnecroticareawasnotenhancedbyenhancedscan.ConclusionCTscanningof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canjudgethebenignandmalignanttumorbyimagingfeatures,whichishelpfulforfurthertreatment.
Keywordsmalignant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CTimaging;characteristics;
胃肠道间质瘤需要和神经源性肿瘤、平滑肌瘤等肿瘤进行鉴别诊断[1],胃肠道间质瘤具有良性、恶性区别,对治疗方案、患者预后等都有影响,临床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的同时需要判断其良恶性[2]。本文研究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CT扫描特点用于临床确诊,选取我院52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了解研究方法和目的,签署同意书。调取所有研究对象完整临床资料。52例研究对象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51-66岁,平均年龄(56.8±2.1)岁,实验室检查CD117阳性52例,不同程度贫血48例。患者来院主述,腹痛、腹胀、黑便。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进行CT扫描,检查前禁食至少6h,使用西门子omatonmspirit双层螺旋CT检查,执行平扫和增强双期扫描。扫描开始前15min患者肌肉注射200mg654-2,并口服温水冲开的10%泛影葡胺,保证胃、十二指肠充盈状态。患者保持仰卧位,扫描部位是膈肌顶部到耻骨联合,参数设定:扫描层厚度5mm、层间距5mm。扫描后使用MPR重建,重建层厚1.5mm、层间距1.5mm,对影像学结果进行观察,判断肿瘤性质。
1.3方法学评价指标
阳性检出率、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准确性、灵敏度。将病理学手术活检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所有实验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
2结果
2.1CT影像检出恶性胃肠道间质性瘤方法学评价
所有研究对象来院后均接受CT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消化道组织活检。病理活检恶性胃肠道间质性瘤为诊断的“金标准”,CT影像学检出率为98.08%,误诊1例。具体结果见表1.。
2.2CT检查恶性胃肠道间质性瘤的影像学表现
52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肿瘤生长位置:22例胃、5例十二指肠、9例空肠、6例回肠、4例结肠、6例直肠,所有肿瘤均为恶性,其中48例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肿瘤直径4.3-11.3cm,平均直径(7.9±2.3)cm,34例肿瘤边界清晰、病灶边缘光滑、平整,肿瘤为圆形或近似圆形生长,2例肿瘤表面出现溃疡样变。腔内型肿瘤12例、腔外型肿瘤4例,混合型2例。腔内型肿瘤表现出腔内圆形或者半圆形肿瘤,肿瘤基底部切线位置和胃肠道壁之间为锐角,肿瘤周围局部黏膜有推移变化,但是肿瘤周围黏膜不中断。腔外型肿瘤可见胃肠道腔壁受压明显,瘤体基底部切线位置与胃肠道壁之间为锐角,腔外组织受到压迫。扫描肿瘤,质地均匀33例,不均匀19例,肿瘤中心有低密度区域,增强扫描可见强化不均匀,中心坏死区增强扫描不强化。
3讨论
临床按照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等检查结果,将其分为4中亚型[3]:无分化特征型、双向分化特征型、神经方向分化型以及平滑肌方向分化型。胃肠道间质性瘤是好发与胃肠道间叶的肿瘤,高发人群为:50岁及以上中老年,最高发部位置是胃,然后是肠道各部位。
国际公认的胃肠道间质性瘤的诊断标准是[4]:免疫组化提示CD117阳性,组织活检细胞为上皮样形态,鉴别诊断排除神经纤维瘤、胃肠道平滑肌瘤等其他肿瘤。临床依据免疫组化CD117阳性或者病理组织活检表现胃肠道间质瘤且免疫组化CD34阳性,即可确诊。本文52例患者中,22例胃、5例十二指肠、9例空肠、6例回肠、4例结肠、6例直肠。胃肠道间质性瘤组织学分为三类: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和两种细胞混合型。胃肠道间质瘤发病部位不仅仅是胃和肠道,可能发生于消化道和肠系膜。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与患者年龄、性别没有2相关性,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常见肝、肺转移,少见通过淋巴结转移。
有研究认为[5],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指标为:肿瘤浸润临近器官、组织,存在腹膜、肝脏、肠系膜、肺组织等多处肿瘤转移病灶,肠道部位肿瘤直径大于4cm、胃部肿瘤直径大于5cm。常规消化道钡餐检查能够确定肿瘤病变范围以及黏膜结构,但是不能确认肿瘤是否侵入其他组织,难以确认肿瘤良恶性程度。CT扫描能够确认肿瘤与周围器官关系、确定肿瘤形态、大小、质地。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表现出:胃肠道壁有不同程度受压痕迹、肿瘤表面有黏膜、皱襞宽。肿瘤多为球形,肿瘤形状不均匀时中心有低密度区域,增强扫描会出现不均匀强化信号。
综上所述,CT影像提示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肿瘤大小、形状、包膜和周围组织关系等都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指标。CT扫描的影像学结果与病理活检诊断结果非常接近,可以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杨佩瑜,刘炽华,付东海.37例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特征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2):2258-2259.
[2]高艳妮.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8):95-95.
[3]王钰.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诊断价值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8):69.
[4]赵顺标,邓水堂,陈海波,等.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特征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6):846-848.
[5]李丹.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2):16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