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纳入的患者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将选取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5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诊治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使用消化内镜技术来进行诊治。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质量评分、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影像质量评分的对比中,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异,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对比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跟踪随访的3个月中,观察组3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2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3257;P<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价值较高,能够在治疗前取得较为准确的诊疗结果,有益于治疗方案的开展,在消化内镜的帮助下,手术的进展也较为顺利,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少,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儿气道异物治疗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与多平面重建技术并分析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小儿气道异物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与多平面重建技术获取诊断资料,再对比手术结果;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与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将小儿气道异物征象清晰地显示出来,使医生对异物位置进行明确的判断;结论在小儿气道异物治疗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与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实现精确定位,节约医疗费用。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结合荧光PCR仪,建立了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的同时检测方法。首先,利用低密度微流控芯片技术,对2023年收集的198份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进行初筛,再经荧光PCR扩增,开展批量测定。结果显示,样本中有99例为阳性病例,涉及24种病原体,主要包括鼻病毒、EB病毒、人疱疹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型)等。依据检测结果制作病原体构成谱,结果显示,多重病原体感染的阳性病例占大多数,而在单一感染的病例中,EB病毒检出率最高,其次为人疱疹病毒。此外,还分析了年龄和季节变化与感染病原体种类之间的规律。本工作实现了对多重病原体的同时筛查和检测,为重大呼吸道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当中选取50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随后对所选50例患者进行清创缝合以及骨折部位固定等治疗,在手术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术后抗感染护理,最后从患者术后的张口度与口腔咬合功能的恢复状况等方面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选50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其张口度、面部矫正情况以及口腔咬合功能的恢复情况均较为良好。结论对于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需依据患者的不同患处部位选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还需密切注意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术后做好抗感染工作,从而保证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各项口腔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口腔颌面外伤的临床处理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性回顾在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当中选取170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通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口腔颌面外伤的临床处理方法以及效果。结果所选170例患者中,共有98例患者被治愈,6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共有6例患者医治无效,本次治疗的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治疗率分别为58.13%、38.37%、3.48%以及96.51%。结论早期清理、杜绝漏诊。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选择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能够很好地保证口腔颌面外伤的治疗效果,必须对此高度重视。
简介:摘要随着口腔颌面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颌面外科所涉及的疾病种类也更加复杂。口腔颌面部是人体功能和外观的重要部位,由于解剖关系复杂、窦腔多、手术难度大、手术范围涉及面广,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有可能对病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还可能对病人的心理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接受手术的病人在手术前后都应给予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简介:【摘要】 消化道溃疡是当今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消化道溃疡的临床治疗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种类也变得更多,分析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法,可以让医疗行业对消化道溃疡的治疗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针对部分具有明显特色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更可以得到更多有价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