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简单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 6~ 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 17.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9.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n=27)和乙组(n=27),甲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乙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优良率88.89%,高于乙组的66.67%;在住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甲组优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胫腓骨骨折患者,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膝关节、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48例胫骨平台骨折。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2例(A组),其中男13例,女9例,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26例(B组),其中男15例,女11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个月),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评价手术效果,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系统评定骨折复位满意程度,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的功能,x线评价骨折愈合效果。结果48例均获随访,切口长度A组(15.3±2.4)cm,B组(9.7±1.9)cm,住院时间A组(18.3±1.5)d,B组(11.8±2.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2,P,〈0.05;t2=3.34,P1〈0.05),术后6个月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A组优良率83.5%,B组94.9%,术后1年Rasmussen评分A组优良率82.7%,B组9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骨折复位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而且关节镜能早期发现和处理半月板及交叉韧带的损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2015 年 3 月到 2016 年 5 月收治的 胫骨骨折患者 50 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 25 例,采用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 )和对照组( 25 例,采用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 手术中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 观察组 总有效率 高于对照组( 84.00%vs56.00% ),且 P < 0.05 。 结论 与传统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给予 胫骨骨折患者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不仅能有效改善其各项手术指标,更有利于提升其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固定术与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总计56例,均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n=28)和参考组(n=28)。参考组采取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外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炎症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进行调研与评测。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27例,占96.43%)的优良率和参考组(25例,占89.29%)相比,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低于参考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炎症相关指标IL-1、CRP、PCT均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患者(1例,占3.57%%)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8例,占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中分别应用外固定术与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均能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但外固定术的临床价值更为显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指标,降低炎症反应,整体安全性较高,值得大力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临床疗效。研究纳入了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跨伤椎固定组和经伤椎固定组,每组各60例。我们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的临床指标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影像学结果。结果显示,经伤椎固定组在术后早期恢复和减少术中出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跨伤椎固定组在长期椎体高度维持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效果更佳。两种手术方法在神经功能改善上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各有优缺点,选择手术方式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术者经验进行综合考虑。本研究为临床医生在选择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方式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简介:目的:利用颈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疾患。方法:我科3年来行颈后路内固定18例,C1-C2不稳3例,各种颈椎损伤5例,其中颈椎管狭窄症8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2例,分别采用APOFTX椎板钩内固定、寰枢椎椎弓根螺钉、C3-C6侧块螺钉、C7椎弓根螺钉植入,然后连接钛板完成固定。结果:本组18例随访9个月以上。本组病例未发生推动脉、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复片,颈椎生理弧度及排列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断裂,1例单枚螺钉松动。18例术后6个月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评分平均改善1.6级。所有病人在2周带支具起坐或下床活动活动。结论:颈后路内固定技术安全可靠、术后即刻获得牢固的内固定,病人可早期活动、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