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王斌

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甘肃静宁743400

【摘要】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n=27)和乙组(n=27),甲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乙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优良率88.89%,高于乙组的66.67%;在住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甲组优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胫腓骨骨折患者,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膝关节、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临床效果

胫腓骨骨折是常见骨损伤,由于胫腓骨解剖结构复杂,骨折端软组织损伤,易导致局部血运破坏、骨折延迟愈合等,大大增加手术风险和难度。临床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法较多,如外固定架、加压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等。随着手术方式和材料学不断发展,胫腓骨骨折小切口微创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锁定钢板技术、交锁髓内钉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收集了5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纳入标准[1]:结合临床症状,经X线、CT检查,确诊为胫腓骨骨折;无开放性骨折;受伤后7d左右新鲜闭合性骨折;无手术禁忌证;知晓研究内容,同意入组。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神经、造血系统严重疾病;合并恶性肿瘤、严重感染者;拒绝入组者。54例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甲组、乙组各27例,甲组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5.87±3.2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17h,平均(7.13±3.42)h;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3例,高处坠落伤7例,摔伤5例,其他2例。乙组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35.90±3.2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19h,平均(7.20±3.45)h;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8例,摔伤4例,其他1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骨折原因等比较,均衡性较高(P>0.05)。

1.2方法

甲组采用交锁髓钉固定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帮助患者选择仰卧位,膝关节屈曲40°左右,针对有移位胫腓骨骨折患者,行跟骨牵引,并根据X线片、健侧肢体长度、髓腔大小,合理选择髓内钉型号。在胫腓骨骨折对线对位满意后,屈髋屈膝,在髌韧带内缘做一条约5cm切口,确保胫骨胫骨结节上缘充分显露,在胫骨平台斜坡处,以尖锥开口,逐渐扩髓至适当大小,将髓内钉置入到踝关节上10mm位置,采用定位杆,借助远端瞄准器,将2枚锁钉置入远端,回敲使胫骨骨折对位靠近,将2枚近端锁定拧入,置入尾帽,确保髓内钉完全锁住。采用C-ARMX-RAY观察对位对线是否良好,内固定是否满意。伤口反复冲洗,皮片引流。乙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对健侧胫骨结节下方至内踝上方距离进行测定,确定合适的钢板长度,掌握钢板放置位置。采用硬膜外麻醉,选择仰卧位,将患肢抬高5min,采用C-ARMX-RAY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复位成功后,沿胫前内侧入路,在内踝上方做小切口,分离骨膜、筋膜,有远往近经皮下骨膜外插入锁定钢板,并对抗牵引小腿,确保满意的骨折复位效果。螺钉由导向器拧入,妥善固定钢板,适当延长骨折切口长度,骨折复位满意后,切口冲洗,在骨折端髓充分植骨,逐层缝合,皮片引流。术后采用抗生素抗感染。

1.3评价指标

采用Johner-Wruhs评价方法[2],规定优:治疗后骨折愈合,踝关节、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抵抗力量良好,步态正常,无疼痛,胫骨无成角畸形,旋转在5°以内,短缩在5mm以内,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良:骨折愈合良好,踝关节、膝关节活动超过正常75%,关节对抗力量受限,步态正常偶见疼痛,胫骨成角畸形5°以下,旋转角度为5~10°,缩短在10mm以内,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感染;可:骨折愈合良好,关节活动≥正常50%,对抗力量受限,跛行步态,疼痛明显,胫骨成角畸形10~20°,旋转范围为11~20°,短缩11~20mm,无明显感染,出现轻度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等。差:骨折愈合延长,膝关节、踝关节活动≤50%,不能对抗力量,跛行步态明显,剧烈疼痛,旋转角度>20°,缩短>20mm,胫骨成角畸形>20°,出现感染、重度神经血管损伤。治疗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详细统计两组患者出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研究所得数据完整收集,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n%)、计量资料(?x±s)在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为P<0.05,可以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与乙组治疗有效率比较,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3并发症

甲组患者出现3例并发症,其中1例感染,1例畸形愈合,1例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乙组出现4例并发症,其中2例感染,1例畸形愈合,1例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统计学无明显差异(x?=0.6096,P=0.4349)。

3讨论

胫腓骨骨折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这病因多是由直接暴力所引起,如冲撞、压砸、打击致伤等,部分患者由间接暴力所致,如高处坠落、滑倒等。胫腓骨骨折临床可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畸形,给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随着骨折内固定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骨折治疗原因由传统单纯机械稳定,逐渐过渡至生物学固定。临床治疗胫腓骨骨折方法较多,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感染、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断裂、移位、延迟愈合、不愈合、脂肪栓塞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对加快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交锁髓内钉是一种轴向型弹性内固定[3-4],符合生物力学特点,几乎不影响关节功能,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负重时应力遮挡作用小,可加快骨折愈合,降低再骨折发生率;交锁髓内钉无需剥离骨膜,对软组织损伤小,可减少局部血运破坏;中后期静力固定转变为动力固定,避免应力集中导致髓内钉疲劳断裂,有利于形成骨细胞,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环境。在AO/ASIF微创原则基础上,锁定钢板不断发展和完善,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系统。但锁定钢板内固定时,需剥离局部骨膜、肌肉,破坏骨折端血供,不利于骨折愈合。

通过本组结果显示,甲组患者治疗优良率88.89%,较乙组的66.67%显著提高,且甲组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短于乙组,说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显著,可缓解临床症状,加快骨折愈合速度,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齐剑锋.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46-146,148.

[2]樊书新.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比较[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21(2):64-65.

[3]马恒.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J].中外医疗,2016,35(1):84-85.

[3]袁志坤,罗鹰.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