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劳燕》是张翎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在给读者不断带来陌生化阅读体验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叙事风格的转变。小说以三个男主人公刘兆虎、牧师比利和大兵伊恩为叙述者,共同聚焦于女主人公姚归燕。这种新的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封闭性的单向叙事,形成了一种多向交叉的叙事。其次,作者还使用了幽灵叙事的方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并在时空的跨越中呈现了深厚的历史纵深感。此外,作者使用了动物视角作为补充,以及书信、日记、新闻报道等形式作为补充叙述,形成小说叙事的全面对话性。
简介:音乐和文学都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奇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钢琴作为古典音乐演奏中的重要角色,以其广阔的音域和极强的表现力,成了众多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与音乐的节奏表现不同,文学作品主要通过文字语言来表达情感,本文将通过对二者的风格特点分析,试着阐述钢琴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简介:所谓土族文学是指士族文人所创作的,以反映士族意识为主的,体现士族阶层审美情趣的文学作品。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以“士族文学”命名的研究专著,但是在本时期学术研究中有很多涉及到与“士族文学”相关的内容。本文尝试综述如下:
简介:
简介:<正>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于1991年5月在济南举行了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会长吴富恒作了工作汇报。经酝酿协商,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改由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为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的挂靠单位。
简介:清代金文书家创作出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样式。早期的傅山、朱耷主要取法大篆和石鼓文,后来的陈介祺则以砖文作为基调。王澍、钱坫等人的金文书法出于铜镜铭文。中期以后,标准的钟鼎铭支式的作品大量涌现,朱为弼、张廷济、赵之琛、徐同柏等是中坚力量,而吴大激、杨沂孙、黄士陵等人则让金文书法呈现出小篆式的面貌。
简介:本书收文13篇,涵盖了刘师培的生平思想与学术研究的诸多方面,如刘师培的思想历程、1903年前后的著述与活动、在《左传》学上的建树、刘师培文学文献的研究以及小学研究等,并撰有年谱一份,反映了刘师培的最新研究成果。
简介:<正>美国作家福克纳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但由于他使用当时读者不熟悉的多视角、意识流等现代派手法,主题和文体又都比较隐晦艰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40年代,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为他编了个《福克纳袖珍文集》,又写了篇长序,把他的小说的内容和主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归纳和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福克纳深邃的思想和表现这些思想的复杂文体的技巧。《文集》的出版使福克纳名声大振并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从此成
简介:《印第安娜》是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独立创作的首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乔治·桑沿用了西方文学传统中的“伪装”元素,将“伪装”分解为两个层次,一方面使自己免受公众的批评和讽刺,另一方面借助“伪装”描述了女性在父权制社会的悲剧命运,谴责了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形象的控制,表达了女性对自我主体意义的追求。
简介:意义研究是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主要成就之一。西方人文科学的理解转向、语言转向和随之而来的意义理论研究的兴盛,推动了文学意义的研究。本文从意味与涵义之争、意义讨论的两种思路以及语言符号的意义问题三个方面概要分析了20世纪文学意义理论的成就得失,指出交往和对话意义观对相互性、尊重和平等的追求有助于克服传统意义观的客观主义和当代意义讨论中的相对主义,代表了文学意义理论发展的方向。
简介:“当代”一般多指第二次大战后;但本刊和部份兄弟刊物则将上限定为本世纪初,亦即第一次大战前后。本文所论述的文学现象的上限,以后者为据。
简介: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网络流行语迅速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网络流行"热词"的具体意义和语境、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及其独特的文学审美属性是本文想要初步探索的主要内容。
简介:<正>“我与《外国文学研究》”征文圆满结束后,读友来稿仍源源不断,令我们鼓舞与感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王捷同志写道:“也许我的这些文字已经赶不上贵刊‘我与《外国文学研究》’的末班车了,但不要紧,重要的是参与!”。他以编辑同行的切身体验赞扬我们刊物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的努力,“昨晚我将贵刊的最早一期与最近一期放在一起,久久凝视而思之,前者如同一颗稚嫩的幼苗,茎孱干弱,后者却象一颗参天的大树,枝繁叶茂,这里油然升发一种坚持精神,一种蓬勃的生
简介:美国犹太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的美国犹太文学研究已近三十年,适时地回头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开展美国犹太文学的研究会起到一定的总结和反省作用。本文梳理并评价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对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现状、美国犹太文学的特点以及美国犹太文学研究中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认为美国犹太作家无论怎么写或是否愿意接受被冠以美国犹太作家这样的头衔,他们始终都无法改变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和秉性。
简介:2018年12月15—16日,由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暨《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编辑部联合主办的“跨学科对话与平行研究”首届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论坛得到了上海师范大学及上海市高峰学科——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等单位与组织的大力支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6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聚焦于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围绕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跨界研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简介:七、多元视角之开拓与选题之创新选题和求道,有其类似点,都必须上下求索,尝试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考察问题,斟酌可否。吾人思维却难免存有盲点:或者"道在迩,而求诸远";或者"行之而不著,习焉而不察,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如果一味舍己芸人,向外驰求,未免可惜。创意的选题,可以有一种简而易行的方式:何妨就地取材,针对行之有年的,探求得更清
简介:我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60年代初开始攻读近代文学,最初几年因忙于教学,谈不到什么研究工作,虽然这其间也写了点东西。比如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中的近代部分就是我
简介:《周易》经文是一个以卦辞和爻辞为主体的语言符号系统,英译《周易》译者应力求传译卦爻辞的符号意义,包括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并在译文中实现原文的信息功能、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
简介:杜甫在京十年之诗,经历了一个较为明显的转变。杜诗之发展脉络逐渐清晰化,其中包括诗风"正变"、视界转换以及诗歌"怨"功能的深化。以儒学为哲学思想,杜甫十年之旅京诗歌不再是一个单由机械时间划出的封闭场域,而是因小见大,与日后之创作,乃至与诗歌史呼应,做出意义深远的反馈,最终形成一个以"沉郁顿挫"之气为中心的,囊括其一生诗作在内的大结构体系。
简介:<正>●马来西亚归侨张毅原是广州师范学院教师,退休后仍不忘外国文学事业,最近从旅居地美国芝加哥寄来新作。他并曾写作旅美游记和新加坡游记。●“纪念征文”公布后,首件来稿出自天门市中药材公司青年职工贺晓梅之手。为奖励她对外国文学及本刊的热心,杂志社研究决定授予她“《外国文学研究》之友”资格。
张翎新作《劳燕》叙事学研究
钢琴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
两晋士族文学研究综述
《外国文学研究》征订启事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举行换届选举 美国文学研究会挂靠在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清代金文书法体式渊源研究
《彷徨与迷途——刘师培思想与学术研究》
《圣殿》:福克纳研究的一点新变化
伪装与性别:乔治·桑小说《印第安娜》研究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意义研究概述
论当代外国文学的宏观研究
当今网络流行语的文学审美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之友专页
中国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现状
“跨学科对话与平行研究”首届论坛综述
文史研究选题之策略与方法(四)
研究中国近代文学的几点体会
《周易》卦爻辞的符号学翻译研究
杜诗“正变”现象与“观”“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