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午睡时长对运动员夜间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18名无睡眠障碍且习惯午睡的优秀女运动员((23±4)岁,(24±3)kg/m2)随机分为AB(n=10)、BA(n=8)2组。阶段I,午睡时长AB组60min,BA组120min,持续2周;2天洗脱后进入阶段II,AB、BA2组午睡时间交叉,持续2周。多普勒雷达连续监测各阶段后5天夜间睡眠质量。结果:两阶段测试期夜间入睡、觉醒时刻,在床、睡眠时长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阶段IIAB组和BA组入睡时间分别较阶段I显著延长和缩短,阶段I和阶段IIBA组较AB组显著延长和缩短;与阶段I相比,AB组和BA组阶段II深睡时长显著缩短和延长;AB、BA组阶段II夜间脉搏高于深睡平均脉搏10%(DHR10%)占比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阶段I;BA组阶段I和II夜间脉搏高于DHR10%占比显著高于和低于AB组。结论:不同时长午睡对运动员夜间睡眠时相和睡眠效率无影响。但与120min午睡相比,60min午睡有利于缩短夜间睡眠潜伏期,延长深睡时长,降低睡眠心率变异性。无睡眠障碍且习惯午睡的优秀运动员应该选择短于完整睡眠周期时长的午睡策略。
简介:自从1880年生理学家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对人类疲劳的研究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但是一百年来,尽管对疲劳的研究报告不少,但是对疲劳发生的生理原因等问题仍众说纷纭。著名生理学家奥斯特朗(Astrand)在他的著作中说:“疲劳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说明疲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生理问题。在体育运动中出现的疲劳称运动性疲劳,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体力暂时下降的正常生理现象,它对机体并无损害而正是对机体的一种保持性信号或称保持健康的保险阀,提示人们要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但是,这种在运动中体力的暂时下降是怎样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不少生理学家从他们各自不同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人群血压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州市6所高校大二学生共6225例的个人资料,对其体重、身高、体质量(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超重肥胖学生采用运动干预措施.结果:肥胖组SBP与DBP分别为(134.2±15.32)mmHg(88.54±9.21)mmHg,超重组SBP与DBP分别为(121.6±12.54)mmHg、(81.63±8.45)mmHg,体质量正常组SBP与DBP分别为(114.6±11.28)mmHg、(72.31±8.11)mmHg,低体质量组SBP与DBP分别为(102.3±10.35)mmHg、(67.21±8.22)mmHg,两两比较具有统计意义差异(P<0.05).对体重肥胖组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后发现,肥胖组学生BMI、SBP、DBP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可知,BMI与SBP、DBP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入学时间无相关性.结论:大学生血压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体检过程中可将BMI偏高作为预测肥胖大学生高血压的指标之一;通过对肥胖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可有效控制学生的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