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调节性T(Treg)细胞是一群负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在卵巢组织和子宫内膜上表达丰富,在生殖过程中具有调节卵泡发育、抑制免疫反应、诱导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及早期妊娠维持的功能,其表达异常与女性生殖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生殖医学中的新型诊断标记和治疗靶点。本文对Treg细胞在女性生殖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不孕症 卵泡发育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由于其机制复杂,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仍是全世界健康问题的重大挑战。近来研究表明自噬功能障碍是神经性疼痛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且通过调节自噬可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笔者以自噬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为切入点,对调节自噬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自噬 神经病理性疼痛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随着传统肿瘤治疗方法弊端的出现,免疫治疗作为现代新兴治疗方法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植物多糖凭借其抗肿瘤活性和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受到广泛关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一部分,是影响肿瘤的重要因素,而植物多糖对TAMs的调节是免疫抗肿瘤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以植物多糖对TAMs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相关阐述,并展望了其研究方向和植物多糖免疫佐剂的发展前景,为植物多糖在肿瘤的免疫治疗研究中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多糖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与术后调节反应、正/负相对调节(PRA/NRA)、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9—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24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测量患者双眼注视40 cm处调节视标的调节反应、PRA/NRA、调节灵敏度和单眼注视40 cm处调节视标的调节灵敏度。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双眼调节反应为(0.28±0.24)D,比术前[(0.08±0.24)D]显著提高了0.2 D[95%置信区间(CI):0.033~0.363 D,P=0.015]。术后3个月的NRA为(2.46±0.39)D,比术前[(2.17±0.36)D]显著提高了0.29 D(95%CI:0.012~0.571 D,P=0.039);PRA术前为(-2.08±0.95)D,术后3个月为(-3.13±1.65)D,比术前显著改善了-1.05 D(95%CI:0.125~1.979 D,P=0.023)。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双眼调节灵敏度分别为(8.58±2.21)cpm和(9.33±2.39)cpm,比术前[(6.00±2.00)cpm]分别显著提高了2.58 cpm[95%CI:1.485~3.681 cpm,P<0.001]和3.33 cpm[95%CI:1.937~4.729 cpm,P<0.001]。患者术后1个月时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2.58 cpm(95%CI:1.644~3.523 cpm,P<0.001);术后3个月时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4.88 cpm(95%CI:3.665~6.085 cpm,P<0.001)。术后1个月时非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1.96 cpm(95%CI:1.019~2.898 cpm,P<0.001);术后3个月时非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5.13 cpm(95%CI:3.915~6.335 cpm,P<0.001)。术后1个月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非主导眼显著提高了1.33 cpm(95%CI:0.130~2.537 cpm,P=0.031)。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经过手术治疗后,双眼聚散-调节系统联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调节功能得以改善。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 调节功能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着床的关键要素,评估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提高胚胎着床率。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非编码RNA在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已被众多研究证实,在辅助生殖领域的研究也备受关注,非编码RNA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细胞因子的表达,或作为竞争性内源RNA,在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非编码RNA中的微小RNA、长链非编码 RNA、环状 RNA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子宫内膜容受性 非编码RNA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 简介:摘要创面愈合是一个被精准调控的复杂过程,包含了炎症、抗炎、再生等多个阶段。由于巨噬细胞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可以在具有差异化的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巨噬细胞若未能适时表达特定功能,将会影响组织的愈合功能并导致组织病理性愈合。因此,了解巨噬细胞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发挥的不同功能并进行针对性调控,对促进创伤组织的愈合再生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创面愈合的基本过程,阐述了创面内不同类型巨噬细胞发挥的不同功能及其基本机制,并强调了未来可能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巨噬细胞调控策略。

  • 标签: 伤口愈合 E2F1转录因子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毛霉病是一种具有血管侵袭性的感染性疾病,表现为局部血管浸润,血栓形成和组织坏死,阻碍病变部位白细胞渗出和抗真菌药物分布。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 GRP78)是调节毛霉侵袭血管的关键蛋白。在各类应激条件下内质网GRP78过表达并转运至细胞膜,成为毛霉进入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表面受体。本综述回顾了GRP78介导毛霉感染的机制和病理生理学过程,总结了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为毛霉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毛霉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小清蛋白(PV)阳性神经元是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主要亚型之一,广泛分布于各个脑区。既往研究发现PV阳性神经元与癫痫、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孤独症、老年痴呆症、共济失调、吗啡依赖及戒断等密切相关,新近研究发现PV阳性神经元在睡眠-觉醒调节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意味着PV阳性神经元在全麻致意识消失及意识恢复过程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笔者现围绕PV阳性神经元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不同脑区调节睡眠-觉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全麻致意识消失及意识恢复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 睡眠-觉醒 基底前脑 丘脑网状核 大脑皮层
  • 简介:摘要哺乳动物睾丸中产生的精子缺乏运动性,而且不具备受精能力,因此在功能上尚不成熟。附睾是男性生殖道中一段非常特别、高度盘绕折叠的小管,附睾各段通过上皮细胞分泌和吸收活动的共同协作用,实现高度区域化,保证不同区段精确的功能划分。精子在附睾近端完成功能上的成熟,在远端以静息状态储存以备射精,这一过程依赖于附睾管腔特殊的微环境。附睾管腔的微环境极为复杂,目前已证实其中含有多种无机离子、蛋白质和胞外囊泡(附睾小体)。附睾小体中包含多种蛋白和sncRNA,可直接或间接促进精子成熟。本文综述了附睾管腔微环境的特点,特别关注了附睾上皮细胞产生的附睾小体对精子成熟的影响。

  • 标签: 附睾 精子成熟 细胞内通讯 蛋白运输 附睾小体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是指一组以胃肠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复发和缓解交替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免疫因素被认为是主导因素。瘦素是一种脂肪细胞来源的激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瘦素具有调控免疫细胞和炎症信号通路等多重功能。本综述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瘦素调节免疫机制以及免疫调节剂的相关研究进展,介绍瘦素参与炎症性肠病免疫稳态及其对炎症性肠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潜在作用,讨论通过瘦素拮抗剂来降低炎症反应、抑制炎症信号通路对炎症性肠病的潜在免疫治疗意义。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瘦素 瘦素阻断剂 免疫治疗 促炎因子 炎症通路
  • 简介: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由于其机制复杂,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仍是全世界健康问题的重大挑战。近来研究表明自噬功能障碍是神经性疼痛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且通过调节自噬可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笔者以自噬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为切入点,对调节自噬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自噬 神经病理性疼痛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长期机械通气(PMV)患儿撤机的临床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0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12例符合PMV并应用NAVA(包括有创、无创NAVA)进行撤机管理的患儿资料。记录患儿主要诊断、病原学、氧合指数(OI)、小儿危重症评分(PICS)、机械通气治疗情况、呼吸力学指标、PICU住院时间及预后,评估过渡到NAVA后的相关并发症。NAVA通气前后呼吸力学参数和血气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2例患儿中11例有基础疾病,早产儿合并慢性肺部疾病8例,其中Wilson-Mikity综合征2例;先天性脐膨出1例;Prader-Willi综合征(PWS)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1例。8例患儿主要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总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2.0(25.0,39.0) d和39.5(29.5,48.5) d;有创NAVA和无创NAVA通气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5(3.8,6.3) d和7.0(5.0,9.5) d。撤机成功率100%,出院生存率100%。患儿均无与NAVA通气相关的并发症。NAVA通气6 h后,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相比,呼吸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均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43.50(41.75,46.00) mmHg比48.50(45.25,56.00) mmHg,1 mmHg=0.133 kPa](Z=-2.253,P=0.024);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68.00(65.00,72.25) mmHg比62.00(59.00,64.75) mmHg](Z=-2.733,P=0.006);OI明显下降[3.70(3.38,5.60)比5.90(4.58,7.08)](Z=-2.272,P=0.023)。结论采用NAVA模式对PMV患儿进行撤机管理,安全可靠、撤机成功率高;与SIMV模式相比,NAVA模式可明显改善通气和OI,尤其是慢性肺部疾病或撤机失败的PMV婴幼儿,推荐应用NAVA模式撤机。

  • 标签: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机械通气 撤机 儿童
  • 简介:摘要术后睡眠障碍(postoperative sleep disturbances, PSD)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PSD,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文章对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调节PSD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着重从TEAS对应激反应、免疫炎症反应、术后疼痛及睡眠-觉醒周期等方面的影响来探讨TEAS调节PSD的机制,为临床治疗PSD、加速患者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睡眠障碍 机制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Ac在疼痛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的疼痛调节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分子、细胞、神经环路和临床等方面。文章综述了NAc在疼痛调节中的作用,并从分子和神经环路角度系统阐述NAc参与疼痛调节的过程及其可能机制,这些机制将为深入探讨疼痛问题以及治疗疼痛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标签: 伏隔核 疼痛 环路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昆虫类药物的研究成为一大新兴热点,许多国家加大了对昆虫类药物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研究显示昆虫类药物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现就昆虫肽类、昆虫蛋白类、昆虫蛋白酶抑制剂类、昆虫多糖类、昆虫活性物质类以及昆虫天然免疫基因类药物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以便为调节免疫系统的昆虫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免疫系统 免疫调节 昆虫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MTF-1)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TF-1的表达变化。应用MTF-1小分子抑制剂LOR-253(50、100 nmol/L)抑制MTF-1转录活性后,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TRAP酶活检测、qPCR实验及骨板吸收试验,检测MTF-1功能抑制对破骨细胞分化与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处理后1d,RAW264.7细胞的MTF-1表达水平升高达5.13倍。LOR-253下调MTF-1转录活性后,RANKL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数目显著减少(F=686.079,P<0.05),对照组为(74.6±3.2)个,50 nmol/L组为(35.2±1.7)个,100 nmol/L组为(9.2±0.7)个;TRAP酶活性也显著降低(F=2 119.937,P<0.05);骨板吸收面积明显减少(F=463.123,P<0.05),对照组为(75.0±6.3)%,50 nmol/L组为(49.7±3.4)%,100 nmol/L组为(15.9±1.4)%;破骨细胞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组织蛋白酶K、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分化调控基因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的表达均明显下调,50 nmol/L组分别为0.70±0.02、0.65±0.02、0.34±0.01、0.80±0.01,100 nmol/L组分别为0.60±0.01、0.40±0.02、0.30±0.01、0.75±0.01(F=780.000、1 735.929、6 954.000、787.500,P<0.05)。结论采用LOR-253抑制MTF-1转录活性明显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而NFATC1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破骨细胞 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 活化T细胞核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一种基于预测剂量的自调节调强放射治疗自动计划方法,以增强自动计划的鲁棒性。方法利用3D U-Res-Net_B网络预测出三维剂量分布后,在直接子野优化的每次迭代中先基于上次迭代结果计算当前剂量,再联合预测剂量计算目标剂量,然后以此为目标进行优化。完成所有迭代或满足循环退出条件后,得到最终的治疗计划。在30例直肠癌病例上进行测试,验证算法的效果。结果临床计划治疗靶区的V100%均值和标准差为(95.03±0.91)%,自动计划为(94.67±1.96)%,接近临床值(P>0.05),而预测值为(92.90±2.13)%,与临床计划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5);自动计划在小肠V35、膀胱V40、股骨头的V20 ~V40等多项指标上低于预测值和临床值,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118.0,P<0.05),在其他危及器官的指标上与临床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增强了自动计划的鲁棒性,提高了其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自动计划 自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神经调节蛋白-1(NRG-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HF患者92例为CHF组,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NRG-1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肌酐、NT-proBNP、LVEDD、NRG-1水平为(82.16±22.83)μmol/L、(2 834.97±2 790.92)pg/ml、(56.83±11.77)mm、(1 391.40±285.09)pg/ml,高于对照组的(69.87±15.92)μmol/L、(91.64±53.18)pg/ml、(44.80±3.62)mm、(1 224.37±305.11)pg/ml,P<0.05;CHF组NT-proBNP、LVEDD随着LVEF降低而升高(P<0.05)。LVEF与LVEDD成强负相关关系(r=-0.868,P<0.05),与NT-proBNP成弱负相关关系(r=-0.350, P<0.05)。结论血清NRG-1可作为诊断CHF的参考指标,但用来判断CHF严重程度还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心力衰竭 神经调节蛋白-1 射血分数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据统计高达25%~30%,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原因的首位。研究证实,内皮细胞作为脓毒症众多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着疾病的进展。脓毒症时失控的炎症反应破坏了内皮细胞的生理性凝血调节机制,甚至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本文综述了脓毒症时受损的内皮细胞对凝血调节机制的影响,旨在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来帮助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病情,从而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脓毒症 内皮功能障碍 凝血调节
  • 简介:摘要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对肿瘤细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目前尚缺乏SASP对主要恶性肿瘤影响的全面分析。本文旨在综述SASP在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几种常见恶性肿瘤中的种类、特点及其调节作用,为全面了解这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肿瘤 基因,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