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粉末冶金钛合金具有优良综合性能,逐步汽车工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粉末冶金钛合金汽车零部件应用,并对其发展前途加以展望.

  • 标签: 钛合金 汽车 粉末冶金
  • 简介:采用熔快淬法制备FeSiAl快淬带料;利用行星式高能球磨工艺进行扁平化处理;使用真空管式炉进行氢还原退火处理;采用SEM、PPMS表征试样形貌及室温磁滞回线;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试样10~100MHz频段复磁导率;采用抗干扰性能测试系统测量表征磁片抗干扰标签读写距离;研究影响FeSiAl粉材料磁性能主要因素,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采用高低速两步法高能球磨处理,能有效提高薄片状FeSiAl材料径厚比;氢还原退火处理能有效提高饱和磁化强度和磁导率,降低矫顽力和磁损耗;制备片状FeSiAl材料13.56MHz频率附近具有优异近场通信抗电磁干扰性能。

  • 标签: 熔体快淬 Fe Si Al 行星式高能球磨 氢还原退火
  • 简介:氢化钛、氢化钇、氧化铁和Fe-Cr-W气雾化预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球磨得到Fe-14Cr-3W-0.5Ti-0.31Y-0.22O合金粉末,经压制、烧结制备出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铁素合金。采用激光粒度仪、XRD、SEM和TEM表征粉末和预烧坯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粉末粒径随球磨时间增加呈先增大后下降,冷焊主导变形机制向破碎主导机制转变点发生在球磨24h。XRD谱显示氢化物和氧化铁均已溶解于铁素基体,48h球磨粉末没有发现第二相粒子存在。球磨48h后过饱和Y、Ti、O铁素固溶体随后加热过程析出尺寸为5nm左右弥散相颗粒,这种第二相粒子非常稳定,即使1200℃保温8h仍不发生明显长大,起着强烈钉扎位错作用。

  • 标签: 机械合金化 氧化物弥散强化 氧化铁
  • 简介:Nb2O5、In(NO3)3和Sm(NO3)3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光催化材料Sm2InNbO7。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分析(BET)以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iffusereflectancespectroscopy)技术对该材料结构、形貌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可见光下亚甲基蓝(MB)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煅烧温度、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和pH值对Sm2InNbO7光催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700℃时即可获得具有烧绿石结构Sm2InNbO7。随焙烧温度升高,催化剂结晶度增加,粒径增大,比表面积下降,吸收边界出现一定蓝移;850℃下煅烧3h获得Sm2InNbO7样品具有最高催化活性,当50mL质量浓度10mg/LMB溶液催化剂用量为0.1g、30%H2O2溶液用量为0.5mL、pH=6时,亚甲基蓝降解率高达93.8%,明显优于固相法制备Sm2InNbO7以及P-25TiO2。较高pH值有利于光催化反应进行。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 烧绿石结构 合成
  • 简介:采用水热法制备表面活性剂聚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TMP-PMAA)修饰具有光热效应纳米WO3-x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透射电镜(TEM)观察、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谱)分析及光热性能测试等,研究所得纳米粉材料结构及其不同浓度与pH值下光热性能。结果表明,热法制备WO3-x粉末为球形非整比结构W17O47,粒径小于10nm。随WO3-xpH值降低或质量浓度降低,粉末紫外吸光度增加,光热效应提高。pH值为6.4、质量浓度为800μg/mLWO3-x经光热转换后,可实现在5min内约19℃温度上升。考虑到人体体温为37℃,肿瘤部位pH值为6.0~6.5之间,此质量浓度下纳米WO3-x粉末可用于光热治疗并实现对肿瘤细胞杀伤效果。

  • 标签: 水热法 WO3-x pH值 浓度 光热效应 紫外吸收
  • 简介:通过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l^-离子Al(100)表面的吸附行为,获得了不同覆盖度下Cl^-离子Al(100)表面吸附后能量、结构参数和电子特性。计算结果表明,Cl^-离子Al(100)表面的顶位(T)和桥位(B)吸附较稳定,而洞位(H)是能量上最不稳定吸附位,吸附能随着覆盖度增大而减小。同时,表面吸附Cl^-离子,还引起靠近表面的多层Al原子发生不同程度收缩;随着覆盖度增加,被吸附Cl^-离子之间距离变短,使得它们之间静电排斥和静电能增大,并导致表面吸附能和吸附Cl^-离子与最外层Al原子间垂直距离逐渐减小。通过对清洁Al(100)表面及Cl^-离子不同位置吸附表面的态密度分析,得到如下结论:Cl^-离子Al(100)表面的吸附主要是由于Cl^-2s和2p轨道与基底金属3p轨道相互作用结果。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吸附 吸附能 表面
  • 简介: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vapordeposition,简称CVD)不仅可以制备金属粉末,也可以制备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化合物粉材料。该法是以挥发性金属卤化物、氢化物或有机金属化合物等物质蒸气为原料,通过化学气相反应合成所需粉末,因其制备粉末纯度高,比表面积大,结晶度高,粒径分布均匀、可控,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该文主要介绍CVD技术制粉形成机理和研究进程。CVD法制粉主要包括化学反应、晶核形成、粒子生长以及粒子凝并与聚结4个步骤。按照加热方式不同,CVD技术分为电阻CVD、等离子CVD、激光CVD和火焰CVD等,这4种技术制备超细粉末各有其优缺点,选择合适气源,开发更为安全、环保生产工艺,以及加强尾气处理是使CVD法制备超细粉材料付诸于工业应用重要保证

  • 标签: 化学气相沉积 生长机理 进展
  • 简介:通过对7055铝合金棒材浇铸前作超声处理,研究了超声作用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中产生空化作用,对7055铝合金熔作超声处理能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并能大幅度提高其塑性.

  • 标签: 7055铝合金 超声振动 空化
  • 简介:紧耦合气雾化制粉过程,当雾化气压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直管环缝型喷嘴气雾化流场结构存在"开涡—闭涡"突变现象,雾化效果随之发生显著改变。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紧耦合喷嘴气体流场开涡和闭涡结构特征及其突变行为,以及雾化介质类型和喷嘴几何结构参数(喷射顶角、导液管伸出长度和末端直径、环缝宽度)对临界雾化压力Pc影响。结果表明:当雾化压力P略高于Pc时,马赫盘迅速截断回流区,流场结构由开涡向闭涡突变,并引起喷嘴熔出口下方抽吸压力Pa骤降,突变前后抽吸压力差ΔPa约为30kPa;雾化介质类型和喷嘴主要几何结构参数对Pc有显著影响,但对ΔPa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紧耦合气雾化 突变 流场结构 数值模拟
  • 简介:研究14Cr-ODS、16Cr-ODS与310奥氏体钢600℃/25MPa超临界水中应力腐蚀开裂行为。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得到应力-应变曲线,以及不锈钢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应力-应变曲线显示14Cr-ODS与16Cr-ODS都出现颈缩,而310奥氏体钢没有颈缩,达到极限强度后直接断裂,表现为脆性断裂特征。扫描电镜对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6Cr-ODS伸长率达到20%,断口杯锥状,存在明显颈缩,但没有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14Cr-ODS断面上有韧窝出现,没有明显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310奥氏体钢断裂方式几乎全为沿晶脆断,具有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

  • 标签: ODS钢 超临界水 应力腐蚀开裂 慢拉伸实验
  • 简介:通过DSC-TG、TPR、XRD等测试手段,研究共沉淀法制备铁钴铜复合草酸盐热分解、煅烧和还原过程。结果表明:氩气气氛,铁钴铜复合草酸盐于213.05℃失去1.4个结晶,396.93℃直接分解铁/钴/铜合金混合粉末;400℃空气气氛中铁钴铜复合草酸盐可以煅烧成铁钴铜复合金属氧化物,并且具有与四氧化三铁相同晶体结构;475℃氢气还原性气氛,铁钴铜复合金属氧化物被还原具有FeCu4、Co3Fe7和CoFe三种物相均匀Fe-Co-Cu合金混合粉末,由此证明铁钴铜复合草酸盐也可以通过煅烧+还原方式制备得到铁钴铜合金混合粉末。

  • 标签: 铁钴铜复合草酸盐 共沉淀 热分解 煅烧 还原
  • 简介:羟基磷灰石由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而应用广泛,形貌控制对其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分别Ca(NO3)2·4H2O、KH2PO4·3H2O为Ca源和P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形貌羟基磷灰石。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研究热反应温度、热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浓度对羟基磷灰石形貌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产物为长径比不同片状、带状及花状羟基磷灰石(HA),其长度为1-100μm、宽1-5μm、厚约100nm、长径比为1-100,并从晶体生长动力学方面探讨不同合成条件对羟基磷灰石形貌影响机理。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水热法 形貌控制 长径比
  • 简介:四氯化锆为锆源,苯甲醇为碳源,分别采用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二甲苯3种不同溶剂,有机合成高碳锆比(原子比28:1)碳化锆陶瓷先驱苯甲醇锆(benzylalcoholzirconium,BAZ)。采用FT-IR对先驱基团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BAZ耐热性和陶瓷转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溶剂制备碳化锆先驱600~700℃时均全部热裂解,1500℃完全热解为ZrC,其中采用对二甲苯溶剂制备先驱氩气气氛下1600℃保温1h后陶瓷产率最高,为51.8%,采用二甲苯溶剂制备先驱体热裂解温度最高,为670℃。

  • 标签: 碳化锆 高碳锆比 先驱体 陶瓷产率 热裂解
  • 简介:C/C复合材料高于450℃空气(氧化气氛)中会显著氧化,可采用基体抗氧化和涂层抗氧化来防止其氧化.作者采用在基体材料表面预先浸涂浸渍剂,再涂刷涂层并将涂层固化处理制备涂层工艺方法,制备出抗氧化性能良好抗氧化涂层.预浸涂处理可使材料起始氧化温度提高近200℃.单独预浸涂硼酸、TEOS为主浸渍剂抗氧化效果不明显,而预浸涂磷酸+硼酸混合液、磷酸为主浸渍剂效果较好.其最佳抗氧化效果为900℃×2h静态氧化失重率为0.33%,900℃×4h静态氧化失重率为1.13%.对硼酸、磷酸和TEOS及其混合液为主浸渍剂抗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C/C复合材料 抗氧化 预浸渍 顸浸涂 浸渍剂
  • 简介:将35CrMo钢试样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下进行等温奥氏体化处理,采用正较实验法研究加热温度与保温时间对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影响,并对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保温时间一定时,奥氏体晶粒尺寸随加热温度升高而增大,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为950℃;当加热温度一定时,奥氏体晶粒尺寸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大,保温初期晶粒快速长大,随保温时间延长,晶粒长大速率放缓。综合考虑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影响,推导出35CrMo钢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该模型计算晶粒尺寸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 标签: 正交试验 35CRMO钢 奥氏体化 晶粒长大模型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 简介:密度分别为0.92,1.10和1.46g/cm3多孔C/C材料为坯,采用熔融渗硅法获得密度分别为1.94,1.86和1.79g/cm3C/C-SiC复合材料A、B和C。将C/C-SiC复合材料与40Cr钢配副进行滑动摩擦实验,研究其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随载荷增加,坯密度为1.83g/cm3材料B摩擦因数较稳定,基本围绕0.60波动,波动幅度0.2。材料A摩擦因数波动幅度为0.3,而材料C摩擦因数呈直线下降,降幅最大达0.5。但随时间延长,试验载荷下,材料A摩擦因数稳定性最好,波动幅度为0.07。SEM形貌表明,低载荷下,C/C-SiC复合材料陶瓷相磨屑易聚集摩擦膜边缘,而高载荷下磨屑分布较均匀,但摩擦表面都较粗糙,未形成完整、致密摩擦膜。

  • 标签: C/C-SIC复合材料 C/C坯体 摩擦磨损
  • 简介:研制了一种玻璃粉作为粘结相低温烧结型银基浆料,并应用于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贴装工艺。重点考察了半导体芯片与氧化铝陶瓷基座组装后附着力,研究浆料中银粉、玻璃粉和有机载体含量以及芯片净化处理工艺、烧结工艺对组装件剪切力和温度循环后剪切力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溶剂和皂化除油,银粉和玻璃粉质量比为7:3,有机载体和固体相质量比为1:9,430℃烧结,保温时间20~25min时,能获得最大剪切力。

  • 标签: 银基浆料 剪切力 粘结剂
  • 简介:Cu为基体,加入Co,Fe,Cr,Sn粉末,采用不同工艺进行混合,经模压成形与热压,制备Sn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和6%2种超薄cu基金刚石切锯片胎材料,显微硬度仪、金相显微镜(0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仪等表征该胎材料显微硬度、组织和成分,研究混粉工艺对胎组织和硬度影响。结果表明:将采用所有原料粉末进行混合球磨混粉工艺时,所得胎材料含有更多铜锡固溶体,胎平均硬度(HV0.1)比未经球磨混粉分别提高186.20MPa(含4%Sn)和215.30MPa(含6%Sn);与之相比,采用将Cu粉和sn粉混合球磨后再加入其他粉末混粉工艺制备,平均硬度略有提高;球磨后sn粉附着Cu粉上,更易形成铜锡固溶体,并且金属粉末大量变形,发生严重加工硬化,从而影响冷压成形率;随胎sn含量4%增加到6%,铜锡固溶体增加,胎平均硬度(HV0.1)分别从709.91、884.25和896.1lMPa提高到883.18、986.22和1098.48MPa。

  • 标签: 热压 Cu基胎体 球磨 固溶体 硬度 组织
  • 简介: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显微硬度测试、热分析、能谱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研究Mg-10Gd-4.8Y-0.6Zr合金铸态和520℃固溶处理不同时间后显微组织以及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Mg-10Gd-4.8Y-0.6Zr合金经520℃/16h固溶处理后,铸态时网状共晶完全溶解到基体,Gd、Y富集立方相弥散分布晶内;晶内偏析消除,硬度有所降低。合金固溶处理过程中发生以下组织演变:α-Mg固溶体+网状Mg24(GdY)5相→α-Mg固溶体+断续破碎Mg24(GdY)5相→α-Mg过饱和固溶体+立方相。该合金520℃固溶处理适宜时间为16h。

  • 标签: Mg-10Gd-4.8Y-0.6Zr合金 固溶处理 显微组织 硬度 组织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