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病(DKD)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685例)和测试集(293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计算研究对象RC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在训练集中,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RC与UACR、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血脂指标预测早期DKD的临床价值。将各临床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有意义变量纳入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变量用于列线图的构建,并在测试集进行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和决策曲线分析(DCA)用于评估列线图的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C与UACR(r=0.418)、尿α1-微球蛋白(r=0.124)、血肌酐(r=0.128)、尿酸(r=0.292)均呈正相关(均P<0.001)。RC预测早期DKD的AUC为0.779(95%CI 0.746~0.810),灵敏度为65.90%,特异度为72.85%,最佳诊断值为0.81 mmol/L。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1.778,95%CI 1.170~2.702)、糖尿病病程(OR=1.05,95%CI 1.024~1.076)、收缩压(OR=1.009,95%CI 1.001~1.018)、糖化血红蛋白(OR=1.163,95%CI 1.065~1.270)、尿酸(OR=1.002,95%CI 1.000~1.005)、RC(OR=1.860,95%CI 1.389~2.491)为T2DM患者发生早期DKD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集和测试集预测T2DM患者发生早期DKD风险ROC曲线的AUC(95%CI)分别为0.740(0.698~0.782)和0.737(0.666~0.808)。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列线图模型拟合度较好(χ2=12.16,P=0.144)。DCA法显示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当早期DKD风险阈值概率分别在8%~58%和10%~50%之间时,预测T2DM患者发生早期DKD风险的净收益更高。结论RC对早期DKD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所构建的列线图可较好预测早期DKD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风寒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风寒型头痛的65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每天治疗一次,14天一个疗程,通过两组患者评分差异,对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与常规治疗护理对风寒型头痛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临床血透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术后角膜曲率、眼表变化。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眼整形科收治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188例(194眼),男100例103眼、女88例91眼;单眼182例、双眼6例;年龄1~3 (2.12±0.28)岁。根据病情分别给予额肌瓣悬吊术、提上睑肌缩短术、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治疗。观察术后矫正效果、角膜曲率、眼表变化。结果3种术式矫正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角膜曲率低于术前、术后7 d (P<0.05)。术后7 d荧光素染色评分高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F=2 910.05,P<0.05)。术后7 d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F=758.12,P<0.05)。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的泪液分泌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结膜充血评分低于术后7 d,术后3个月睑板腺功能障碍、睫毛角度异常发生率低于术后7 d(t=113.56,χ2=11.02、11.46,P<0.05)。术后3个月角膜定点为中心,3、5 mm平均屈光度较术前增高(t=12.35、15.19,P<0.05)。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提上睑肌缩短术、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眼表、角膜曲率,可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衰减参数(UAP)诊断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肝脂肪变的效能,以此为基础建立诊断模型,探讨其评估MAFLD及相关代谢紊乱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者3 770例,MAFLD诊断依据亚太MAFLD临床诊疗指南。肝脂肪变程度依据超声影像学分为轻、中、重度,对比分析MAFLD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UAP、临床特征指标、血清生物化学指标、肝脂肪变特征及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AFLD肝脂肪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UAP及新建模型诊断MAFLD的临床效能。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3 770例健康体检者中MAFLD 650例,患病率17.24%,以60~69岁最高,达37.23%;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30.34%与9.17%),年龄性别分析显示男性30~69岁患病率达38.26%,女性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1.94%。MAFLD患者UA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278.55 dB/m与220.90 dB/m,Z=-12.592,P<0.001,),且随肝脂肪变程度加重呈递增趋势,轻、中、重度肝脂肪变依次为257.20 dB/m、286.20 dB/m及315.00 dB/m。UAP诊断MAFLD轻、中、重度肝脂肪变的界值依次为243≤UAP<258 dB/m、258≤UAP<293 dB/m、≥293 dB/m,灵敏度依次为67.20%、93.60%、95.90%,特异度依次为82.10%、72.00%、84.80%。UAP、丙氨酸转氨酶、空腹血糖为MAFLD肝脂肪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建立MAFLD分级模型(UAG模型),诊断MAFLD轻、中、重度肝脂肪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906、0.907、0.946,灵敏度依次为76.50%、82.10%、98.00%,特异度依次为90.80%、83.30%、76.10%。结论MAFLD为普通人群常见疾病,30岁以上男性及老年女性为高发人群;UAP可作为评估MAFLD肝脂肪变的新型无创诊断技术,UAG模型对MAFLD及相关代谢紊乱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用于指导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7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超声引导下PRP注射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康复训练,每天训练2次,每周训练5 d,持续训练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12周时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CMS)、视觉模拟评分(VAS)对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进行评定;于治疗前及第3次注射PRP后抽取2组患者肩关节滑液并检测白介素-6(IL-6)、IL-8含量。结果治疗后4周、12周时观察组CMS评分[分别为(55.21±10.76)分和(83.17±9.61)分]、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39±1.26)分和(1.07±0.56)分]及对照组CMS评分[分别为(40.52±9.45)分和(62.87±10.76)分]、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42±1.78)分和(3.47±1.4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含量[分别为(5.21±2.76)μg/L和(15.39±5.26)μg/L]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0.17±6.45)μg/L和(25.39±1.26)μg/L]明显降低(P<0.05)。结论PRP注射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