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报道2例接触84消毒剂后所致吸入性肺损伤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气喘、刺激性干咳等无特异性症状,胸部CT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病史有助于诊断。超急性期(24 h内)CT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影,呈重力分布,类似于肺水肿改变。急性期CT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小环征”。恢复期CT表现为“小环征”消失以及低垂部位(胸膜及叶间裂)的斑片影。吸收期CT表现为正常或残留条索影。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84消毒剂的使用尤为广泛,操作不当易致吸入性肺炎,临床上应警惕。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期间,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0例患者,探讨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对比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变化、疼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头颈部肿瘤近期疗效显著,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疼痛显著缓解。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头颈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56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期间内减少活动及关节承重,均行关节腔穿刺注射玻璃酸钠液,每周1次,连续5周。结果本组56例经治疗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改善,38例在注射第1~2周显效,11例在第3~5周显效,7例无明显改善。结论玻璃酸钠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治疗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克拉霉素,替硝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分析。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取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儿,依照接受医治方案的不同归为两个小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医治方案)与实验组(采用克拉霉素、替硝唑、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每小组内部存在38例。分析两小组患儿的医治疗效。结果:实验组病人的医治总有效、症状改善得到有效提升且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更低,组间对比表明(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对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儿实行联合药物医治,医治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病情症状有效改善,值得扩大临床推广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引流对Ⅱ~Ⅳ型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术前减黄引流相关性胆管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需在术前进行减黄治疗的Ⅱ、Ⅲ、Ⅳ型HCCA患者共90例,根据不同的减黄方式将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60例患者分为ERCP组,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30例患者分为PTBD组。数据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处理。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胆管炎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均能达到有效减黄目的,Ⅱ、Ⅲ、Ⅳ型HCCA患者减黄后两组TBIL、ALP 、γ-GT、ALT水平较同组减黄前均明显降低(P<0.05)。ERCP组在引流相关性胆管炎发生率为33.3%,高于PTBD组的13.3%(P<0.05)。Ⅱ型HCCA患者在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为5.3%,明显低于Ⅲ、Ⅳ型患者(37.9%、52.2%,P<0.05),而Ⅲ、Ⅳ型患者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型HCCA患者在ERCP组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与在PTBD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Ⅲ、Ⅳ型患者在ERCP组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TBD组(P<0.05)。结论Ⅱ型HCCA患者推荐行ERCP术进行术前减黄治疗,而Ⅲ、Ⅳ型患者,更建议选择PTBD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乐复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9月6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和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360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180)和对照组(n=180),实验组患者予乐复能,对照组患者予人干扰素α-2b,双盲治疗12周后进入开放标签阶段,在患者自愿基础上,实验组患者继续使用乐复能,对照组患者转向使用乐复能,治疗12周后停药随访12周和52周。治疗和随访阶段检查血常规、肝功能、HBV DNA等指标,分析乐复能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有效性。采用SAS 9.1.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盲治疗12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HBeAg血清转阴率分别为27.11%和1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8,P<0.05),实验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开放标签阶段和随访阶段,实验组的HBeAg血清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均继续升高。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中,实验组患者的头痛、乏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与药物相关的重度不良事件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乐复能可更好地促进CHB患者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乐复能治疗HBeAg阳性的CHB患者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硫化铜(CuS)/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的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仿生骨膜作为新型血管化骨组织工程薄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GO与CuS/GO纳米片分别复合PVA/CMC基底薄膜后,设为PVA/CMC/GO组、PVA/CMC/CuS/GO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观察并分析骨膜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组成,另外设立PVA/CMC组(仅有PVA/CMC基底薄膜)与空白对照组(无材料)。在体外细胞水平上通过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分别检测CuS/GO纳米片浓度为0、50、100、200、400、800 μg/mL的PVA/CMC/CuS/GO薄膜)、活/死细胞染色、溶血实验评价生物相容性;细胞迁移和成管实验评价材料成血管作用;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作用;免疫荧光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菌平板计数法与抑菌圈法评估骨膜抗菌作用。结果PVA/CMC/GO组和PVA/CMC/CuS/GO组的骨膜材料基底薄膜表面光滑平整,复合薄膜表面呈不规则片状凸起。生物安全性实验显示浓度为100 μg/mL CuS/GO纳米片的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成血管分化实验提示PVA/CMC/CuS/GO组的HUVEC细胞迁移率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VA/CMC/CuS/GO组的细胞成管面积与长度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体外成骨分化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的MC3T3-E1细胞的ALP与茜素红染色定量分析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PVA/CMC/CuS/GO组免疫荧光染色ALP与Ⅰ型胶原的荧光强度,RT-qPCR成骨基因ALP、BMP-2、骨钙素、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菌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与抑菌圈直径均显著大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复合GO与CuS/GO纳米片的PVA/CMC薄膜材料兼具理想的生物相容性与抗菌性能,可促进体外成血管与成骨分化,尤其是具有成血管成骨耦合功能的PVA/CMC/CuS/GO抗菌骨膜材料,有望为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胸部放疗序贯联合PD-1/PD-L1抑制剂应用于诱导治疗后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前瞻性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项Ⅰ期临床试验和1项真实世界研究中的ES-SCLC患者,两项研究均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其中确诊时为广泛期、经系统治疗(化疗/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后、经胸部放疗和序贯PD-1/PD-L1抑制剂的患者入组。结果从2019年1月到2021年3月,共纳入11例ES-SCLC患者,全组年龄52~73岁,中位数62岁。5例患者先接受诱导化疗,6例先接受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经评价系统治疗疗效后均接受了胸部调强放疗。2例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3-5级不良反应(1例肺炎和1例放射性食管炎)。常见轻度不良反应主要包括1-2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肺炎和食欲下降,仅1例患者因免疫性肺炎终止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2.5个月(3.5~16.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7.4个月(95%CI为6.9~8.0个月)和14.6个月(95%CI为9.0~20.2个月)。结论诱导治疗的ES-SCLC患者胸部放疗后序贯PD-1/PD-L1抑制剂治疗安全可行。鉴于胸部放疗和免疫治疗在ES-SCLC治疗中均可带来获益,该综合治疗模式的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治疗后腹腔镜手术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3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经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后,再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情况。(2)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及不良反应情况。(3)术前评估与手术完成情况。(4)术后情况及病理学检查结果。(5)术后辅助化疗及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期间每3周随访1次,了解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此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肿瘤复发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1)入组患者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57±16)岁;术前原发肿瘤分期cT3期、cT4期分别为22、8例;术前淋巴结转移分期cN0期、cN1期、cN2期分别为4、16、10例;术前患者临床分期Ⅱ期、Ⅲ期分别为4、26例。30例患者中,术前影像学评估环周切缘阳性21例、直肠壁外血管侵犯12例。30例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为4.7(1.9~9.0)cm,肿瘤长径为5.4(2.1~10.0)cm。30例患者中,肿瘤组织错配修复完整28例、错配修复缺陷1例,1例因治疗前未成功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缺失肿瘤组织错配修复资料。(2)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及不良反应情况。30例患者术前均完成短程放疗,其中3例未行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24例完成2个疗程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3例完成1个疗程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27例患者放疗结束至开始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时间为12(4~18)d。30例患者行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期间发生白细胞减少、皮肤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放射性直肠炎、贫血、外周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分别为24、22、21、20、18、16、16、13、10、9、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3)术前评估与手术完成情况。30例患者经术前多学科评估,7例达到临床完全缓解,23例未达到临床完全缓解。30例患者中,27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例未完成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患者未行手术治疗。27例患者完成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至行手术时间为14(5~141)d,术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0、1分分别为13、14例,手术方式采用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分别为24、3例,手术时间为(182±36)min,术中出血量为30(10~150)mL。27例患者中,16例行保护性回肠造口,24例保留肛门。(4)术后情况及病理学检查结果。27例完成手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1~4)d、3(2~5)d、8(7~16)d。27例患者中,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均为Ⅰ~Ⅱ级,其中2例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切口出血、左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各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7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为48.1%(13/27),肿瘤退缩分级0、1、2、3级分别为13、5、7、2例,肿瘤病理学T分期T0期、Tis期、T2期、T3期分别为13、1、5、8例,肿瘤病理学N分期N0期、N1期、N2期分别为19、6、2例,肿瘤病理学TNM分期0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14、0、5、8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3~29)枚,环周切缘阳性1例,R0切除26例,无二次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5)术后辅助化疗及随访情况。27例完成手术患者中,21例行术后辅助化疗,疗程为4(1~6)个周期。2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0(20~29)个月。随访期间,14例未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患者中,3例发生肿瘤复发,无患者死亡。27例患者无病生存率为88.9%。结论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后腹腔镜手术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安全、可行,短期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胫前黏液性水肿(pretibial myxedema, PTM)是以真皮大量透明质酸(hyaluronan, HA)沉积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TSH receptor antibody, TRAb)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局限性甲状腺相关皮肤病。本研究探讨TRAb及其两种亚型[刺激型抗体TSAb(M22)和抑制型抗体TBAb(K1-70)]对PTM原代真皮成纤维细胞合成透明质酸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及胫前黏液性水肿真皮成纤维细胞,用M22、K1-70及患者IgG分别刺激原代成纤维细胞,利用ELISA检测刺激原代成纤维细胞前后上清液中HA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EMIP、HAS2、PI3K-AKT通路蛋白及其磷酸化的变化。结果患者IgG(TRAb 8.4 IU/L)可显著刺激PTM患者原代成纤维细胞的透明质酸胞外累积。同样,M22、K1-70处理PTM患者原代成纤维细胞均可上调上清液透明质酸含量,还显示K1-70刺激作用显著高于M22。IgG、M22及K1-70处理后,原代成纤维细胞HAS2表达增加,CEMIP表达减少;同时,p-PI3K及p-AKT增加。其中,对K1-70进一步研究,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HA产生可被PI3K抑制剂(LY294002)抑制。结论TRAb尤其是TBAb,通过活化成纤维细胞PI3K-AKT信号途径,促进HA的酶(HAS2)增加,HA分解酶(CEMIP)减少,造成HA在成纤维细胞外聚集,从而导致PTM皮损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