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DRE)的疗效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接受VNS治疗的91例DRE患者的术前评估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VNS疗效相关的预测因素。结果91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McHughⅠ级20例(22%)、Ⅱ级37例(40.6%)、Ⅲ级23例(25.3%)、Ⅳ级2例(2.2%)、Ⅴ级9例(9.9%),其中治疗有效(McHughⅠ、Ⅱ级,发作减少≥50%)57例(62.6%),治疗无效(McHugh Ⅲ~Ⅴ级,发作减少<50%)34例(37.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侧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ED)、局灶性起源发作及患者VNS电极植入年龄在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侧IED(OR=5.214,95%CI:1.331~20.431,P=0.018)和局灶性起源发作(OR=4.111,95%CI:1.432~11.802,P=0.009)是VNS治疗有效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单侧IED和局灶性起源发作可作为筛选DRE患者进行VNS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脊髓电刺激(SC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测试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SCS治疗的81例N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选择双极刺激模式,频率为30~60 Hz,脉宽为180~260 μs,电压为0.5~2.0 V。以疼痛改善率作为SCS测试是否有效的主要评估指标,计算公式为:疼痛改善率=[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VAS] /术前VAS×100%;其中疼痛改善率>50%为测试有效,≤50%为测试无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NP患者SCS测试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8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电极。81例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率为(45.9±2.9)%;术后VAS为(4.5±2.5)分,较术前[(8.3±1.2)分]显著下降(t=13.67,P<0.01)。根据SCS测试有效的评估标准,45例患者为测试有效,36例为测试无效;测试有效率为55.6%(45/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病程、术前VAS、病因、疼痛侧别及疼痛区感觉均不是SCS测试效果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疼痛部位是SCS测试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位于下肢是影响SCS测试效果的保护因素(OR=3.14,95%CI:1.26~7.83,P=0.013)。结论采用SCS治疗NP的测试有效率较高;疼痛位于四肢,特别是下肢的NP患者测试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配电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高,而现阶段大部分低压电网系统内部的继电保护都逐渐实现可微机化的发展目标,这样就能够加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方便性,但是不能够发挥继电保护的原理。而对于传统的继电保护原理来说,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标准,这样就会导致配电线路继电保护系统运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问题,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问题。但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促进通讯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进一步保护配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就需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对传统继电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从而保障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配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的现状和改进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脊髓电刺激(SC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测试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SCS治疗的81例N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选择双极刺激模式,频率为30~60 Hz,脉宽为180~260 μs,电压为0.5~2.0 V。以疼痛改善率作为SCS测试是否有效的主要评估指标,计算公式为:疼痛改善率=[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VAS] /术前VAS×100%;其中疼痛改善率>50%为测试有效,≤50%为测试无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NP患者SCS测试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8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电极。81例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率为(45.9±2.9)%;术后VAS为(4.5±2.5)分,较术前[(8.3±1.2)分]显著下降(t=13.67,P<0.01)。根据SCS测试有效的评估标准,45例患者为测试有效,36例为测试无效;测试有效率为55.6%(45/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病程、术前VAS、病因、疼痛侧别及疼痛区感觉均不是SCS测试效果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疼痛部位是SCS测试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位于下肢是影响SCS测试效果的保护因素(OR=3.14,95%CI:1.26~7.83,P=0.013)。结论采用SCS治疗NP的测试有效率较高;疼痛位于四肢,特别是下肢的NP患者测试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工伤保险和非工伤保险尘肺病患者的诊断结果和并发症情况,为完善尘肺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5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二科住院治疗的3 204例尘肺病患者的诊断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 204例尘肺病患者中,尘肺病壹期、贰期和叁期患者分别为896例(28.0%)、790例(24.6%)和1 518例(47.4%)。1 490例(46.5%)尘肺病患者出现并发症,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42.3%,1 354/3 204)和肺部感染(23.6%,755/3 204)为主。工伤保险患者584例(18.2%),尘肺病诊断以壹期(61.0%,356/584)为主,非工伤保险患者2 620例(81.8%),尘肺病诊断以叁期(56.0%,1 466/2 620)为主。非工伤保险患者的并发症检出率(50.1%,1 312/2 620)高于工伤保险患者(30.5%,178/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2,P<0.01)。结论湖南省尘肺病住院患者以非工伤保险为主,其诊断期别和并发症合并率明显高于工伤保险患者。为尘肺病患者提供医疗保障,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可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召集 29名同行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及具体指标内容。[结果]通过对 29名同行专家进行调查,确定了 48个三级指标, 16个二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并且最终确定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特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临床上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评价所实施的护理措施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