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移位髋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手术入路、内固定材料。方法对30例有明显移位的髋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0例患者获得6个月至36个月随访,优18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0%。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移位的髋骨折疗效满意。

  • 标签: 髋臼骨折 重建钢板 内固定
  • 简介:骨折是累及关节面的创伤,既往大都是采取传统的保守治疗.随着近代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此类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疗效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 标签: 髋臼骨折 切开 复位 内固定 CT X线片
  • 简介:摘要近年来老年髋骨折患者不断增多,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骨骼质量及骨折类型的特殊性,如何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髋骨折的治疗原则在于解剖复位、有效固定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目前经皮螺钉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方法均被用于老年髋骨折的治疗,如何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仍然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就老年髋骨折的特点和手术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老年髋骨折手术治疗的认识。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索第二髋关节与髋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观察髋周围旋转和周旋转联合转子间外翻截骨治疗髋发育不良15例15髋,术前、后X线片影像变化。A组髋发育不良15例15髋,测量马蹄角,计算平均值计算术前、后角度差平均值。B组正常10例10髋马蹄角做对照。结果髋部截骨术使马蹄角与头赘相关节-启动第二髋关节。马蹄角均值:A组术前30.80±3.93°,术后19.27±1.58°,术前、后角度差11.53±3.74°。B组20.00±1.77°。A组术后与B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A组术前与A组术后和B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圆形股骨头、马蹄角〉23°,行髋周围前外侧12°旋转截骨术椭圆形股骨头、马蹄角﹤23°,行转子间外翻30°截骨术椭圆形股骨头、马蹄角〉23°,行联合截骨术。

  • 标签: 第二髋关节 截骨术 髋臼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及髋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骨盆及髋骨折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25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类,31例髋骨折按AO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选用适当的手术入路。结果骨盆及髋骨折经积极的手术治疗及早期的功能煅练,无畸形愈合,术后随访8~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对骨折进行分类并选择合适手术方法可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手术
  • 简介:白河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六月底顺利通过了县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组织的检查验收。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由过去的196个减少到129个,撤并事业单位67个,精减率达34%,其中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过去的119个通过撤销、合并及转变经费形式等方式变为39个;定额拨款事业单位由过去的35个增加到67个;

  • 标签: 事业单位改革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乡镇事业单位 检查验收 领导小组 改革工作
  • 简介:目的探讨髋横形伴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9例髋横形伴后壁骨折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21~63岁,平均32.4岁,术前常规摄髋关节前后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片,CT平扫和三维重建,并在髋模型上标出骨折线的走向。采用Kocher—Lan—genbeck切口显露后柱及后壁,先复位横形骨折部份,用螺丝钉和钢丝固定,再复位后壁骨折块,用重建钢板固定。术后功能锻炼。结果本组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8个月,平均25月。按Matta标准,在3个Judt位x线上骨折解剖复位者7例,满意复位者2例,不满意复位者0例。术后疗效评价按美国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标准,本组优5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螺丝钉纲丝维持和稳定已复位的横形骨折块位置,以便用重建钢板固定,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术前好的影像学资料和充分的准备对手术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 标签: 髋臼 骨折 内固定器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Judet—Letournel分型系统在不同髋横行骨折手术入路选择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共13例横行骨折患者,其中B1.1型2例,B1.2型4例,B1.3型7例;修正因子a1有4例,a2有2例,aL3有5例,a4有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的有3例,Koeher—Langenbeek入路有6例,前后联合入路有4例。术后通过Matta’s标准评分评价影像学结果,用改良Merled’Aubigne评分评估临床结果。结果平均32个月随访证实本组患者所有的骨折达到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7.3周。解剖学复位7例,复位欠佳4例,复位差2例。修正因子a1/a2患者中解剖学复位83.3%,修正因子a3/a4患者为28.6%。临床评分平均15.3,9例(69.2%)满意;4例(30.8%)不满意。7例解剖学复位者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髋横行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取决于横行骨折的水平及倾斜度、移位程度和旋转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后壁骨折。改良Judet—Letournel分类结合了传统髋解剖学分类和AO分型在预后评估上的优点,对于髋横行骨折手术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髋臼 骨折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髋折的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方法和如何提高疗效。方法对40折进行手术切复位内固定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大部分在伤后3-10天内手术,前方路人10例,后侧人路22例,前后联合人路8例;单纯后壁骨折采用加压松质骨螺钉固定,对前后联合人路者施以前重建钢板及钢丝、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40例均获得5~63个月的随访,平均2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1例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1例发生股骨并没有缺血性坏死,2例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结论对有移位的髋骨折,只要病情允许,应尽早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髋臼骨折 内固定
  • 简介:跨世纪的“冰”与“壶穴”之争,尘埃未定,缘于尚无定论.“发现冰”却常见于报道.本文根据国内研究冰川的成果就韩同林先生《发现冰》书中“冰”的定义、表现、成因、分布、“冰”遗迹的保存机理、“冰说”理论以及模拟“冰”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等问题提出质疑.从而阐明了:天坑、天井、冰洞、冰湖不是“冰”;闽、粤无“冰”;“冰说”理论不成立的观点.

  • 标签: 冰川 冰臼 滴水穿石 滚流水钻 冰碎屑
  • 简介:骨折是骨盆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往往是高能量创伤的结果,移位的骨折造成髋与股骨头关节软骨之间的不适合,容易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如果在畸形位愈合,会造成患髋疼痛、功能障碍以及肢体长度的改变。对于大多数病人需要手术治疗恢复关节正常结构,最大限度恢复病人肢体功能。该病好发于青壮年,常伴有全身多发损伤,治疗和护理中要有全面的计划;同时髋骨折也属于关节内骨折,所以要强调早期功能锻炼。病人手术后住院的一段时间是康复锻炼的黄金时间,要求护士和医生密切配合,指导并帮助病人进行术后功能锻炼。

  • 标签: 髋臼骨折 康复护理 骨折病人 复位术后 创伤性骨关节炎 全身多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骨折的法医学伤残鉴定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9月-2022年12月于我所完成法医学伤残鉴定的17例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法医学鉴定结果。结果:17例髋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法医学鉴定,法医学鉴定结果为简单骨折4例、复合骨折13例,手术解剖复位结果为简单骨折3例、复合骨折14例,数据对比P>0.05;进一步分析17例髋骨折患者法医学鉴定资料可知11例十级伤残、4例九级伤残、2例八级伤残。结论:根据被鉴定人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推荐CT)、髋功能评价等信息完成髋骨折的法医学鉴定结果较为准确。

  • 标签: 髋臼骨折 法医学 伤残鉴定
  • 简介:根据目前点连式调速系统的现状,提出了3种新的小群布方式,用于解决目前小群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论述了设置和取消小群对溜放车辆的影响,分析和比较了三种小群布方式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结论。

  • 标签: 点连式 调速系统 小顶群 驼峰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老旧城区改造等项目的逐步实施,一些旧建筑物的处理,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对于质量较好、利用价值较高建筑物,只是不符合整体布局规划,为节约投资,避免浪费,有效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文物,可采用升平移技术进行有效解决。截止2015年,我国公路桥梁数量达77.92万座。同时随着桥梁建成后运营年限的延续,桥梁的支座、梁板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桥梁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者由于公路等级提升等原因,原来桥梁高度可能需要进行加高,因此桥梁升顶推技术得到了快速应用和发展。

  • 标签: 顶升 平移 顶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一体化髋四方区阻挡钢板治疗髋双柱骨折的优缺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使用一体化髋四方区阻挡钢板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4例髋双柱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26~75岁,平均53.2岁;均为Letournel-Judet分型的双柱骨折,其中11例合并无后脱位的后壁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8~19 d,平均10.3 d。手术均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满意复位后以一体化髋四方区阻挡钢板同时固定髋前柱、四方区和后柱骨折。术后采用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120~320 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700~1 600 ml,平均980 ml;一体化髋四方区阻挡钢板术中无需再次塑形,与骨表面均贴服良好。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期间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5个月,平均3个月。Matta影像学评估显示解剖复位7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2例,优良率85.7%(12/14);末次随访时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12~18分,平均16.9分,其中优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5.7%(12/14)。术中1例患者分离精索时出现约1 cm腹膜破裂,即刻缝合修复;1例术后出现闭孔神经麻痹,未作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随访时麻痹症状缓解;余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双柱骨折采用一体化髋四方区阻挡钢板可以同时对前柱、四方区和后柱整体进行固定,无需塑形,骨折复位固定效果良好,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Paprosky Ⅱ型和Ⅲ型髋缺损是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常见的缺损。在髋侧翻修手术中重建骨丢失时,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组件包括金属杯和各种组件是一种选择。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使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杯和组件修复Paprosky Ⅱ型和Ⅲ型髋缺损的中期结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对23例患者(23髋)使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杯及组件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其中Paprosky Ⅱ型缺损19例,Paprosky Ⅲ型缺损4例。随访期间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66.3岁(58~79岁),平均随访60.1个月(40~78个月)。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88.3分(68.5~89.0分)。X线片显示,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与对侧髋关节比较,平均垂直差异为上移1.9 mm(下移4 mm~上移15 m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与对侧髋关节比较,平均水平差异为外移1.4 mm(外移4 mm~内移4 m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影像学松动病例,均无需进行翻修手术。结论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髋及组件重建治疗Paprosky Ⅱ型和Ⅲ型髋骨缺损的中期随访结果满意。

  • 标签: 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假体 髋臼骨缺损 中期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髋翼形一体化钢板治疗髋双柱伴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髋双柱伴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8例;年龄19~78岁[(47.3±13.3)岁]。均采用单一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复位并使用髋翼形一体化钢板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二天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3,12个月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28.1±13.1)个月]。手术时间为35~150 min[(84.6±26.3)min];切口长度为8~12 cm[(9.4±1.0)cm];术中出血量为100~1 200 ml[200(300,500)ml];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3.9±0.9)个月]。术后第二天Matta复位标准:优32例,良7例,差4例,优良率为91%。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12~18分[(16.1±1.5)分],术后12个月为13~18分[(17.3±1.2)分](P<0.01)。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优3例,良34例,可6例,优良率为86%;术后12个月优3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P<0.01)。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后感染1例,髋内收乏力5例,术后螺钉松动并创伤性关节炎1例。所有患者未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髋翼形一体化钢板治疗髋双柱伴后壁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在偏心性髋旋转截骨术时于髋后上缘旋出部分上方进行植骨并检测植骨前、后髋关节生物力学的变化,为临床进行该类手术时髋后上方是否需要植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将7具人体防腐骨盆标本建立成髋关节发育不良模型,测定每具标本模型髋关节所受应力的初始应变值仅,在每具标本的同一侧做偏心性髋旋转截骨术,再测定应变值β,然后,于旋转截骨后的髋后上缘旋出部分上方加骨块进行植骨,再测定应变值β’。应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比较植骨前后髋关节间应力的改变程度在不同压力负荷时有无差别。结果植骨前后组的对比中,当压力负荷为100N时,t=0.254,P〉0.05;200N时,t=-0.542,P〉0.05,可以认为植骨前后两组问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植骨组多数标本的绝对数值要优于非植骨组。结论髋旋转截骨后,在髋旋出部分后上方进行植骨,能使股骨头所受的应力更趋于合理分布,而且,待植骨块与宿主骨完全愈合后,能较好地增加髋后上方骨的储备量。

  • 标签: 髋关节 发育不良 髋臼旋转截骨术 生物力学 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