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容易遭受职业暴露,从而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开展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危害,并介绍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水平。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职业健康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综合内科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状态,通过定量的数据分析来比较不同级别、不同工作年限和教育背景的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此确定护理教育和持续培训的需求。采用跨断面调查设计,通过结构化问卷收集了200份综合内科护理人员的数据。问卷包含专业知识测试、临床情景模拟和自我评估量表。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方差分析(ANOVA)、t检验和回归分析来评估不同变量间的关系和差异。分析显示,具有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测试中得分显著高于初级职称护理人员(P<0.05)。工作经验超过10年的护理人员在临床情景模拟中的表现优于那些经验较少的同事(P<0.01)。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在自我评估量表中的自信水平显著高于仅有专科学历的护理人员(P<0.001)。研究结果表明,护理人员的知识认知水平与其职称、工作年限和教育背景密切相关。强调了进一步教育和职业发展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建议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根据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临床决策水平。

  • 标签: 综合内科护理 知识认知评估 职业教育与培训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医学研究也得到全面的发展,其中各学科之间的研究也开始进入了细致化过程,很多边缘学科也开始得到了关注,例如感染管理学科,在过去传统的医学研究中,此类学科受到关注度是十分小的,但是如今感染管理学科却成为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全国各大医院针对于感染知识方面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在医疗护理工作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感染管理学科的重要性,才需要普及感染知识,提高医疗感染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从而为医疗过程中减少因感染而产生的医疗事故,提高治愈能力。

  • 标签: 护理 院感 意识
  • 简介:摘要:心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效果直接关联到患者的治疗结果和康复质量。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可评估心内科护理人员的服务的影响。专业的护理技术和优质的患者交流,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效率,同时有效降低再入院率。因此,本文对心内科护理人员研究效果进行探究,以期持续优化心内科护理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医学研究也呈现了全方位的提升。许多交叉学科开始走向更为精确的研究路径,尤其是如感染管理这一类,在之前的传统医学领域,其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低。然而,现在感染管理学科已经逐渐成为医学研究中的核心议题。中国的大多数大型医院对于感染相关的知识日益增长,这在医疗和护理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为感染管理这一学科具有巨大的重要性,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普及感染相关的知识,并且提升医疗感染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便在医疗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导致的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和效果。

  • 标签: 护理 院感 意识
  • 简介:摘要: 在我国进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 21 世纪, 来世界各地均致力于病人安全的推动及医疗品质提升,手部卫生已是落实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策略之一,本文针对社区护理人员对于手部卫生执行护理服务进行研究。

  • 标签: 社区护理 手部卫生 医疗品质
  • 简介:摘要了解护理人员护理安全和安全管理的认识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安全护理的应对能力,以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减少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安全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无痛胃镜检查中配合与护理的方法与作用。方法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82例的患者,均施行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静脉麻醉,按术前、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段给予相应的配合与护理。结果本组病例均于静脉麻醉下顺利完成胃镜检查,检查结束后6min内均清醒,且无恶性记忆。其中1例术中心率减慢至52次•min-1,经静脉给予阿托品0.4mg后得到纠正;2例出现呛咳,经追加丙泊酚后呛咳消失。本组患者无呕吐误吸、严重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是一项舒适化诊疗技术,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与围术期的护理对保障操作安全实施至关重要。

  • 标签: 无痛胃镜 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风险管理控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0%、99.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2.0%、84.0%,观察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同时保证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为了防范护理法律纠纷,护理人员必须了解产生纠纷的原因,加强责任心,避免产生纠纷。

  • 标签: 护理人员避免护理法律纠纷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订阅护理期刊状况及影响订阅期刊的相关性因素,为更好地指导护理人员开发利用期刊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我院288名护理人员订阅护理期刊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88名被调查者中护理期刊个人征订率48.3%,人均订阅种类为0.52种;经常阅读者占16.3%,阅读种类人均1.3种;经常上护理学术网站者占6.9%,2.4%对计算机检索技术非常熟悉;工作太忙是影响护理人员阅读的主要原因占78.1%,38.2%护理人员认为阅读护理期刊不重要或不太重要。结论提示亟待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更新紧迫感及信息情报意识,以适应21世纪护理学科迅速发展的需求。

  • 标签: 护理期刊 护理人员 阅读 情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伤的原因,探讨避免针刺伤的措施,做好职业防护,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方法通过大量相关研究,分析针刺伤的原因,规范针刺伤后伤口的处理,制定预防针刺伤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结果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操作规程,改善工作条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加大职业防护的管理力度,避免针刺伤的发生。结论增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方案,可大大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 标签: 针刺伤 原因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基层护理人员在提高患者健康素养1方面的措施。方法采用制作卡片(即健康处方)、短片、定期召开讲座、座谈会、张贴墙报及借助电子显示屏、免费发放健康手册、健康短信等形式广泛宣传。结果较好地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素养。结论护理人员使用的这些方法对提高整个社会群体健康素养起到重要作用2。

  • 标签: 提高患者健康素养 措施 体会
  • 简介:本文中主要着眼于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问题展开探讨,笔者结合个人在这方面的一些工作经验,总结出工作环节影响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的几个危险因素,希望借阅者积极提出改进意见。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救死扶伤是医疗活动的第一线工作内容,与此同时,他们也成了在职业暴露危险期的高危人群以及感染病的易感人群。因而对于职业病的防护工作又显得极其有必要,也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那么,要有效提高预防的意识,必须要从其危害因素简要谈起。1、危害因素1.1、生物因素一般护士在治疗和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密切的与患者进行接触,然而在物品的回收以及基础护理或者是生活护理环节的操作,也要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和血液以及呕吐物或者分泌物以及排泄物,这些往往携带各种病菌,因而也成了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即存在的潜在性传播途径。1.2、物理因素(1)护理工作中电辐射的接触环节会使护理人员不停程度的接触到放射线。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即便属于小剂量且接触时间会比较长,也会致癌或者致畸。(2)工作中对于紫外线和臭氧的照射在经过消毒之后亦或是灯管的检测同样会导致角膜炎和结膜炎以及皮肤红斑,而由他所照射出来的产生的臭氧,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损伤。(3)通常来说噪音可以致使人的听神经受到损伤,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等生理疾病,譬如像耳鸣、血压增高、易怒、头痛、失眠等等出现类似症状。(4)工作中的电击伤和电灼伤需要经常使用到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如果仪器出现老化或者是使用不当的时候,护士就会出现电击伤和电灼伤的危害。1.3、化学因素(1)化疗药物一些抗肿瘤药物对医护人员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健康影响,这其中就包括像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和脱发以及消化道症状、角膜损伤抑或皮肤过敏和皮肤炎、眩晕、肝肾功能损害、还有细胞遗传物质染色体、DNA损害及月经异常、不良妊娠导致癌症发生。然而在1984年的时候,法国首次采用色谱法在与肿瘤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尿液中发现了有环磷酰胺的存在。(2)消毒剂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应用的过程中都会有挥发的过程,他产生的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对护理人员会造成支气管粘膜水肿和支气管炎,导致流泪或者视物模糊以及接触性皮炎等等症状。1.4、机械因素在护理人员为患者护理治疗的过程中因为操作不当的缘故或者是用力不适当,往往会造成肌肉拉伤,严重的则会导致骨折出现。1.5、医院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应该是各种针刺和注射针头、刀、剪、缝针刺伤等等这些危害,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其在各种职业损伤中占据比例为83.4个百分点左右。因为职业性质比较特殊,同时工作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促使护理人员在进行理疗的过程中出现锐器损伤问题出现,而又因为护理人员在这方面的护理意识比较薄弱的缘故或者是缺乏比较专业的防护培训,这让护理人员在进行临床操作过程中容易疏忽个人防护,不会使用到防护器具来保护自己,习惯没有养成好,就导致了防护器具的危险性的递增,相关报道提出来,在众多的医院感染当中,有超过80个百分点的感染和锐器有关。1.6、心理、社会因素(1)工作环境氛围在医护人员进行护理过程中一般突发事件都会出现在夜班的时候,这个时候工作量比较大,而抢救的频率也相对来说比较高,那么垂死和死亡这些频率自然高,护士长在这个时候往往精神压力就大,容易出现神经衰弱致使身心疲惫。(2)投诉机制使用不当现如今医患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的加强,那么同时医疗保健的相关要求也就比较高。具体来说,患者的投诉其实是一个能够直接性提高服务质量的直接作用力,但是假如在这个环节使用的不恰当,这时就会使得护士的工作难度及心理压力得以增加,从而导致身心疲惫。(3)护理人员地位低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在没有得到充分认可的今天,也是对护理人员造成危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医疗护理人员在其社会地位上没有提升,并且至今也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这则成了危害医疗护理人员职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2.1、相关知识缺乏(1)基础教育相关知识缺乏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包括一些医学附属院校都还没有把医学感染学和医院感染护理学或者是职业损伤防护课程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当中,这使得一部分临床教师不能够把医院内部的感染知识彻底融入到人户生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去。(2)继续教育相关知识不足针对护理学教育来说,主要将侧重点放在“三基”和“四新”上面,在其医疗执业的专业化培训以及相关安然知识的科普培训比较欠缺,如此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则不能够及时处理。(3)由于宣传和科普力度不够,护士对必要的预防接种认识参差不齐有相关报道提出来有近86名医务人员当中乙肝的感染率高达53.49%,而在护理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是不愿意接受该疫苗的注射的。2.2、化疗药物配置不规范很多医院实际上是没有实行中心配药的,并且在化疗时用的溶药设备以及洁净操作日甚至是相对的密闭溶药环境都不太健全。抗肿瘤药物以及介人治疗的开发及使用,让更多的医护人员接触到化疗药物。而那些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以及气雾都会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到人体中,此时护理人员就会出现白细胞下降和头晕以及咽痛或者是出现月经不调和脱发等这些症状。那么护理人员自身所接触的抗肿瘤药物对于他们自身来说淋巴系统DNA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亦或是出现DNA断裂和免疫力下降以及促使怀孕医护人员胎儿畸形等。(1)疾病谱的变化对护理人员身体的潜在危害近几年肺结核疾病种类的突发病忽然只增不减,那么医护人员由于抵抗力不强就很容易受到传染。而被血液和体液污染医疗锐器的刺伤则是医护人员疾病感染的主要途径。据统计在医院中,接触病人的科室可是较多的工作人员其疾病感染的概率高达30%以上。3、结语综上所述,妇产科医疗护理职业中其危险源主要是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而这些因素往往会从各个方面逐渐残食医护人员的健康,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应该切实注意到这些问题。参考文献1韩燕春,孙海霞,仇文娟.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疫苗应用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1)31+30.2施雁,钱引娣.护士工作服口罩细菌污染不容忽视J.实用护理杂志,2001(06)46-47.3张立红,吴渭虹.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本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J.实用护理杂志,1998(08)40-41.4王小林.临床护士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与健康维护J.护理管理杂志,2002(03)14-16.5薛岚,徐波,谢金辉.护士职业接触抗癌药对自身DNA损伤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1(05)38-39.

  • 标签:
  • 简介:摘要职业危害是近年来颇受医务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治疗场所,周围潜伏着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心理等危害因素,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护,保持身心健康,保证手术室护理质量非常重要。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科护理人员服务的对象是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及需要,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但是由于儿科独特的临床特点、工作环境、护理工作量、重复性工作多,护理人员待遇低,导致护士工作倦怠,护理人力资源不断流失管理者应认真分析护理人力资源流失原因和采取有效对策减少流失。

  • 标签: 儿科护理人力资源 流失原因 采取有效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除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特别强调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良好的心理素养既有助于提高护士自身形象,又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因此 , 应避免重文化技能、轻心理的现象,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素养培养和锻炼,这样才能优化护理人才队伍 ,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护理人员 心理素养 曾经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