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诊是医院的急救窗口,承担着医院各类急危重症首诊首接抢救任务,还对患者入院时疾病分类和患者分流去向起着关键作用,具有随机性大、突发性强、预见性差、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不仅要求规范管理科内医护人员、技术配备,同时更要注重急诊与各临床、功能间之协调,工作内容复杂多变,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频发医疗纠纷,其临床责任重大。因此,本文对目前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其防控措施,为今后工作提供更好的实践经验。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风险 防控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方法以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急诊院前急救8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本院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归纳,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方案实施前后护士技能培训状况、护理质量评分、患者院前急救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后护士技能培训状况、护理质量评分、患者院前急救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改善,与实施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是高风险科室,加强风险意识,实施防范对策迫在眉睫。对急诊护理风险进行积极的防范,能够使急诊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将高风险因素降到最低程度,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重要作用。

  • 标签: 急诊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结果:经过防范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范、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因素;方法对策    在医护护理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某些护理风险,属于一种可能发生、不确定性不安全因素。医院急诊属于危重症疾病抢救的重要环节,因急诊病情变化快、发病急、抢救难度较高、风险较大 [1] ,所以,急诊的整个护理过程均伴有护理风险。本文临床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旨在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 护理风险因素    首先,护士因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 )技术方面。因护士的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较低,在 10min 内不能完成静脉穿刺、呼吸机连接、呼吸道通畅等护理工作,延缓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2 )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践中不能贯穿理论知识,无法预见性实施护理措施,停滞于机械执行、医嘱执行的层面。( 3 )责任心。由于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在护理工作时,不能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流程随意性较大,存在违规操作行为。( 4 )沟通技巧。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因护士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不能很好实施告知程序,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不深刻,甚至模糊,具有较高的护理期望值,极易引发护理纠纷 [2] 。    其次,急救设备。因急救药物使用不合理、数量短缺,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对急救抢救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极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    第三,护理文书。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存在乱涂、不规范现象,不能确切描述病情,不合理使用医学术语,不能及时监测患者病情、用药效果,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    第四,转运。急诊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对于烦躁患者,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极易导致患者坠床。各种管道未妥善固定,引起管道移位、滑脱。未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未准备好急救设备,未做好相关科室协作,不能及时治疗、监护患者,耽误治疗时机。在衔接过程中,接收科室、急诊室护士未仔细做好交接,存在护理缝隙。     2 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首先,建立防范意识,构建风险管理制度。护士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并根据法律程序进行护理。严格交接班,确保急救药品与仪器的完好率,以便于抢救时能正常使用。构建风险防范制度,强化护士识别风险能力,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由于急救科室的抢救患者较多,在抢救时医生有过多的口头医嘱,因此为保证护士医嘱的可靠性、准确性,应专门设计医嘱记录表,护士与医师核对正确后方可执行医嘱护理 [3] 。    其次,加强护士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构建切实可行的护理程序,重视落实、执行。流程化、系统化各项护理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完善,确保流程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质量培训,掌握检查标准,提高护士护理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为护士提供相互沟通、自我表现的平台。相关科室进行写作,共同分析、总结急诊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不安全隐患,以使质量护理贯穿于每个护士的心里,提高护士的护理积极性。    第三,加强急诊护士的专业能力,由于护士能力属于护理技术发展的关键,专业知识向能力转化,才可实现主导作用。因此,为加强护士专业水平、个人能力,应强化护理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团队配合、技能操作等培训。每周组织护士进修理论学习,主要关于急救护理流程、护理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心理护理、应急预案、沟通技巧、药物知识,鼓励护士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学习,以拓展护士的知识面 [4] 。    第四,加强管理急救仪器与设备。对于急诊的急救设备,必须由专人管理、检查、负责,在抢救前,严格监测仪器的交接,禁止仪器带病应用,确保仪器、设备无无故障使用。根据规定基数配置药品,确保药品无过期、变质、短缺等问题。按照国家规定登记、保管、使用特殊药品,及时补充一次性急救器材,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护理文书层面。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观察病情变化,完整、及时、客观记录好病情动态。针对急诊抢救患者,入科室后,急诊护士应仔细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护理措施等。    第六,转运。若患者病情平稳,方可实行转运。若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护士必须仔细评估病情,主要包含患者生命体征、管道衔接与固定情况、肢体与皮肤静脉穿刺情况、运送时可能发生的状况,仔细准备好药品与仪器。在转运前,通知相关科室准备。转运时,仔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因病情危重需转运检查、治疗患者,必须由医生监护。对于出现病情变化者,必须给予抢救措施。急诊护士必须与接收做好交接工作后,并待患者护理到位后,方可离开 [5] 。    第七,风险处理、上报制度。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不管是否发生,应鼓励护士及时上报,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处理、改进不安全隐患与差错。使患者损害最大限度的减小,分享风险事故经验,经过分析与讨论后,改善护理不良环节、不合理流程。     3 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相互促进与联系的,通过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及时识别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 1 】 冀琨 .34 例急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下旬版 ),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结果经过防范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范、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风险 因素 方法对策
  • 简介:摘要:对于临床护理来说,急诊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科室,对于教学工作至关重要。而从当前的教学活动来看,因素的干扰使得急诊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因而进行问题的分析与防范就尤为重要。本文从急诊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 标签: 急诊科 临床护理教学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风险是影响急诊患者康复进度的一大因素,对该科室患者的护理体验造成了非常明显的干扰。而急诊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要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还应对各种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此提高患者的护理安全性,为急诊患者的顺利出院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根据急诊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浅谈一下该科室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风险 预防方法
  • 简介:摘要: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高低,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高风险大素,制定应对护理措施,不断完善和修订制度,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是急诊护理的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急诊护理出发,在分析急诊护理现状之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

  • 标签: 急诊 护理风险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急诊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针对急诊医疗工作的特点,评估风险因素,强化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结果风险管理提高了急诊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结论风险管理急诊医疗服务中的应用,针对性的改善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质量和为病人服务的意识,缓和了医患矛盾,病人受益的同时,也改善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明显减少了医疗纠纷。

  • 标签: 风险管理 急诊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4月间在我院急诊治疗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中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对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调查患者对不同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中共有42例患者风险管理这一护理模式表示满意,满意度为95.46%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患者对常规护理的满意度(77.27%)。结论风险管理急诊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显著,获得患者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与研究意义。

  • 标签: 急诊科护理 风险管理 常规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ICU病房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诊患者中选取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7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对实验组行风险管理。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41%(2/27)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9.63%(8/27),经对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ICU病房中应用风险管理,将各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予以降低,护理质量明显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风险管理 急诊科 ICU
  • 简介:[摘要 ] 目的:针对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着重选择我院急诊在 2019年 2月到 12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急诊患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个组平均各有 40例患者。 其中,对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操作,而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比能够有效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程度等,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升,而在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方面,要十分显著的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比较结果有相应的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针对急诊患者而言,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理想的应用价值,使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护理质量得到充分的提升,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这种方法所呈现出的会效果十分良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 

  • 标签: [ ] 护理干预 急诊科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在急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两所医院急诊收治的15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故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治疗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值得在急诊广泛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模式 急诊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诊 ICU 病房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 方法 : 在 2018 年 2 月到 2019 年 2 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诊患者中选取 54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7 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对实验组行风险管理。分析 2 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结果: 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 p < 0.05 );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7.41% ( 2/27 )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29.63% ( 8/27 ),经对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 p < 0.05 )。 结 论 : 在急诊 ICU 病房中应用风险管理,将各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予以降低,护理质量明显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风险管理 急诊科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急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接受规范急诊护理常规,研究组加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情况。(2)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缺陷事件(医疗文书书写、抢救护理方法、漏记和错记)发生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6.5±6.4分、71.2±12.1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急诊护理差错的发生,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急诊科 医患纠纷 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