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STEMI再灌注治疗方法有药物溶栓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然PCI能更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但是PCI存在时间延迟,而且受到导管室设备和技术队伍的限制;药物溶栓治疗具有简便、快速、经济和易操作的特点,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有用方法。本文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论述了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溶栓后PCI的适应证等。

  • 标签: STEMI 溶栓治疗 PCI
  • 简介:心电图是广泛使用和容易获得的最初诊断工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有赖于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的综合判断。识别高危心电图及其微妙变化将使患者早期血运重建明显获益。本文主要对非典型的心电图诊断相当于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一些规律,包括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满足Sgarbossa标准、Wellens′综合征、QRS波终末变形、超急性T波、deWinter征和aVR导联抬高等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 准则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应用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0月~2019年6月我院50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病例,均接受心电图检查。结果 心电图结果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1例、前壁心肌梗死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4例、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3例、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2例;心电图检查中11例患者未能确切诊断,原因包括存在侧支循环2例、存在双支病变2例、下壁心肌梗死7例。结论 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心电图检查可对其梗死部位与犯罪血管的预判发挥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图 ST段抬高型 诊断 
  • 简介:摘要: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是一种危急重症,在心血管内科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对于患者而言,其病情较为严重,并且发病1h内死亡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就给急诊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在患者抢救过程中,其抢救成功率会受到时间的影响,因此必须开展早期治疗,同时患者临床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认为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配合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预后效果的提升。本文针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研究新进展展开分析。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心电图诊断急性 ST 抬高心肌梗死 的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经 心电图诊断 为急性 ST 抬高心肌梗死的 65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心电图诊断结果。 结果: 65 例患者中,心电图检查对 罪犯血管 预判正确 54 例,占比 83.08% ,预判错误 7 例,占比 10.77% ,无法预判 4 例,占比 6.15% 。缺血性 J 波者合并心率失常的概率明显高于无缺血性 J 波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住院期间 3 例发生死亡,死亡率 4.62% 。 结论: 心电图 检查在 急性 ST 抬高心肌梗死 患者的临床 诊断 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用于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8月—2024年8月在我院的60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12例为左主干、16例为左回旋支、16例为左前降支、16例为右冠状动脉,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分析不同血管检查结果。结果:左主干诊断准确率为11(91.67),左回旋支诊断准确率为16(100.00),左前降支诊断准确率为15(93.75),右冠状动脉诊断准确率为9(56.25)。不同血管的诊断准确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常规心电图诊断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在左主干、左回旋支、左前降的诊断准确率高,而在右冠状动脉的诊断准确率较低。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梗死前心绞痛(PAP)对初发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进展的影响。方法:280例初发ST抬高AMI患者,发病后24h内进行冠脉造影,心电图检查并作QRS记分。根据有无PAP,患者被分为PAP(102例)和非PAP组(178例)。根据发病至造影时间患者被分为:早期组(<2h,60例)、中期组(2-6h,150例)和晚期组(6-24h,70例)。结果:伴有PAP患者较无PAP患者QRS记分显著降低[(2.4±2.4)分比(3.2±3.0)分],PAP组高QRS记分比例亦显著低于非PAP组(8.0%比18.4%),P均<0.05。早期组,PAP与非PAP患者之间QRS记分无显著差异[(2.0±1.8)分比(2.6±2.8)分,P=0.35];中期组,PAP患者QRS记分显著低于非PAP组[(2.0±2.1)分比(3.0±3.0)分,P=0.03];晚期组,PAP和非PAP患者QRS记分较中期组显著上升,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4.1±3.3)分比(5.5±2.9)分,P=0.13];非PAP组患者QRS记分随着发病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延迟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进展,扩大再灌注治疗时间窗。

  • 标签: 心肌缺血 心绞痛 心肌梗塞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治疗策略。方眩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月资料完整的NSTEMI患者206例,随访≥6个月,以随访6个月和2年的预后分别为近期和远期预后,记录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联合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应用Cox生存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2例完成6个月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0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6例(11.2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4例(2.82%);93例完成2年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0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5例(16.13%)、非致死性心肌梗死5例(5.38%)。影响患者班期预后的因素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早期PCI。结论NSTEMI患者预后不佳,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阿司匹林是重要的保护因素,早期PCI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危险因素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流程路径优化对急性 ST 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 方法: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6 月,将本院收治的 60 例 急性 ST 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流程路径优化,对比两组结局。 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抢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 P<0.05 )。 观察组的心率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临床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 P<0.05 )。 结论: 急性 ST 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护理流程路径优化,可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常规急诊护理 护理流程路径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导致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是急性ST抬高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如存在高血压等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几率更高,临床需加以注意。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105例STEMI患者根据心电图有无fQRS分为fQRS组(n=42)和无fQRS组(n=63),采用Killip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心功能,住院期间Killip分级至少有一次大于或等于2级者定义为心力衰竭。结果fQRS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无fQRS组,LVEF低于无fQR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QRS是心衰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fQRS与STEMI患者心功能受损有关。

  • 标签: 碎裂QRS波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随机将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常规护理、Ⅰ期心脏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C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I期心脏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入院方式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效性和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成都市9家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EMI患者1 0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方式分为救护车组(100例)、自行来院组(584例)和转院组(360例)。收集3组患者的救治时效性指标,即再灌注时间(包括发病至到达医院大门时间、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和心肌总缺血时间(指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院内死亡发生情况。比较3组患者的救治时效性指标和院内全因病死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方式是否为接受PPCI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救护车组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比自行来院组[180.0(135.0,282.0)min比278.0(177.8,478.5)min,P<0.05]和转院组[180.0(135.0,282.0)min比301.0(204.3,520.8)min,P<0.05]短。关于发病至到达医院大门时间,救护车组<自行来院组<转院组[100.0(56.3,198.0)min比149.0(72.0,313.5)min比238.0(135.0,545.0)min,P<0.05]。救护车组和转院组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均比自行来院组短[分别为75.0(44.3,101.8)min比97.0(71.0,140.5)min和67.0(40.0,91.8)min比97.0(71.0,140.5)min,P均<0.05]。3组患者的院内全因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方式不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急救系统入院的STEMI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时效性更强,不同入院方式对患者院内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入院方式 救治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流程路径优化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2~7月收治的患者70例纳入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流程;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患者70例纳入试验组,试验组患者采取优化后的护理流程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病死率、诊疗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LVEF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且试验组ST降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8.57% vs 68.57%;1.43% vs 11.43%)。试验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初步抢救时间、导管室启动时间、D2B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及家属对救护过程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71% vs 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采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路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诊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流程路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诊治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高原中青年(年龄≤50岁)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情况。方法收集雅安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PCI治疗的全部中青年STEMI患者资料,根据海拔高度将患者分为平原组(120例)和高原组(92例)。比较分析危险因素、冠状动脉情况及90d预后。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12例STEMI患者,年龄(41.3±8.1)岁,男172例(81.1%)。平原组和高原组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比例分别是24.2%和52.2%,血糖异常比例分别是18.3%和32.6%,血脂异常比例分别是41.7%和57.6%,高敏肌钙蛋白T峰值分别是(575±67)pg/mL和(1624±379)pg/mL,高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比例分别是62.5%和30.4%,精神抑郁比例分别是35.8%和12.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分别是30.0%和16.3%,高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症状-入门时间分别为385.4(42~695)min和542.5(110~876)min,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分别是10.0%和21.7%,高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0d预后方面,高原组和平原组心肌梗死再发率分别是0.83%和6.52%,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是11.7%和23.9%,高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中青年STEMI患者比平原患者合并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的比例更高,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再发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衰竭发生率更高。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 高原 中青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成立前后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80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并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胸痛中心成立后)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流程的重要时间节点和救治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缺血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D2B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均缩短,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内死亡率、PCI术后院内心衰率下降、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胸痛中心的建立可提高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进门-球囊扩张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STEMI患者临床救治的意义。方法:搜集、整理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建立胸痛中心前1年内(2014.3-2015.3)收治的587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3年(分为A组),和建立胸痛中心后1年内(2015.3-2016.3)收治的789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3年(分为B组);系统性回顾A、B组急诊PCI百分比、FMC-D2B、总缺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期间死亡率、出院3年后死亡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心脏彩超EF等。结果:A、B两组间PCI百分比、FMC至D2B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缺血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出院3年后再住院率、出院3年后死亡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胸痛中心的建立可以提高STEMI患者PCI百分比、缩短STEMI患者FMC-D2B时间、减少STEMI患者住院时间、降低STEMI患者住院费。

  • 标签: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PC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护理方案在救治ST抬高型STIMI危重患者的作用。方法:被检查人员均为患ST抬高型STIMI且在我院行急诊PCI;所有被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样本数168例、时间是2020年2月至9月;实验组使用急诊介入护理,样本数163例、时间是2021年2月至9月。对两组收到紧急诊疗患者到具备手术条件时间、病人转运至手术间至即将行手术时间、检查冠状动脉至血管开通的时间进行对比剖析。结果:探究得出,实验组各阶段所用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急诊介入护理流程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救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