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三四个研究生聚在一起,斗胆聊起各自的导师,笔者试图从他们的言谈话语里勾勒出研究生眼中理想导师的形象概貌。A:孔子和荀子代表了中国古代导师的两种风格,孔子和善可亲,荀子威严可敬。宋朝二程也是如此,学生从师于程颢“如坐春风和气中”,但求教者见程颐瞑目静坐则不敢惊动,留下“程门立雪”之佳话。从中我们是否可以找出优秀导师所共同具有的基本素质呢?如果有,是什么呢?B:导师们尽管“导”的风格各异。但更多的是一致性。我认为这些共同点中最基本的是先生们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准。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真正地爱护和关心学生是判断一个导师是否优秀的首要标准和基本素质。同时,它们也是
简介:摘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成为教师群体中的典范?应该如何给学生示范?本文从品德治学的角度作一点分析。
简介:学位论文“高度相似”弊病日益凸显,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生导师的“任性”指导方式:指导教师缺乏对于研究生基本学术素养的日常培养;论文选题与开题论证中的“我行我素”;资料搜集过程的“事不关己”;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疏于指导、监督;测重、盲审及答辩中导师影响的难以消除.鉴于此,明晰导师在学位论文写作中指导与监督的双重责任;规范选题与论证的管理制度;建立指导过程的监管机制;实行论文质量的国家专业委员会的统一审查制;实施论文答辩的责任共同体制度;建立严格的导师问责机制,督促导师自觉地担当起相应的责任.把“任性”的指导方式框进制度的范围内,是解决学位论文“高度相似”问题的必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