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在诊断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炎症性肠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时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50例为对照组,分析检测两组人群的血常规各项指标。结果①观察组PLT、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b、MCV和M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②溃疡性结肠炎组中,Hb、HCT、MCV、MPV均低于对照组,而WBC、PLT高于对照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Hb、HCT、MPV均低于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组,而WBC高于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组。克罗恩病组中,活动期克罗恩病组Hb、MCV、MPV均低于缓解期克罗恩病组及对照组。从病种来看,活动期克罗恩病组WBC高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而缓解期克罗恩病组PLT高于溃疡性结肠炎组。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血常规进行检测,有助于对患者病情及发展进行早期诊断,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检验仪器进行校准后,随机抽取5支血常规标本标准品将其编号1——5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混匀后分别静置0秒、10秒、20秒、30秒、40秒,并分别进行10次检验,对5份血常规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混匀后静置时间为0秒的血常规标本RBC、Hb、WBC及PLT检验结果均值最低、变异系数最大并且与靶值的偏差最大;混匀后静置时间为10秒和20秒的血常规标本,其RBC、Hb与靶值最为接近,偏差最小并且变异系数相对较小;混匀后静置时间为30秒和40秒的血常规标本,其RBC、Hb均值增加,同时与靶值偏差增加;WBC及PLT在血常规标本混匀后静置时间为10秒至40秒之间的均值、变异系数以及与靶值的偏差均不存在明显变化。结论将血常规标本混匀后静置时间10秒或20秒,RBC、Hb、WBC及PLT参数最稳定,其变异系数和偏差最小,所以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推荐将血常规标本进行混匀后静置10秒至20秒再进行检验。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20日—2017年9月21日期间本院检验科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液标本200份(对照组)和检测结果异常的血液标本200份(观察组)。将两组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假阴性率、阳性率依次为4.50%、34.00%;观察组的假阳性率为33.00%;对照组异常标本多为白细胞异常,和红细胞形态异常、血小板数目低下分别进行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情况下联合使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使临床诊断正确率提高,降低漏诊率,有利于疾病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方法在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集的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5例作研究样本,并对不同采血部位、检测时间的血常规检验数据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本组患者的末梢血经血常规检验显示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静脉血,而血小板计数高于静脉血,上述四项血常规检验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②本组患者在采血后6h内经血常规检验显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高于采血6h后检验数据,而血红蛋白低于采血6h后检验结果,上述四项血常规检验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加强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血常规检验准确性,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精确的数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7年3月—2017年5月2000例血常规检验者,双盲法纳入分组,观察组(n=1000)采用静脉血采血方法,对照组(n=1000)给予末梢血采血方法,对比两组受检者检验情况。结果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末梢血和静脉血作为血常规检验血液样本,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之下,采用静脉采血方法进行检验,其实测值更为准确,且稳定性较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体检且最终结果为正常的96例健康体检者,并以随机方式分成两组,每组48例,分别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使用新型溶血素为观察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同时使用传统溶血素为对照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最终检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血常规检验中白细胞以及血小板数值相比,观察组研究对象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红细胞数值为(139.7±3.6)g/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红细胞数值为(120.1±4.3)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时,PLTRBC以及WBC的检验结果与传统溶血素结果相同,但使用新型溶血素测定的血红蛋白数值出现偏高的情况,由于测量误差可以通过调整因数值的方式进行纠正,因此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使用新型溶血素优势更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间来我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象,另外以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象,均对他们行血常规和生化检验,比较各项所得数值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其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水平要明显比对照组健康者低,而淋巴细胞值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数值结果要明显比对照组健康者高,且肝功能白球比例、白蛋白数值结果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应积极开展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做到对患者病情的及时、全面掌握,保证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与生化检验项目检验临床价值。方法选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为实验组,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人员均进行血常规与生化检验,观察两组人员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的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指标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人员,而实验组淋巴细胞、总胆红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人员,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均可以为病毒性肝炎患者病症检查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有助于病症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常规检测过程中,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验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告知体检者详情并取得同意的情况下,分别用两种方式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对两组血常规检测指标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两组在MCH以及HCT指标含量上无明显化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静脉血检验组的Hb、RBC、MCHC以及PLT指标含量均比末梢血检验组高,两组存在明显化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静脉血检验组在MCV以及WBC指标含量均比末梢血检验组低,两组存在明显化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两种检测方式在检验结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静脉血检测方式能够将血样中的各项指标检测的更加显化,值得在检验科室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3月在我院实施血常规检查患者12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末稍血采集方法,观察组应用静脉血采集方法,对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红细胞比容(H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末梢血采集方法相比,静脉血采集在血常规检验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末梢血与静脉血标本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方法抽取2017年3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清晨采集患者20μl手指末梢血,以SYSMEXK-4500型号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配套500μl稀释液制成末梢血标本;另采集患者2ml肘正中静脉血,以含5%浓度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2K)抗凝剂的抗凝管制成静脉血标本。根据采集患者血液类型的不同,分为末梢组、静脉组2个组别。结果两组WBC、RBC、HB、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PLT、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与静脉血标本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静脉血标本因其准确度、精密度、干扰因素小等优点,宜作为血常规检查的首选方式。医院可于血常规检验中,在患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使用静脉血标本,以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避免患者延误最佳救治时机。从而有助于医师根据诊断结果确立最佳治疗方案,进而帮助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末梢血与静脉血标本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方法抽取2017年3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清晨采集患者20μl手指末梢血,以SYSMEXK-4500型号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配套500μl稀释液制成末梢血标本;另采集患者2ml肘正中静脉血,以含5%浓度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2K)抗凝剂的抗凝管制成静脉血标本。根据采集患者血液类型的不同,分为末梢组、静脉组2个组别。结果两组WBC、RBC、HB、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PLT、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与静脉血标本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静脉血标本因其准确度、精密度、干扰因素小等优点,宜作为血常规检查的首选方式。医院可于血常规检验中,在患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使用静脉血标本,以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避免患者延误最佳救治时机。从而有助于医师根据诊断结果确立最佳治疗方案,进而帮助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血液样本提供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每组均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采血后常规检查指标结果。结果与血常规检验标准值相比,静脉组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血小板计数(PLT)值,较末梢血组更加接近血常规检验标准值。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种采血方式均可以获得一定效果,但是静脉血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