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731
摘要:目的:探析在血液检验过程中静脉血采集与末梢血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于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接收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患者入组研究,分为末梢血组和静脉血组,采集静脉血组患者的静脉血,采集末梢血组患者的末梢血。结果:静脉血组患者检验结果中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和白细胞水平更为精确。结论:护理人员应采集患者的静脉血制成血常规检验标本,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形成科学诊断的基础。
关键词:血常规;静脉血;末梢血
前言: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诊断方法,能够为医生明确患者病情提供方便。在制作血常规检验标本的过程中,通常以静脉血和末梢血为主,但由于末梢血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存在较为严重的误差现象。基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接收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患者入组研究,分为末梢血组和静脉血组,末梢血组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14--68岁,平均年龄:40.01±0.78岁。静脉血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16--66岁,平均年龄:39.13±1.02岁。
1.2方法
将血液全自动分析仪作为血常规检验的主要仪器,在血液标本采集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禁食12h,尽量将采血时间设置在清晨。
末梢血组:主要将无名指作为采血部位,采集1ml末梢血并注入1.6ml稀释液。
静脉血组:采集患者1ml静脉血并与30μl的稀释液混合。
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应执行相关检验操作,并分别在血液采集完成的10min、20min和30min进行检验,仔细记录检验结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
2.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末梢血组患者相比,静脉血组患者在采血10min、20min和30min时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检验精确度均相对较高,提示静脉血组检验结果更为精确(p<0.05)。
表1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在临床诊断各类疾病的过程中,血常规检验是最常见的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血液中的各个成分进行诊断,明确患者血液中白细胞的分布数量和血小板计数水平,能够形成疾病诊断的辅助性作用。
在血常规检验开始前,护理人员应禁止患者在检验前12h摄入食物,告知患者避免剧烈运动行为发生。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通过注意力转移法,促进患者情绪的充分放松,防止因患者情绪状态过于紧张所引发的血管收缩,提升血液采集的顺利程度。此外,在血液采集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按压针孔部位5min,确保针孔不为无渗血现象发生,方可移开棉球,并叮嘱患者切忌揉搓针孔部位,实现对大面积淤青现象的有效防范。针对晕血和营运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取平卧位,给予患者适量的葡萄糖水,在患者血压和血糖状态恢复正常后重新采血检验[1]。
末梢血的血液采取部位大多集中在指尖和耳垂部位,这种方法用血量较少,且操作流程较为简单,主要用于血型和微量元素的检验过程中。在末梢血的采集过程中,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痛感,因此,这种方式大多被应用于儿童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由于血常规检验工作量巨大,加之血常规检验人员和设备不足的影响,使得末梢血检验受时间的影响较大,容易加剧检验结果误差的出现几率,检验结果准确性还有待提升[2]。
静脉血的采集通常将手背、内踝和肘部静脉作为主要血液采集部位,考虑原因与上述部位的血管分布较为明显有关,有助于提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3]。在血液采集前,护理人员应确保血液采集设备齐全,将相应标签粘贴于不同的采血仪器上,为血液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方便。在血液采集时,护理人员应将绑带绑扎于患者静脉上方5cm处,引导患者握紧拳头,促进静脉血管的凸显,对采血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后,行穿刺操作,将血常规检验具体项目作为参考依据,合理设置采血量,并在学采集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在采血完毕后,护理人员应采用棉签按压住针孔5min。
结论:应将静脉血作为血常规检验的主要标本来源,避免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参考文献:
[1]胡金波.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与静脉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构建[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3):109+112.
[2]邵阳.静脉血与末梢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1):119+124.
[3]李青华.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与静脉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07):95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