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血液不合格标本进行常规临床检验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住院55例患者临床血液不合格检验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55例不合格的患者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中,其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时间不恰当、采集标本量不够、溶血、标本有凝块、其他原因等。其中采集标本的时间不恰当占23.6%,采集标本量不够占总数的38.1%,溶血占9%,标本有凝块占16.3%,其他原因占12.7%。结论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需要严谨的做好其中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够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常规 标本 分析
  • 简介:大家去看病的时候,为什么看到最多的检验单是一张血常规呢?小小一管血液里面到底能反应出什么东西,能够让医生迅速了解到我们身体里发生了什么呢?

  • 标签: 课堂教学 科学知识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做好血常规检验工作。方法随机抽取血常规检验标本100例,从温度、时间两方面进行检测,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均有影响,放置时间越久对检测结果影响越大。结论应选派高素质的检验人员使用和维护血常规标本,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送和保存的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检测结果。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温度 时间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05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先对这些体检者进行静脉血采血检查(A组),然后在进行末梢血采血检查(B组),对比分析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A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末梢血检查来说,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更加稳定,因此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检查 静脉血 末梢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来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抽样选取我院收治的1320例患者的血常规标本进行检测,并分析误差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结果1320例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率为2.27%,不同放置时间下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温度下常规见血结果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总结血常规检验中存在的误差,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误差发生,提高检验质量,有利于临床明确诊断患者疾病。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 常见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和凝血常规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组织的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常规的检测,比较各种因素影响的程度。结果使用压脉带的时间对于血常规的影响在1分钟及2分钟时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在3分钟时出现了明显的变化,P<0.05。离心前后将标本静置2个小时对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上无影响,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影响。离心前后将标本静置4个小时除了对纤维蛋白原无影响之外,对其余三项指标都有影响。结论采集标本的方式和标本的放置时间长短都是影响血常规、凝血常规分析前的重要因素,在临床诊断上,医师需要将以上影响因素都考虑进去,以免造成病情误判。

  • 标签: 血常规 凝血常规 分析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根据采血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静脉采血组和末梢采血组,每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静脉采血组患者检测结果中的WBC、RBC、Hb、HCT以及MCV水平均高于末梢采血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PLT、MCH以及MCHC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静脉采血行血常规检查的检验结果较末梢采血稳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检验
  • 简介:摘要在病人接受治疗治疗之前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能够对临床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并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式,对质量控制需要注意的各项事情进行确定,进而在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的同时减缓患者病情进而治愈患者。在本研究课题中,笔者在对临床患者进行准确诊断的基础上,按照检查结果确定最合理、最科学的质量控制方式。

  • 标签: 血常规 质量控制 注意事项 检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100例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治疗患者经过检验的血标本,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50例正常血标本为观察组,50例异常血标本为对照组,将两组血标本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观察后发现,观察组经过血涂片的检查只有4例异常,假阴性率为0.8%,对照组经过血涂片检查有24例正常,假阳性率为48%。结论血常规检验作为一种筛选检查,其实际检验结果不是非常准确,血涂片检查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诊断准确性,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因此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血涂片分析 血涂片 重要性
  • 简介:摘要血样采集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结果,静脉采血相比末梢采血更为准确科学。但是由于静脉采血是比较痛苦的,末梢血则比较方便,所以如果不是严重情况末梢采血也是可行的,如若病症较为危急时,需要准确的血常规数据,则首选静脉采血。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采血方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方法以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入院患者经化验的异常血标本与正常血标本共420份为研究对象,将210份正常血标本作为实验组,210份异常血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涂片检查差异。结果经由血涂片检查后发现,实验组4例异常,假阴性率达1.90%;对照组98例正常,假阳性率达46.67%,两组血涂片检查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血涂片镜检工作,对患者身体健康状态进行有效判断,能提高疾病准确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诊断依据。

  • 标签: 血涂片 血常规检验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并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18例,根据采血方法不同分为末梢采血组和静脉采血组各5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健康体检者的RBC、WBC、HCT、MCHCHGB、PLT值。结果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中RBC、WBC、HCT、MCHCHGB、PLT值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较大影响,采集静脉血进行化验可有效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血液采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采取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在RBC、WBC、PLT以及HGB检验结果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高,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尽量选取患者的静脉血进行检验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入我院治疗需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54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相同条件下展开Hb、WBC以及PLT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H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WBC、PL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溶血素比较,新型溶血素的重复性相对较差,且会对Hb的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可通过调整因数进行纠正,临床应给予关注。

  • 标签: 血常规 新型溶血素 传统溶血素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51例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分别在20℃、28℃、35℃下进行血常规检验,对血样中不同温度下WBC、PLT、RBC的检验水平比较分析。结果血样中的WBC、PLT在20℃、28℃、35℃中的检验水平基本相同,无显著变化(P>0.05);血样中的RBC在20℃中的检验水平明显低于28℃和35℃中的检测水平,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温度对于冷凝集素综合征血常规检验中的WBC和PLT水平影响不大,但是对RBC水平影响较为显著,进行检验时应注意保持温度。

  • 标签: 冷凝集素 血常规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的差异。方法安排90例体检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将45例体检人员分为两组,一组45例,采用静脉采血方法;另外一组45例,采用末梢采血方法。同时使用血液分析测定仪进行血常规测定,进行重复性实验和对比实验,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WBC,HGB,MCH,MCHC.PLT均有明显差异,且末梢血个参数值均大于静脉血。结论临床应采用静脉血取代末梢血检测血常规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差异性 采血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细菌感染患儿为观察组,选择50例病毒感染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常规检验,记录白细胞计数(WBC)、CRP浓度。结果观察组CRP浓度、WB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CRP异常率及白细胞异常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CRP检验有助于明确小儿感染的类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感染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带常规检查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白带标本采集、白带常规检查方法、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霉菌感染阳性率最高(44.00%),其次为细菌感染(26.00%)、混合感染(12.0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清洁度与致病微生物感染率呈正相关,即清洁度越差则感染阳性率越高。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各类妇科疾病临床特点及白带相应变化情况,及时对疑似患者进行白带常规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及临床疗效,保障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白带常规 临床检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仪器结果与镜检结果差异的比较。方法通过推片、染色等方法看结果是否与仪器结果一致。结果嗜酸细胞增多、或异形淋巴细胞增多、或幼稚细胞出现等必须做镜检。

  • 标签: 血常规 仪器检测 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