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患者胆道出血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探究分析外科治疗胆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2012年-2013年间入院治疗胆道出血病例200名,依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100例,研究组专门使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医治,辅以药物控制。经过一段时间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进行治疗后没有出血的现象发生,后期也没有并发症的出现,而观察组使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效果不大,不能对胆道感染和休克有效的控制,治疗后仍出现胆道反复出血现象。研究组胆道出血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为98.32%,明显比对照组的55.6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胆道出血的具体原因以及出血的位置进行详细的调查,使用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法去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胆道出血的症状,而且能有效地减少后期反复出血的症状。
简介:目的探讨非医源性胆道出血在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10年12月~2015年3月对26例经内镜证实的非医源性胆道出血,根据出血原因及症状严重程度分别采取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nasobiliarydrainage,ENBD)、胆道支架置入术和胆道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进行治疗。结果26例中胆道结石15例,胆道感染8例,肝门部胆管癌3例。内镜下可见十二指肠乳头新鲜出血18例,8例在胆管内取出血凝块。26例均行内镜下治疗,其中15例行ENBD,8例行胆道支架置入术,3例行RFA。术后出血停止,胆道引流通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非医源性胆道出血可经内镜治疗,内镜下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解除胆道梗阻,同时可以进行止血治疗。
简介:摘要胆道系统结石,是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在行胆囊结石胆囊切除,肝外胆道结石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致胆瘘、胆汁性腹膜炎,需再手术并不少见。术中胆道损伤、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是胆瘘的解剖基础,由于胆囊三角区局部充血水肿,炎症粘连,分离难度大,致使有炎症的胆总管损伤,另外,解剖变异,迷走胆管的存在,术中探查不仔细,胆囊切除不完全,造成胆瘘等。本病临床表现以胆道系统结石术中发现有胆汁渗出,或术后腹腔引流管中有胆汁引出,或术后胆汁性腹膜炎,出现绞痛、发热、休克等症状。本病经确诊,大都需再次手术,行“T”管胆总管引流或空肠胆总管吻合,通畅引流胆汁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胆道结石内窥镜治疗中的风险因素相对较多,引入术后综合护理,以控制各项风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08月到2021年11月治疗的100例胆道结石患者,均采取内窥镜治疗方案,随机分组(抽签,50例/组),将常规护理、术后综合护理分别引入对比组、试验组中,探究两者应用差异。结果:试验组的住院时间更短,其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内窥镜治疗术后风险因素发生率与护理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术后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控制风险因素,也可满足患者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康复速度,其具有较大应用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实施回肠膀胱术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对患者并发症及生存质量影响情况,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肠膀胱术组与回肠新膀胱术组膀胱癌患者均实施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尿流改道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回肠新膀胱术组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3%,均明显高于回肠膀胱术组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14%,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肠胃并发症以及手术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回肠膀胱术进行尿流改道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但患者术后外部美观形象将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合适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