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一例双侧大腿深筋膜坏死伴巨大脓肿形成患者的个案护理进行探讨,总结其护理措施。术前做好皮肤护理及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相关知识的宣教。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做好创腔冲洗管的观察及护理,保持创腔冲洗、VSD引流管引流通畅。患者术后第6天拔除引流管,伤口恢复良好,未出现任何继发感染,术后第15天出院。提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细致而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出院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大腿深筋膜坏死 巨大脓肿 封闭负压引流术 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施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8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纳入时间为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6月,均实施介入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评估髋关节功能变化。结果: 85例患者治疗后显效 48例( 56.5%)、好转 33例( 38.8%)、无效 4例( 4.7%),共计有效率为 95.3%。治疗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施介入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推荐优先选用。

  • 标签: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介入治疗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O-ⅡANFH进行MRI检查,其中左侧24髋,右侧23髋,男25例,女12例,年龄24~75岁。分期标准O-I期临床无明显症状,X线阴性,而MRI阳性表现,显示缺血坏死面积小于股骨头25%。I期轻度髋疼痛获不适,X线阴性或局部轻微骨质疏松区,MRI显示坏死面积26-50%,出现“双边征”。Ⅱ期股骨头仍维持正常圆顶状形态,在MRITi加权像上股骨头内常见到不同走向、不同长度和形态的低信号影。结果48例ANFH中,O期16髋(左侧10髋、右侧6髋),I期14髋(左侧6髋、右侧8髋),2期18例,48髋中同时发现另一髋ANFH有II期以上的9髋,占本组病例的18.7%。结论MRI对骨髓的分辨能力极高,应用与ANFH诊断有其的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早期病变的定位、分级和分期更精确,目前MRI已成为ANFH最重要的影像诊断方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O-Ⅱ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与 CT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为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15年 3月 -2017年 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股骨头坏死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实施诊断,并依据诊断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 5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 CT诊断,观察组患者应用 核磁共振,对两组患者诊断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关节积液检出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关节积液检出率分别为84.48%和 60.34%相比于对照组的 50.00%和 32.76%,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核磁共振与CT诊断股骨头坏死均有一定的价值,两种方案进行比较,核磁共振的检出率明显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核磁共振 CT 股骨头坏死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过程中应用核磁检查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对本院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所有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行X线检查以及核磁检查,对比X线检查以及核磁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关节积液检出率。结果本次研究的4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X线检查诊断符合率83.33%显著低于核磁检查诊断符合率10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X线检查诊关节积液检出率45.83%显著低于核磁检查关节积液检出率81.25%,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核磁检查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关节积液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核磁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并总结经验。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模式,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组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为100%,对照组为8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不仅可控制并发症,而且可增加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临床护理 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MRI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9例ANFH患者126髋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敏感度和早期定性敏感度。结果CT和MRI定性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1.26%、96.03%,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88髋经MRI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为100%,明显高于经CT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为72.73%(P<0.05)。结论CT和MRI均可作为ANFH常规诊断措施,但在早期ANFH诊断中,MRI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较高。

  • 标签: CT MRI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抽选本院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实施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的同时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疾病认知评分较对照组高,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围术期综合护理 股骨头坏死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又称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由于骨内循环障碍,骨细胞死亡,进而出现骨结构和力学功能的改变,引起股骨头塌陷、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疾病。目前西医对早中期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疗效较差,晚期往往需要人工髋关节置换,远期疗效也不稳定。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在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桂枝汤联合阳和汤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桂枝汤 阳和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足趾坏死感染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下肢截肢后的术后护理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患肢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对该病例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后效果好。结论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出院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减轻患者治疗负担,增加患者治疗效果,极大的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截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病情观察及护理提高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有效率。方法观察51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并进行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腹痛情况,加强各种管道护理、营养支持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X2=3.71,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88.88%,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6.66%。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CT与磁共振两种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并依据临床各类数据分析CT与磁共振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各自临床特点。结果32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CT、磁共振检查,CT敏感性84.37%,特异性71.87%,MRI敏感性96.87%,特异性90.62%。结论CT和磁共振是不同的两种检查手段,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CT在骨质结构检查方面好,利于分期;而磁共振扫描切面的选择方式可以是任意的,能够很好地看出股骨头坏死组织学变化的过程,是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的有效方法,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CT。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磁共振 成像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0例,依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采取CT诊断的患者为参照组(30例),而实施核磁共振诊断的患者则为试验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的结果。结果试验组阳性检出率为95%,与参照组的83.3%相比明显要高,P<0.05,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与CT相比,核磁共振诊断的有效性更高,因此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核磁共振 诊断 CT
  • 简介:目的: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得到射波刀(CyberKnife)各准直器的输出因子,对比分析各方法的结果,从而得到准确的输出因子。方法:采用蒙特卡罗模拟、半导体探测器测量(PTW60017、PTW60016)、电离室探测器测量(PTW31010)和热释光探测器测量(?1.5mm、离散度1%)等方法,在相同的参考条件下,源轴距800mm以及深度15mm(SAD=800mm,Depth=15mm),得到相应的输出因子。结果:在射野较大(≥25mm)时,各种方法的输出因子差异不大,但是在射野较小(≤20mm)时,各方法之间的差异较大,尤其是在最小射野(5mm)的情况下,热释光探测器测量以及蒙特卡罗模拟结果略低于半导体探测器测量,最大误差分别为13%和7%,而电离室探测器测量误差高达37%。结论:输出因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而半导体探测器相对于其他探测器,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便于在临床应用中展开,因此可采用半导体探测器测量和热释光探测器测量的方式测量射波刀系统的射野输出因子

  • 标签: 射波刀 输出因子 蒙特卡罗 小射野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多种炎症因子引起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通过电子期刊检索相关文献,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多种炎症因子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结论: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哮喘 气道重塑 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