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对衰弱患者行早期识别及个体化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 我科 2019 年 6 月 -10 月 65 岁及以上的住院患者采用 Fried 衰弱 表型 进行衰弱评估, 共选取衰弱前期和衰弱期患者 60 人, 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 30 例和观察组 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个体化干预措施: 运动锻炼指导、营养干预、多学科团队合作、家庭访视和药物治疗管理。分别在干预后的 1 、 3 、 6 月末对两组患者的跌倒、死亡的发生率及衰弱程度减缓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后的 3 月末和 6 月末 跌倒、死亡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而衰弱减缓增加,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对衰弱患者进行评估,能有效识别衰弱老年人以及尽早进行个体化干预,从而减缓衰弱程度,降低老年人跌倒、死亡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
简介:摘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常见表现包括关节盘移位及退变、关节腔积液、髁突及翼外肌异常改变。MRI软组织分辨率较高,成为目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的金标准。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常见MRI表现对于口腔医师选择正确的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牙根屏障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相关技术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的18例(21个种植位点)采用牙根屏障技术进行种植修复的病例,其中11例(14个种植位点)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7例(7个种植位点)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41.2±10.8)岁。分析患者牙根片厚度及高度与唇颊侧牙槽骨改建的关系,进行粉白美学指数评分,并分析并发症,提出预防措施。结果牙根片高度、厚度与唇颊侧牙槽骨垂直向改建均呈负相关关系(r=-0.458,P=0.037;r=-0.574,P=0.007),牙根片厚度与牙槽骨水平向改建呈负相关关系(r=-0.619,P=0.003)。3例患者(3个种植位点)出现根片内暴露,没有种植体失败。18例患者均获得较好的粉白美学效果。结论进行严格的病例筛选及精细的手术操作,并确保牙根片有足够的厚度,牙根屏障技术可获得较好的种植修复美学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发病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验证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筛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VTE的432例患者作为VTE组,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时期同科室的出院诊断非VTE的864例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2组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Padua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分,比较2种风险评估模型评分情况。结果VTE组患者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分高于对照组[(2.92±0.18)分比(1.25±0.10)分,t=16.241,P<0.05]。VTE组患者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分高于对照组[(3.27±0.19)分比(1.64±0.11)分,t=14.245,P<0.05]。2组患者随着2种风险评估模型评分的升高,发生VTE的风险也相应增高,经Padua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判定为VTE高危患者(评分≥4分)发生VTE的风险分别是低危患者的12.72倍(95% CI:9.00~17.98,P<0.05)与8.17倍(95% CI:6.00~11.12,P<0.05)。VTE组患者经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判定为VTE高危患者占比高于Padua风险评估模型(48.61%比39.12%,P<0.05)。结论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是基于个体危险因素对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量化更加有效的VTE风险评估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临床学习环境对高职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为完善临床学习环境、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5—6月,从江苏省开展医教协同护理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中,选择3所院校,每所院校选择护理专业2年级(2017级)护生2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护理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5份。结果585名护生的护理职业价值观量表总分为(90.70±10.88)分,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总分为(152.72±14.8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任务定位是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下,护生职业价值观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学习环境对职业价值观有积极影响。学校及教学医院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临床学习环境,以提高护生的职业价值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淋巴结组织移植后,对裸小鼠再生淋巴结的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10只5周龄雌性免疫缺陷裸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切除2组裸鼠第一、二乳腺脂肪垫及双腋下蓝染淋巴结、淋巴管及其周围脂肪组织,将切除的每枚淋巴结横切成两半,置于右腋下血管区域。A组于淋巴结碎片周围注射VEGF-C腺病毒40 μl; B组不注射VEGF-C腺病毒,作为对照。淋巴结移植术后2周,于每只裸鼠双侧第2对乳腺脂肪垫中或皮下接种含5×106 MDA-MB-231-Luc-GFP肿瘤细胞的悬液100 μl。接种后4周,对右腋下淋巴结进行取材并行HE染色及多光谱免疫荧光检查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M2-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抗体F4/80、趋化因子CCL2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使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值(四分位差)表示,进行Mann 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A组右腋下再生淋巴结可见淋巴滤泡较B组明显增大,生发中心活跃,被膜下淋巴窦、髓质淋巴窦内充满细胞成分,整个淋巴结表现为细胞浸润现象。A组再生淋巴结LYVE-1表达为21.440(34.675)%,较B组的2.964 (4.160)%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中F4/80表达为5.396 (7.205)%,较B组的3.573 (2.670)%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A组CCL21表达为21.470 (29.145)%、B组为16.430 (23.6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A组PD-L1表达为10.000 (14.430)%,B组为4.070 (26.740)%,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A组再生淋巴结LYVE-1与CCL21、LYVE-1与F4/80共位置表达分别为8.637 (13.150)%、6.181 (9.050)%,比B组明显增高[1.571 (1.680)%、1.454 (0.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VEGF-C辅助下再生的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髓系衍生的抑制细胞明显浸润、趋化因子CCL21及免疫检查点PD-L1表达增加的趋势。再生的淋巴结在肿瘤细胞作用下呈现出一种更加受抑制的免疫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