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血浆站发展和建立一支稳定的血源队伍,提升血浆采集量,满足血液制品厂家生产的需求,生产更充足的血液制品,从而满足生物制品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多钟因素导致发展难、稳定难,血浆采集严重供应不足,血液制品严重短缺,个别品种如白蛋白靠大量进口来维持临床需求。因此文章主要针对采血浆站血源队伍发展和稳定的策略展开探讨。

  • 标签: 单采血浆站 血源队伍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国内间歇充气压力物理预防骨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使用方式现状,以期为骨科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20年参加北京护理学会举办的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的76名学员,采用微信问卷星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71份答卷,有效问卷70份,61个科室进行规范的血栓预防管理,62个科室使用物理预防装置进行血栓预防,50个科室配备了间歇充气压力,以双下肢同时进行,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为多,占84%,术后1天、术前、手术日开始使用分别占34%、20%和20%,86%的科室制有相关操作规范和流程,58%的科室有考核标准。结论 国内医院对血栓预防管理趋于规范,绝大多数医院配备一种及以上物理预防设备,对间歇充气压力使用有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但是使用的频率和时机并不统一,对操作的监督考核还有待加强。

  • 标签: 间歇充气压力泵 骨科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采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挑选在2017年5月—2020年5月间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称作对比组(n=90)和观察组(n=90),对比组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记录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再统计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各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比组,且该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方面的评分以及低血糖发生率亦少于对比组,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缩减血糖达标时间与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几率。

  • 标签: 胰岛素泵 糖尿病 治疗有效性分析 血糖水平 胰岛素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于2018.1月至2020.10月从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9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8例采用普通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另外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胰岛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降糖效果、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优(P

  • 标签: 胰岛素泵 糖尿病 皮下注射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踝运动执行情况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实施手术根治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健康教育下进行踝运动,观察组则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踝运动执行率及达标率;比较两组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统计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术后发生血栓转外科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踝运动执行率及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靶血管血流峰速、靶血管内径及靶血管血流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主动活动时间、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血栓转外科治疗例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均进行下肢踝运动,进行规范化护干预,可显著提高踝运动执行率及达标率,改善下肢血流情况,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规范化护理 肿瘤术后 踝泵运动执行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炎琥宁联合干扰素吸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效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儿童手足口病患儿,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炎琥宁联合干扰素吸治疗,共计50例)和对照组(采取炎琥宁药治疗,共计50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干扰素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够快速缓解患儿的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炎琥宁 干扰素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对于口腔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年 08月至 2020 年 01月在口腔颌面外科病区收治的30例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月份将2019年08月至10月的使用手推式鼻饲喂养方式进行肠内营养的病例分为甲组例和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01月的使用肠内营养喂养方式进行肠内营养的病例分为乙组例,统计并比较使用手推式鼻饲喂养方式进行肠内营养的甲组例及使用肠内营养喂养方式进行肠内营养的乙组例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结果治疗前,使用手推式鼻饲喂养方式进行肠内营养的甲组例及使用肠内营养喂养方式进行肠内营养的乙组例总蛋白、 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使用手推式鼻饲喂养方式进行肠内营养的甲组例及使用肠内营养喂养方式进行肠内营养的乙组例营养状况各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但乙组例改善程度优于甲组例(P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泵 口腔癌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胰岛素进行详细探讨,并详细分析将胰岛素应用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急诊科、内分泌科以及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自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其中对照组36例静脉滴注方式给予胰岛素,实验组36例胰岛素给予胰岛素。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身体各项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同组同项身体情况均有好转,与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予胰岛素的治疗方法相比,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值所耗用的时间相对较短,两组间各项数据经统计学相关工具处理,结果显示有意义,且(P

  • 标签: 胰岛素泵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因素,为飞行人员招飞、改装体检及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于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二区进行医学鉴定的458例飞行人员腰椎MRI影像及相关资料。根据 Pfirrmann 标准对458例飞行人员2 290个腰椎间盘进行半定量评分。将每名飞行人员5个腰椎间盘半定量评分之和作为该名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因子;以该因子为因变量(y),飞行人员的年龄(x1)、身高(x2)、体重(x3)、飞行时间(x4)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同时,分别以飞行机种与飞行岗位为分组标准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组飞行人员的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因子范围为5~18分,平均10.87±2.83分。总体分析显示,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和体重,回归方程为y=1.029+0.182x1+0.038x3(r=0.68,P<0.01)。以飞行机种分组进行亚组分析显示,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因素歼击机亚组中为年龄,回归方程为y=2.569+0.225x1(r=0.59,P<0.01);轰运机亚组中为年龄和身高,回归方程为y=-8.848+0.186x1+7.160x2(r=0.69,P<0.01);直升机亚组中为飞行时间,回归方程为y=7.823+0.001x4(r=0.65,P<0.01)。以飞行岗位分组进行亚组分析显示,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因素在飞行员亚组中为年龄,回归方程为y=3.176+0.207x1(r=0.65,P<0.01);在机组成员亚组中为年龄和体重,回归方程为y=-0.113+0.171x1+0.056x3(r=0.74,P<0.01)。结论中心飞行人员腰椎MRI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和体重,对于不同飞行机种及飞行岗位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但由于本研究样本规模不大,航空相关因素纳入不够全面,不排除存在其他影响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因素。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退行性变 Pfirrmann椎间盘退行性变分级 因素分析,统计学 飞行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侧突发性聋患者内耳MRI序列的信号特点,探讨各序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52例侧突发性聋患者内耳MRI,均可发现迷路信号异常,其中平扫17例、平扫+增强扫描35例,扫描序列包括平扫T1WI、增强T1WI、平扫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3D-FLAIR)及增强延迟3D-FLAIR序列。分析各序列患侧迷路的信号特点并判断迷路受累的部位;对各序列检出迷路异常信号的能力进行评分。分别采用Friedman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平扫及增强患者中不同序列显示迷路高信号能力的主观评分;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迷路受累部位与听力、耳鸣及眩晕症状恢复与否的关系。结果52例(100%,52/52)患者患侧T1WI迷路显示高信号,T2WI显示更高信号8例(15.4%,8/52)、低信号3例(5.8%,3/52)。增强T1WI显示患侧高信号35例(100%,35/35),其中27例(77.1%,27/35)见病变强化。52例(100%,52/52)患侧迷路于3D-FLAIR(平扫17例,增强35例)序列上均显示明显高信号。平扫T1WI、增强T1WI、平扫3D-FLAIR及增强3D-FLAIR显示迷路高信号能力的主观评分分别为2(2,2)、3(2,3)、3(3,4)及4(4,4)分。增强患者中平扫T1WI、增强T1WI及增强3D-FLAIR的主观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4.528,P<0.001),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均<0.05)。患者平扫3D-FLAIR评分高于平扫T1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9,P<0.001)。3D-FLAIR图像显示后、上半规管壶腹部显著高信号27例(51.9%,27/52),在听力恢复与否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1WI及3D-FLAIR均可有效发现迷路高信号,但后者较前者显示能力好,尤其是延迟增强3D-FLAIR序列,半规管壶腹部明显高信号为听力无恢复的特征性指标。

  • 标签: 内耳 听觉丧失,突发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母乳喂养门诊咨询记录,规范母乳喂养门诊咨询流程。方法通过文献分析、课题组讨论自行设计专家函询问卷。于2020年9—10月,通过对杭州市16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函询确定母乳喂养门诊咨询记录。结果2轮专家函询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0.9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5~0.204、0.234~0.563(P<0.05)。最终构建的咨询记录包括8个一级条目,99个二级条目,94个三级条目。结论函询专家积极性高,权威程度高,协调性较好。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母乳喂养门诊咨询记录单科学性高、实用性强,可应用于各母婴医疗机构母乳喂养门诊。

  • 标签: 门诊部,医院 母乳喂养 德尔菲法 咨询 记录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重症肌无力&胸腺瘤诊疗中心)行胸腺瘤切除术的154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74例,女80例;中位年龄52(22~77)岁。合并重症肌无力121例(78.6%)。胸腺瘤病理分型A、AB、B、B1、B2和B3型分别为5、35、27、56和31例。Masaoka-koga分型Ⅰ~Ⅳ期分别为80、16、45和13例。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122例,经胸骨正中治疗32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无进展生存期,Log-rank法行差异性检验。对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Masaoka-Koga分期行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4例患者1、5、10年无进展生存比例分别为98.7%、88.3%和78.7%。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和Masaoka-Koga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WHO病理分型和Masaoka-Koga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腺瘤应早发现、早治疗。可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应尽可能完全切除瘤体,并切除胸腺及胸腺区脂肪。不能完全切除的胸腺瘤,术后应行辅助放疗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胸腺瘤术后治疗重症肌无力对预后尤为关键。

  • 标签: 胸腺瘤 胸腺瘤切除术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长QT综合征(LQTS)反复晕厥及猝死等心脏事件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3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诊断为LQTS的69例患儿[男43例,女26例,年龄(7.6±4.2)岁]临床资料。评估每例患儿的病史、体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致病基因筛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晕厥或猝死等心脏事件将患儿分为2组:心脏事件组(32例)和无心脏事件组(37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32例(46.4%)患儿发生晕厥,其中2例猝死。14例(20.3%)患儿有阳性家族史,其中8例(11.6%)有猝死家族史。52例(75.4%)患儿发现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32例,46.4%)为主,其中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11例(15.9%)。53例(76.8%)患儿发现10种LQTS相关的致病或可能致病的突变基因。与无心脏事件组患儿相比,心脏事件组患儿首发年龄小[(4.7±4.1)岁比(7.4±3.7)岁,t=-2.856,P=0.006],校正的QT(QTc)值大[(529±66) ms比(478±52) ms,t=3.537,P=0.001],TdP发生率高(34.4%比0%,P<0.001),致病基因构成以KCNQ1及KCNH2为主(62.5%比18.9%,χ2=14.178,P=0.001)。结论儿童LQTS易发生心脏事件,发病年龄小、QTc值大及并恶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儿发生心脏事件风险高,KCNQ1及KCNH2基因型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高于其他基因型。

  • 标签: 长QT综合征 儿童 心脏事件 风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以及瘢痕憩室对行胚胎移植(single embryo transfer,SET)的再生育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SET的再生育妇女的临床数据,根据既往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分娩(cesarean delivery,CD)组及经阴道分娩(vaginal delivery,VD)组,根据移植胚胎的时期分成两个亚组,分别比较移植卵裂期胚胎CD1组(928例)和VD1组(928例),移植囊胚期胚胎CD2组(570例)和VD2组(480例)的妊娠结局。将CD组进一步分为憩室组和无憩室组,观察子宫瘢痕憩室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无论移植卵裂期胚胎或囊胚期胚胎,CD组同VD组两组之间的活产率、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早产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VD组相比,CD组妊娠期并发症如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剖宫产术后无憩室患者相比,合并憩室的患者,移植囊胚期胚胎活产率下降[30.00%(12/40)比51.32%(272/530),P=0.013],移植卵裂期胚胎的妊娠率[18.97%(11/58)比32.30%(281/870),P=0.034]和种植率[18.97%(11/58)比31.26%(272/870),P=0.049]均下降。结论采用SET策略,具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同阴道分娩史患者获得相似的妊娠结局,并且没有增加围产期并发症的风险。但是瘢痕憩室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推荐对瘢痕子宫患者行囊胚移植。

  • 标签: 单胚胎移植 瘢痕子宫 瘢痕憩室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同侧肾脏原发两枚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罕见,本文报道1例。患者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术前增强CT提示两枚不同强化类型的肿瘤分别位于右肾上极、中极,术前诊断为右肾占位,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示两枚肿瘤,一枚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另一枚为肾透明细胞癌。术后随访36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

  • 标签: 癌,肾细胞 透明细胞 乳头状 单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牙种植冠采用预留间隙咬合设计后1年内种植修复体咬合延迟时间和力百分比以及患者主观感受评分的变化,为临床种植修复体的咬合设计和调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进行后牙种植冠修复的患者,使用T-scan Ⅲ咬合分析仪分别记录修复后0.5、3、6、12个月时种植冠与天然牙的咬合初接触时间以及牙尖交错位时种植冠与对照牙(对侧同名天然牙)的力百分比,同期记录患者对咀嚼功能的主观评分。分析咬合延迟时间(种植冠与对照牙咬合初接触时间的差值)、力百分比和患者主观感受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时间点差异,以双侧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患者48例,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36.8±8.4)岁(23~50岁)。修复后0.5、3、6、12个月种植冠力百分比分别为(7.7±4.8)%、(10.6±5.9)%、(12.3±6.2)%、(13.2±6.7)%,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修复后0.5至3个月期间变化最明显;修复后0.5个月种植冠力百分比显著小于对照牙[(14.3±6.5)%](P<0.01)。修复后0.5、3、6、12个月种植修复体咬合延迟时间分别为0.15(0.08,0.20)、0.11(0.06,0.16)、0.07(0.03,0.13)和0.06(0.03,0.10)s,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咀嚼功能的主观评分显示,修复后3个月至12个月各时间点评分均比前一个时间点显著升高(P<0.01)。结论后牙种植冠力百分比在修复后3个月内变化最明显。临床种植修复后3个月内应重点复查咬合情况并酌情调。

  • 标签: 牙种植体 咬合力 牙冠(假体) 视觉模拟评分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短期安全性。方法研究自2019年12月到2020年9月前瞻性入选36例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均符合指南推荐Ⅰ类或Ⅱ类VVIR起搏适应证。通过观察起搏参数及症状改善的情况评估其有效性,观察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其短期安全性。结果36例患者均完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成功率100%。其中男25例(69%,25/36),年龄(73±14)岁,年龄范围15~87岁,随访(6±3)个月。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8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2例,二度Ⅱ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6例。术中起搏阈值为(0.46±0.21)V/0.24 ms,感知为(10.8±4.5)mV,阻抗为(871±268)Ω,术后随访3个月感知及阈值均平稳,阻抗在3个月的随访中较术中明显下降[(813±197)Ω对(689±149)Ω,P=0.01]。术后24 h血管彩超检查发现股静脉穿刺点处静脉血栓11例(11/36,31%),抗凝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栓均消失,未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后果。未发现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的血管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24 h出现阈值升高,术后1个月阈值恢复正常。结论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短期安全性好,但其远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无导线起搏 起搏阈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早期纠正侧空间忽略方案实施效果、优异性。方法 自2017年度的9月至2021年度9月选择60例因脑卒中偏瘫而就诊于我院的病人进行调研,按照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纳入30例病人。护理A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B组采用早期纠正侧空间忽略护理。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优异性。结果 (1)护理A组与护理B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对照,前者较低、后者较高,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早期纠正单侧空间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