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当事人和解程序是新刑诉法增设的一种特别程序。当事人和解何以减轻刑罚?法理何在?现有的理论探讨均从功利的视角进行论证,或割裂诉讼法与实体法之关系,或有抽象空洞之嫌。当事人和解制度的法理论证,应从功利视角转向正当视角,寻找其与传统刑法理论的契合点。人格责任论从行为责任和人格形成责任两个方面探讨罪责,为当事人和解得以减轻刑罚提供了实体法的理论依据。基于人格责任论的立场,当事人达成和解,虽不能减少犯罪人的行为责任,但对犯罪实施后的人格形成责任进行了有利的评价,从而减少了犯罪人的罪责。

  • 标签: 当事人和解 恢复性司法 人格责任论 人格形成责任 人身危险性
  • 简介:大陆自诉案件的范围狭窄,缺乏检察官协助自诉人诉讼的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受害人往往控诉无门。通过考察台湾地区司法判决可知,台湾地区建构了一套检察官担当诉讼和协助自诉的模式,既赋予了检察官参与自诉的权力,也确保了检察权介入自诉的谦抑。借鉴台湾地区的担当诉讼和协助自诉制度,放宽自诉案件的诉讼范围,确保检察机关对自诉案件的知情权,有利于受害人维护自己的权益。

  • 标签: 检察官 自诉 台湾地区 司法判决
  • 简介:传说在古罗马时期,有一次为运送一根石柱到正在修建中的神庙而需要动用大量劳力。这时,有一位发明家求见韦帕芗(Vespasian)皇帝,建议用自己新发明的机器运输石柱。尽管这个新机器可以大幅减少运输石柱的成本,但皇帝还是果断拒绝了发明家的建议,理由很简单:如果采用了机器运输,那些搬运石柱的民工将会丢掉饭碗。这则轶闻可能是史上最早的关于“技术失业”的讨论。

  • 标签: 技术性失业 韦帕芗 李嘉 技术进步 劳动力需求 大卫·李嘉图
  • 简介:韩国禁止垄断法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立法例一样对垄断本身并不禁止,仅禁止因垄断而产生的滥用行为。韩国禁止垄断法上的滥用行为可以分为'剥削滥用'和'排他滥用',且就规制剥削滥用的正当仍存在争论。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对剥削滥用的构成要件的解释存在不确定之处,另一方面是对现行规制方法中'定价的不当'缺乏足够经验,其具体形式的正当,及其存在的违法排除事由的正当仍须结合个案判定。故此,需要进一步细化规制剥削滥用的要件。首先,遵守'补充'原则;其次,恪守'显著'标准;最后,排除'正当化'事由。在这一过程中,核心要件是依据'供需关系的变动或供给成本的变动'判断经营者的价格实质上是否显著高于竞争水平的定价,即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和制定的价格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过大,且这种显著过高的定价没有正当理由,却高于同种或相似商品的价格,即构成剥削滥用。

  • 标签: 韩国禁止垄断法 剥削性滥用 不当定价 竞争价格 显著性
  • 简介:人们在讨论依宪治国的时候应该将焦点放在如何使社会自下而上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依赖政府与公权力。这就意味着依宪治国离不开对宪法的道德解读。只有通过将法治的思维方式从社会个体拓展到社会群体,从而让社会自身充满活力,才能把法治国家建设融入贴近现实生活的社会之中。对宪法的道德解读不仅是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体现,也是对我国之前“法治中国”表述进行解读和理解法治具体化的思维过程。

  • 标签: 宪法 道德 解读
  • 简介:刑法立法正当依据在于获得民众情感的认同及内心的尊重,并普遍遵守之。为使刑法立法具有正当根基,在刑法立法中应当坚持将社会危害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一方面,刑法立法应当将主文化群体作为社会危害的评价主体,排除民意的不当干扰。另一方面,刑法立法应当以比例原则作为社会危害的评判标准:首先,以适当原则协调罪刑配置,防止出现轻罪配置重刑或者重罪配置轻刑的矛盾局面;其次,以必要原则来限制刑法立法的前置化倾向,保证刑法的谦抑特征;最后,以均衡原则审视刑法的立法效益,对于新生事物的调整应慎重运用刑法规制。

  • 标签: 刑法正当性 社会危害性 主文化群体 比例原则
  • 简介:不同的地方立法类型对应着不同的抵触类型,进而有着不同的判定标准和方法。执行立法既可能只构成直接抵触,不构成间接抵触;也可能同时构成直接抵触和间接抵触。但无论何种情形,均需妥善处理形式主义和实质主义的关系。直接抵触的判定需要以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为基石,明晰立法抵触的判定标准。就义务规则和职权规则而言,国家法律应当视为统一标准;就权利规则和职责规则而言,国家法律可以视为最低限度的标准。判定标准的应用需要一套合理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发现上位法规则、要素比较、对应情形和标准、得出结论。

  • 标签: 执行性立法 直接抵触 间接抵触 判定标准 应用方法
  • 简介: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阶段,农民的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在社会发展中,要明确农民问题的特殊和复杂.从制度和法律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保障,确保他们的合理权利不受到侵害,从而促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和谐,真正为我国的社会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 标签: 农民权利 保护 构建 特殊性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综合分析、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旨在解析中国海权的深刻内涵。中国海权的核心和精髓在于威慑。相对美国全球战略而言.亚太是其东线战略的前沿,中国则是其看防的重点。美遏制中国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将中国围困在其东线以内,不能经东海、南海,前出太平洋、印度洋。中国海权始终着眼于和平战略目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背景下,中国陆海文明塑造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渐入人心。在以“称霸”为特质的西方海权观面前,“海上丝绸之路”所彰显的“海洋和谐观”无疑将成为引领世界、走向全球的主流思维。

  • 标签: 海权 霸权 中国海权 威慑力
  • 简介: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是党的一项坚定不移的方针,是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统战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其作为干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又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一项长期基础工作。如何进一步挖掘党外后备干部的发现途径和培养方式,就需要我们更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不断开创一个团结、协调和稳定的政治局面,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代表强、与党亲密合作”的干部队伍,发挥其联系广泛、具有特殊专长的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我市的创新发展服务。该项研究在为推动我市追赶超越、加速崛起、富民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党外干部 培养 方式途径 措施
  • 简介:诉讼外调解协议司法审查实践呈现出过分信任调解的浓烈理想主义色彩,对调解协议效力的普遍认可及对当事人挑战调解协议效力的基本抵触导致司法审查的结果过分地偏离实质正义。因而,对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已普遍遵循的所谓"司法不变更原则"的正当基础进行证伪是克服当前调解协议司法审查形式化的重要前提。当代中国法院尚未积累足够的经验以确立具体判断标准,从理论上阐释诉讼外调解协议司法审查中的自愿判断标准可以为其提供重要的审查指引。

  • 标签: 调解协议 司法审查 司法确认 自愿原则 意思自治
  • 简介:2015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作为主题,足以见得国家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农业农村发展 结构性改革 供给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 简介:与《刑法修正案(九)》配套的贪贿类犯罪司法解释第十八条体现了追缴赃物"继续"的本质特征。针对当前追缴赃物"继续"司法现状和现实困境,可通过明晰追缴赃物"继续"立法适用与定罪量刑关系;尽快出台与刑法配套的追缴赃物工作细则;建立巨额资金流转实时化、国际刑法管控及其预警防御机制;建立财产申报机制及审核监管机关等举措,真正实现立法公正实质观下刑罚的威慑作用和司法效率观下打击和遏制贪污贿赂类犯罪之目的。

  • 标签: 追缴赃物 贪污贿赂犯罪 “继续性” 立法与司法
  • 简介:我国当下的司法改革从整体上讲是在司法规律的意义上进行的,然而在实践中这些改革措施与旧有体制中的某些因素存在诸多冲突。其具体表现为:"去行政化"的改革与改革的行政化模式之间的冲突,司法权力的应然原理与中国式的司法权力模式之间的冲突,技术改革与固有诉讼结构之间的冲突,司法内部改革与外在制度环境的冲突。司法改革的成效取决于对这些体制冲突的化解程度。

  • 标签: 司法改革 体制性冲突 去行政化 去地方化 司法规律
  • 简介:后现代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概念,简单将其理解为对现代发展模式的否定,而割裂与现代、传统的内在联系,必然会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判定。后现代性具有观照、审视与反省现代危机的镜鉴功能。但后现代也遭遇自相矛盾的思维困境:在批判内容上,对孕育自身的、具有结构特征的现代母体过于反向的质疑,有“矫枉过正”之嫌;在反思内容上,倡导对现代的全盘式否定的同时却无法建构出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有“怀古伤今”之名;在诠释方法上,极度狭隘地排斥竞争观点,有“孤立无援”之感;在时空观念上,拒绝将历史和时间当成连续不断的统一体,有“大而不当”之实。后现代应摒弃其只批判而不提出具体解决问题方案的消极态度,探寻并发掘作为进步思维方式的价值实现路径。

  • 标签: 后现代性 现代性 思维困境 价值实现
  • 简介:帮助恐怖活动罪的犯罪主体,不是恐怖主义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帮助恐怖活动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不限于直接故意,还包括间接故意;即便受助人的行为不构成恐怖主义犯罪或不构成犯罪,帮助行为仍可能构成犯罪;帮助恐怖活动犯罪既遂不依赖于受助人实施恐怖活动,对帮助人判处的刑罚可能重于受助人。正因为帮助恐怖活动在定罪与量刑两方面均具有独立评价的特点,故其具有独立的犯罪

  • 标签: 帮助恐怖活动 定罪 量刑 独立评价
  • 简介:在过失犯中,只有在合法替代行为能够回避结果发生时,才能对行为进行归责。在结果存在回避可能的情形下,若合法替代行为的结果回避可能占据优势,应视为注意义务违反与损害结果发生具有关联,应对行为归责。在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的适用上,需正确区分结果回避可能与假定因果关系的关系,适当地筛选"合法替代行为"和正确界定"同一侵害结果"概念。

  • 标签: 过失犯罪 客观归责 结果回避可能性 合法替代行为
  • 简介:我国当下的司法改革,从整体上讲是在司法规律的意义上进行的。然而在实践中,这些改革措施与旧有体制中的某些因素存在诸多冲突。其具体表现为:“去行政化”的改革与改革的行政化模式之间的冲突,司法权力的应然原理与中国式的司法权力模式之间的冲突,

  • 标签: 司法改革 体制性 冲突 路径 去行政化 司法规律
  • 简介:与最新修订的我国《立法法》对中央层面授权立法的修改完善相比,同样在此次修法过程中新增的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行政措施的规定尚未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将后者解释为地方层面的授权立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规范结构上来看,两处条文具有内在的一致。地方各级人大享有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而非派生自全国人大,其向同级地方政府的授权立法不会构成转授权。我国《立法法》第82条第5款和第6款的体系位置进一步为地方层面授权立法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必要。央地两级授权立法在授权事项、授权期限、授权结束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区别。有必要借鉴中央层面授权立法的具体实施规则,实现央地两级授权立法的体系规制。

  • 标签: 授权立法 地方立法权 转授权 体系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