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压迫气道的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策略,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压迫大气道的纵隔肿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全组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肿瘤大小10cm×6cm×5cm~20cm×18cm×18cm。13例患者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原有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1例患者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为气管局部软化,予气管切开,植入加长气切导管,2周后顺利拔出导管。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支气管源性囊肿10例;神经鞘瘤2例,胸内甲状腺肿2例。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压迫气道的纵隔肿瘤的有效方法。术前准确评估、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后的严格管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简介:目的:探讨脐血来源的CIK细胞大容量培养方法,研究一种运用于临床治疗的细胞制剂,以期用于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免疫治疗.方法:脐血取自妊娠足月正常分娩的产妇.两步离心法加Ficoll分离出脐血单个核样细胞,在含5%正常人AB血清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γ-INF、CD3单克隆抗体、IL-2诱导CIK细胞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对K562、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每份脐血分离后可获得(0.8~1.2)×108单个核样细胞,加细胞因子扩散10天后,CIK细胞增殖最高,达60~100倍以上,30天后趋缓.CD3+CD56+细胞双表达由培养前1.0%~1.2%到30.0%~80.1%.对K562、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为5∶1时达50.0%~71.7%,培养14天时最高,30天后逐渐降低.结论:采用药用细胞因子及正常人血清培养脐血来源的CIK细胞,具有增殖旺盛、对K562、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强的特点,可以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简介:背景与目的:随着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诊断手段的提高及治疗手段的改善,使病人的生存期明显延长,致使脑转移瘤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目前已超过原发颅内肿瘤,成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因此,对脑转移瘤的治疗变得尤为重要,而脑转移瘤的治疗手段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尤其手术在新诊断的脑转移瘤中的作用及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对比各家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目的是探讨手术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2月至2008年10月对183例脑转移瘤患者实施开颅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及回顾一些相关文献及有据可循的临床诊疗指南来探讨手术在新诊断脑转移瘤中的作用。结果:手术切除+全颅放疗组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全颅放疗组的总生存期并无明显差异,但优于单纯全颅放疗及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局部控制率以及改善患者因肿瘤引起的高颅压危象。结论:手术加全颅放疗或手术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期及中位复发/进展时间明显长于其他治疗方法,是治疗直径大于3cm或或中线移位1cm以上及有严重高颅压的单发或多发脑转移瘤的重要手段。
简介:在实质性癌中,未明确原发灶的转移性癌占5%,有些原发肿瘤生长缓慢,有些甚至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消失,其诊断和治疗需由病理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相互协作,才能使病人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脑内最常见的肿瘤,其弥漫性浸润的特点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术前区分肿瘤的不同成分及正常脑组织,明确重要纤维束浸润情况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各向同性显著扩散系数(isotropic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iso)值与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值的测定在区分肿瘤不同组织成分与正常脑组织中的作用。测定肿瘤侧锥体束通过不同解剖部位的FA值,探讨星形细胞瘤病例肿瘤对锥体柬侵犯的情况。方法:对确诊的35例胶质瘤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测定肿瘤实质强化部分、肿瘤实质不强化部分、瘤内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及周围正常脑白质的ADCiso值和FA值:对6例Ⅰ-Ⅱ级,7例Ⅲ-Ⅳ级幕上型累及单侧大脑半球的病例,测定锥体束通过不同区域的FA值。结果: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组织的ADCiso值同正常脑组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实质组织、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ADCiso值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的FA值同正常脑组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肿瘤实质组织的FA值同瘤内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比较无显著差异;瘤内囊变坏死组织FA值同瘤周水肿组织比较无显著差异。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病例中,肿瘤最大层面、内囊后肢层面肿瘤侧锥体束FA值较健侧低,中脑大脑脚、桥脑层面锥体束肿瘤侧FA值与健侧比较无显著差异;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病例中,肿瘤最大层面、内囊后肢层面、中脑大脑脚、桥脑层面锥体束肿瘤侧FA值与健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ADCiso值可以区别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组织、正常脑组织。FA值可将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区与正
简介:目的建立肝癌耐药细胞株,并观察耐药细胞株癌干细胞的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阿霉素(ADM)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耐药BEL-7404人肝癌细胞株,并对亲代与耐药肝癌细胞株进行癌细胞基本特性、癌于细胞相关细胞学特性进行检测,用计数法检测癌细胞生长曲线、倍增时间与MTT法测耐药倍数;单个细胞成株培养、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球囊”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耐药BEL-7404人肝癌细胞与亲本细胞相似,呈上皮样生长方式,但其中梭状细胞略多,耐药倍数为292倍;生长曲线表明其增殖速度明显低于亲本BEL-7404人肝癌细胞,且倍增时间增加;耐药BEL-7404肝癌细胞克隆形成率、“球囊”细胞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其亲本BEL-7404人肝癌细胞。结论低浓度阿霉素持续增量法可诱导形成耐药肝癌细胞株,但耐药肝癌细胞株的癌干细胞特征并不明显。
简介:目的研究远端胃癌根治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入选无迷走神经直接侵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保留迷走神经组(保迷组,n=30)和传统术式组(传统组,不保留迷走神经,n=30),分别宴施保留逃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及传统的胃癌根治术、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程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期间患者恢复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1)保迷组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P<0.05);但后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保谜组与传统组术中平均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3)保迷组清扫淋巴结的总个数及不同站别的个数与传统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保谜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较传统组无明显增加(P>0.05).(5)保迷组术后进食后不适感发生率较传统组低(P<0.05).(6)随访过程中保迷组胆囊病变、胆石症和腹泻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无迷走神经直接侵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行保留谜走神经胃癌根治术能达到与传统术式相同的根治要求.与传统术式相比,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胆汁返流、胆囊病变、腹褥及进食后不适症状发生率低.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对所采取治疗模式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所处的年龄阶段(60-69岁和≥70岁)将178例接受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分为A组(103例)和B组(75例)。分析两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A组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60~69岁、雌性激素受体阴性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是术后采取辅助化疗的影响因素(P〈0.05);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年龄在60-69岁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宜采取辅助化疗,≥70岁的乳腺癌患者可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
简介:目的检查annexinⅠ在食管癌前病变到食管鳞癌不同病变过程中的表达。方法按照研究食管癌早期病变的病理学取材方法取材,选择含有不同程度癌前病变的食管鳞癌标本11例,经连续取材制片和免疫组化分析,比较同一病例由食管癌前病变发展到食管鳞癌的全过程中annexinⅠ的表达改变。结果AnnexinⅠ表达水平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中呈强阳性(11/11,100%),低度癌前病变(轻度不典型增生和中度不典型增生)减弱(3/8,37.5%),高度癌前病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明显减弱(12/14,85.7/%),食管浸润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阴性或显著减弱(15/15和3/3,100%)。Annex.inⅠ在食管低度癌前病变中的改变具有显著意义(P=0.002)。结论AnnexinⅠ是食管鳞癌早期侯选标志蛋白,在食管低度癌前病变时表达异常。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影像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肺炎型肺癌患者和100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比较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特征,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炎型肺癌的影像特征。结果肺炎型肺癌患者空泡或蜂窝状改变、磨玻璃影、细支气管充气征和血管集束征的比例均高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6例肺炎型肺癌患者中,腺癌、鳞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和小细胞癌的MSCT影像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MSCT影像特征存在差异,但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炎型肺癌患者的影像特征无明显差异,临床诊断中仍需结合病理活检确诊。